治理会展乱象当出重拳
2014-11-21陈猛
陈猛
骗展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却是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近来又有几期低俗恶劣的骗展事件见诸报端。一个名为“中国财富论坛民营经济发展与财富传承峰会”宣称将于8月15-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将邀请马云、李泽钜、王石等商业大佬与会。然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重量级与会嘉宾压根就踪影全无,甚至连会议地点也“临时”变更为北四环的一个酒店。无独有偶,上海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发生了一件假借大腕儿名义忽悠展商的事情。一个名为“2014上海网货交易会暨电子商务博览会”的展览,号称邀请阿里巴巴、京东等著名电商企业参与洽谈,但到展会正式举办时,不仅没见到想见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甚至展区连人流都很少,许多展商两手空空毫无成交,纷纷大呼上当,怒斥主办方。
相比以上两家的不实宣传,还有更恶劣者意图空手套白狼。北京某展览公司在网上发布了2014年中国北京家用电器博览会的招展信息,以9月16-1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展会为名进行招商,而国家会议中心方面则表示,该时段并未安排这一展会,而且媒体调查发现,该展览公司与该展会均无官网可查,而且与该公司共同主办展会的中国国际商业联合会也无从查证,疑为空头协会。同时,也有多名展商举报该展会可能涉嫌骗展。
上述现象在行业比较普遍,反映了骗展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主办方招商行为不规范,在议程设置、嘉宾邀请以及展位划分等方面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忽悠展商,让展商以为展会“高大上”效果好从而交钱参展;另一种就是纯粹的骗展,假造展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甚至连主办单位信息都是凭空捏造,以零成本骗取展商的展位费或定金,然后在开展前人间蒸发,携款失踪。这些乱象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会展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竞争无序,也包括监管机制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会展越是繁荣越是发达,鱼目混珠、浑水摸鱼等乱象也势必愈加突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档口,对待此种乱象,不可等闲视之,应出重拳以求长治。
首先,政府层面应该加强监管,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对违规违法者处以重罚,为构建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驾护航。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日本12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存在操纵产品零部件价格垄断市场行为,被处以12.35亿元罚款,创下了中国反垄断开出的最大罚单。会展行业也应该有此力度和气魄,对待造假者、行骗者,一旦查出,处以重罚,让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心怀畏惧、胆战心惊,不敢也无力再犯案。当然,在这方面,政府并非没有作为。据一位行业人士说,西安、沈阳等城市也曾出台过相关的监管手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今年5月上海推出的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曾一度被视为会展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的典范。据了解,该平台引入了部门审核结果和诚信评估模块,包括工商、公安、知识产权等涉及会展监管的多个部门对展会的监管意见全部上网,对合格需整改和不合格的展会在要求整改和叫停之余,还加大展会以及主办方在下一次办展时的监管频次。该平台由于引入了网络监督的机制,将展会的审核信息晒在阳光下,增强了监管的震慑力,但是笔者有一个疑问,即该平台涉及多个部门,而这些部门又是平行关系,那么系统内部如何协调各部门分工与职能以使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中提到的以上乱象将如何得到有效遏制呢?
其次,行业应尽快建立会展业信用体系和黑名单机制。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京交会上,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表示,中国将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诚信机制的缺位是一些不规范的会展企业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诚信体系与黑名单机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建立了黑名单机制,参展企业在甄别展会方面将变得更加容易。“行业可以设立一个黑名单机制,内部共享数据,集体抵制一些不规范的办展企业。但这个机制由谁来牵头建立是目前的关键问题。”一位业内人士称。笔者以为,即将成立的中国会展业协会或许能够承担起上述业内人士提到的“牵头”责任。据了解,由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发起成立的中国会展业协会有望年内成立,该协会成立后将改变我国会展行业没有全国性的行业机构的局面。目前行业存在的许多乱象得不到解决,与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主管机构不无关系。就骗展现象来说,将来可以由中国会展业协会牵头建立会展黑名单,对于那些有过骗展前科的展会和主办单位坚决公之于众、予以封杀,澄清行业风气。
再次,作为办展重要力量之一的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监督引导,保证行业展会的秩序和质量。为了便于招商招展,很多展览公司会选择与行业协会合作办展,而有些行业协会只是挂名主办,对展会的具体工作并不参与,这也给了一些展览公司以可乘之机,打着协会的名义进行一些不实宣传和虚假招商。这样既败坏了协会的名声,也损害了展会的声誉。因此行业协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应该对展览公司的行为多加关注,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制止。
此外,作为骗展行为受害者的展商,目前能够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增强甄别能力,参展前一定要多方打听展会的相关情况(比如从展馆、行业协会及其他展商等处咨询信息),不要被展览公司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除此之外,契约精神也很重要,在确定参展之前一定要签立合同,否则一旦被骗将面临维权难题。
总之,遏制骗展现象,政府及行业协会还需从体制机制入手,铁腕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