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环境下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探析

2014-11-20杨超飞赵遂成陈彦春苏新宏赵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

杨超飞+赵遂成+陈彦春+苏新宏+赵翠萍

摘要:家庭农场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微观经济组织,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内生和外生力量如何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家庭农场的形成,并以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的丰盛烟叶家庭农场、上海市松江区的李春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区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行动者,使得家庭农场具有不同的形成路径。

关键词:家庭农场;形成路径;行动者网络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483-07

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在农村自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正在形成一批种植规模稳定的新“中农阶层”[1]。中农阶层的产生伴随着农业从“过密化”向“去过密化”的转型,加快了“资本—劳动双密集型”的家庭农场的出现。由于农户在资金融通、组织网络、物质资产等资源禀赋上的种种缺陷,使得家庭农场产生的内生力量较为脆弱,而家庭农场产生的外生力量(如政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金融资本等)则较为强大,直接导致社会对家庭农场形成的内生力量的忽视。鉴于此,本研究在阐述内生与外生力量在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同等重要的观点时,将经济学微观视角和社会学宏观视角的优点结合起来,运用ANT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家庭农场各相关行动者的网络关系结构,并分析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是如何进行联结的。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倡导的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其根本内涵是:我们根本无法预设也不可能知道在实际行动之前是否有这样一个一般性先验的存在架构,告诉(规定)人们世界有什么、是什么;事物是什么、是由什么构成的事实,总是必须经过实现具体相关知识与事物的过程而被稳定下来,而世界也是在此实现过程中被具体化的。行动者网络注重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关系等,认为各种社会联系是通过各种人类的、自然的以及社会的主体联系并发展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中,行动主体被看作是异质型网络的集体能力,行动者网络是由大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不仅包括社会关系,还强调行动者之间的人类和非人类关系。本研究基于ANT的家庭农场形成路径,将重点考虑经济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特性和内生、外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平衡,强调各类行动者是如何通过共同构建行动者网络以促使家庭农场的形成的。

1 个案研究架构

1.1 行动者网络的构建

卡龙在《行动者网络的社会学—电动车案例》一文中描述了包括电子、消费者、政府部门、铅蓄电池乃至后工业社会等社会和非社会的因素,并提出了“行动者”的概念来表述这些因素,这些因素都作为“行动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即“行动者网络”。1986年卡龙(Michel Callon)对圣布里厄湾扇贝人工养殖的案例研究将非人类行动者——扇贝纳入到实践,并置于与人类行动者——研究者平等的认识论地位。劳(John Law)在对葡萄牙远征的研究中提出了通过建立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构成的网络而实现远距离控制的问题。1988年拉图尔在对法国巴斯德微生物学实验室扩建与法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之间共变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行动者网络”是如何被成功地建立的过程。至此,ANT的三个关键——行动者(尤其是非人类行动者)、转译和网络的联结过程被一一阐明。

一个行动者网络的建构过程包括:首先,界定网络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招募相关成员,通过转译其他行动者的兴趣,将成员纳入到这个网络中来;其次,通过简化被吸引的群体,控制他们的行为;最后并置网络中的所有元素,将它们系统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各种异质性行动者组成的行动者网络。作为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ANT更加偏重于动态描述网络的形成,一个行动者网络的构建就意味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系统的形成。

1.2 基于ANT分析家庭农场形成路径的个案研究架构

家庭农场行动者网络的成功构建与良好运作是家庭农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另外,家庭农场行动者网络的构建成功,也促使了该网络中各个行动者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ANT及内生与外生力量联结促成家庭农场形成的主张,并参考关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的相关分析,构建ANT被运用于家庭农场由内生与外生力量联结而形成的理论基础,有如下三个方面:

1)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联结。在家庭农场的形成中,强调透过内生与外生力量的联结使二者受到同样的重视,更符合家庭农场创建的特征。基于ANT观点,家庭农场的形成是利用网络中行动者的行动来替代空间上的内外间隔,通过行动者网络把行动者联结起来。

2)人类与非人类因素的对等性。在内生与外生力量联结促使家庭农场形成的过程中,强调本地资源借助外界资源使得家庭农场得以创建。把非人类因素与人类对等看待,由人类与非人类共同联结成一个异质行动者的网络,才意味着家庭农场开始了运作。

3)行动者网络、家庭农场与乡村环境的共构。家庭农场行动者网络的形成与家庭农场所在乡村环境具有互动的影响关系。区域环境中各要素主体构建了形成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而基于区域环境关联性,家庭农场的形成必将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内生与外生力量如何联结使得家庭农场形成,需要建立一个以ANT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架构。

2 将ANT用于不同环境下家庭农场形成的个案研究

为了验证ANT解释不同环境下家庭农场形成过程的实用性,本研究将选取不同省份典型家庭农场作为个案研究的样本。

2.1 家庭农场案例的选取依据

考虑到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将依据以下原则对家庭农场进行筛选:①择优性原则。家庭农场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补贴标准等,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文件,一些家庭农场注册之后尚未有生产经营行为,还有部分农场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因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发展情况良好、规范性强的家庭农场作为研究案例。本研究根据农业部2013年的调研结果,在农业部确定的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和服务试点的33个省区内,从土地流转规模、生产经营状况、组织管理结构角度出发,选取试点内发展情况较好的家庭农场作为抽样对象。②代表性原则。代表性原则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当前家庭农场分布于多个领域,其中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占到80%,最具有代表性,案例的选择范围将确定在种植业和畜牧业领域;另一方面,由于研究重点是不同环境下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不同的区域环境培养出不同的家庭农场牵头创建者,也就是说,家庭农场的牵头者与特定区域环境密切相关,案例家庭农场将在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的牵头者中选择。endprint

依照上述原则层层筛选以及实地调查访谈的结果,最终确定选取2个家庭农场作为案例家庭农场——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的丰盛烟叶家庭农场、上海市松江区的李春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2.2 山东省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

丰盛烟叶家庭农场位于诸城市贾悦镇闫家庄村,是山东省第一家有着注册资质的烟叶家庭农场。农场主王汝礼于2009年放弃了从事12年的运输工作后,卖掉6辆货运卡车,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烟叶。截至2013年底共流转土地75.3hm2,种植优质黄烟57.3 hm2,实行烟叶、粮食轮作,每年仅烤烟一项就获利100多万元。规模化经营解决了当地土地撂荒问题,通过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拓展粮食深加工业务,2013年农场纯收入达200多万元。

通过对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其形成主要是受当地烤烟种植传统和烟叶种植政策的影响,家庭农场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大户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烟草公司的扶持政策、村委会的协调配合及当地农户的合作精神等。对上述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总结出影响诸城市王汝礼烟叶家庭农场形成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表2)。

1)农场主身份。农场主王汝礼从1997年开始从事物流运输工作,拥有6辆运输车,并且组建有自己的车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也是他敢于突破客观条件的约束、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创办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

2)政策扶持。烟草行业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实现卷烟上水平,推进烤烟规模化种植”成为山东省烟草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烤烟种植的优势劳动力不断流失,农民种烟的积极性持续下降。政府和烟草部门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土地流转补贴力度,放宽信贷条件,对于达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优先安排涉农资金,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以稳定当地烟叶生产。

3)资金来源。王汝礼种植烤烟的资金主要是靠自己多年的积蓄,也向当地的信用社借贷了部分资金,两者的比例为9∶1。总的来说,他凭借自己多年来跑运输的积蓄,有了种植大面积烤烟所需的资金。

4)资源优势。该家庭农场所在地山东诸城市贾悦镇自然条件较好,适合种植烤烟。当地烤烟种植历史悠久,生产出的烤烟品质好、产量高。这些资源优势属于形成烤烟种植家庭农场的内生因素。

5)参与者。参与主体包括了农场主、烟草公司、村基层干部、烤烟合作社、普通农户。依照家庭农场以农户家庭为主体的原则,烟草公司、烤烟合作社属于外生因素,其余参与者显然属于内生因素。

6)创办结果。丰盛烟叶家庭农场依托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烤烟种植规模达57.3 hm2,对于稳定当地烤烟(品种为黄烟)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规模化经营使得农户外出打工后土地撂荒问题得以解决,租地农户除了能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之外,从土地上获得了解放并能出外打工;同时,家庭农场的创办使得当地的农业配套资金投入更有效率,农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机械化作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农村经济实体。

2.3 促使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形成的行动者网络

2.3.1 行动者与必须通行点(OPP) 促使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形成的主体也是构成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包括诸城市烟草公司、农场主、烤烟合作社、村基层干部、普通农户,还包括当地特色的烟叶品种。这些行动者中黄烟产品属于非人类因素,其余属于人类因素(包括个人和组织)。这些主体共同的必须通行点是“相信通过创建烟叶家庭农场能够稳定当地烟叶种植规模,促进当地农村社会发展,并且每一主体都能因此而获得各自的利益”。创建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的主体与必须通行点如图1所示,显示了各个行动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而必须在构建网络过程中排除的障碍。

2.3.2 转译过程分析 行动者网络组构最重要的环节是转译,结合前文所述的“五个转译的关键”,以下也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进一步说明:①问题呈现。各行动主体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创建烟叶家庭农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建烟叶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构架逐渐形成。②征召。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行动者必须被赋予相互都可以接受的任务。首先农场主王汝礼有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烤烟的意向,开始在附近村庄进行土地流转,种植规模的扩大使得烟草公司加大了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城乡地区的工业发展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村民的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在创建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农场主往往是征召主体。烟草公司率先受到农场主的征召,村内乡村精英受到村干部和农场主的征召后,配合农场主进行片区化管理,并带动当地普通小农户支持农场的发展。③利益赋予。利益赋予是主体间用来稳定其他行动者任务的手段。在网络中,各个主体的利益分别为:烟草公司希望通过家庭农场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料供给,提高烟叶质量;村干部希望通过家庭农场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乡村治理环境;农户希望通过家庭农场提高收入。④动员。烟草公司作为垄断企业,公司对村基层干部有较强的动员能力;农场主作为乡村精英中的一员,往往在农村威信较高,对普通农户的带动力及凝聚力作用巨大;家庭农场的创办符合烤烟合作社的利益,合作社需要向农场提供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对社员的号召能力使得土地流转更易实现。⑤异议。在这个已经形成的创建烟叶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由于行动主体之间背景差异很大而必然存在一些异议,正是这些异议使得网络产生了变化的动力。如家庭农场建立之后,农户若要求地租上涨,会破坏合约的稳定性,后续配套服务设施缺失使得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家庭农场的运行受阻。总之,如果网络中行动者在网络运作过程中不能获得必要的或合理的利益,将致使原有的网络重构甚至瓦解。综前所述,创建了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行动者的转译与相互关系即行动者网络图(图2),该网络图也反映出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

2.3.3 人类主体与非人类主体的对等性 从网络的行动者及其转译过程可以观察出每一个行动者扮演的角色,但在这个网络中仍然看不清楚人类与非人类行动者的对等性。在构建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烤烟生产与烟草公司、村干部、烤烟合作社及普通农户等主体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烤烟规模化种植,稳定了当地的烤烟生产,提高了烟叶品质,满足了烟草公司对原料的需求。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开展机械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和烤烟轮作带来的经济效益,满足了农场主利益需求。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随着家庭农场的创办得以协调,使得家庭农场的创建成为可能。因此,在烟叶家庭农场形成中烤烟与其他人类主体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endprint

2.3.4 网络运作分析 透过行动者网络图分析说明,政府积极支持烟草产业的发展,在地区发展中扮演着相对有力的角色,但是在创建家庭农场中的力量相对较弱,主要是通过相关农业政策进行远距离统管;农场所在地闫家庄村村干部向农户宣传家庭农场极大地加快了家庭农场创建,由村干部等乡村精英组成的农场片区经理很好地帮助家庭农场进行组织管理;诸城市烟草公司在家庭农场创建过程中是重要的牵头者,提供了厂房、设备、技术等服务支撑,是网络中最具有支配力量的行动者之一;烟农合作社带动社员流转土地,专注于农机服务、生产雇工、烘烤等社会化服务;普通小农户流转土地之后变成产业工人,获得稳定地租的同时,可以在城市周边进行务工,收入较之前有稳定的提高;烟田轮作保证了土地有充分的肥力,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提供了稳定的烟草原料;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4 上海松江区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

为了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农村造成的资本和劳动力空洞等问题,上海市松江区自2007年始,开始了一场以政府强势主导为特色的家庭农场变革试验。政府对家庭农场设置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三次考核为基本合格,就会取消家庭农场的资格,其目的就是把那些追逐高补贴、不勤于耕种、不善待土地的人拒之门外。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创办于2008年,土地种植规模从当初的7.8 hm2到现在的13.3 hm2,土地承包期为5年,2011年政府又出资60万元为其修建了占地0.2 hm2的现代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 500头,可实现盈利7万多元,2013年家庭农场发展趋于稳定,逐步收回前期投资,还获利20万元。

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主要是受当地政府的农业产业变革政策影响,对促使该家庭农场形成的有关重要因素及其内生或外生因素的划分归纳整理见表3。

与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相比,其创建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的,农场主须经过考核后选拔任命。①农场主身份。松江区家庭农场主都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符合条件的才能进行土地租赁承包。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春风辞去了合资工厂的高薪工作后接替父亲承包农场,受过高等教育、善于接受先进农业科技的他很快便在家庭农场经营中出类拔萃;②政策扶持。松江区通过产业变革政策引导,鼓励土地流转,加大补贴力度,通过培训考核的方式寻找家庭农场主,规范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对家庭农场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③资金来源。村委会实施土地反租倒包之后,农场主按照3 900kg/ hm2稻谷的价格与村委会结算地租,对于养殖场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全部由政府出资,对生产环节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资的投入补贴力度也较大,因此家庭农场的资金压力较小;④资源优势。松江区土地平坦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合农业发展,作为都市传统农业区,农户有丰富的种植、养殖技术经验,属于内生因素;⑤参与者方面。包括了松江区政府、上海松林养殖企业、基层村委会、生产服务组织、普通农户,这其中,松江区政府是外生因素,其余属内生因素;⑥创办结果。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使得松江区粮食生产率获得极大提高,稳定了城市周边的粮食供给,标准化的生猪饲养减少了疫病的发生,保障了食品安全。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使得全家工作更加体面,人均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

根据上述因素的区分可知,与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类似,李春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形成也是内生与外生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使的结果,也属于混合依赖外生与内生力量的形成模式。

2.5 促使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形成的行动者网络组构分析

①行动者与必须通行点(OPP)。创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主体与必须通行点如图3所示,图中还显示了各个行动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目标(即获得各自利益)必须在构建网络过程中排除的障碍;②转译过程分析。创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行动者的转译与相互关系即行动者网络如图4所示。这个网络图也反映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③人类主体与非人类主体的对等性。在构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每一个行动者扮演的角色都同等重要。在构建诸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行动者网络中,粮食、生猪产品生产与镇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村干部、农场主及普通农户等主体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松江区政府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差异,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保障粮食生产;上海松林养殖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由政府出资建设养殖场,通过家庭农场代养的模式,扩大了养殖规模,保障了畜产品的食品安全;当地的农机、植保服务组织,更容易与家庭农场实现服务对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松江地区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与良好的自然资源等非人类主体对家庭农场的创建也是必不可少的;④网络运作分析。透过行动者网络图分析说明,松江区政府主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引导村委会进行农田反租倒包,引进“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创办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重要牵头者;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能力,但在该网络中权力力量相对较弱;经过考核选拔后的乡村经营成为农场主巩固了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除了农场主外的其他乡村精英也是促使家庭农场创建的核心成员,组建农机合作社为农场主的经验提供了便利条件。

3 结论与启示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是特定的农业先天禀赋、农业产业“根植性”和“衍生性”等有机结合自演化形成的。因此,案例家庭农场形成路径的一个共性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地方根植性特征。不同的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面对的制度环境、资源约束和主体意识行为等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由此在多种独特的环境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的形成路径。案例中家庭农场的形成都是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在不同地域空间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家庭农场的形成路径也表现出特有的差异性。endprint

由于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家庭农场的形成并非仅有农场主单一力量的推动,涉农企业、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也是推动家庭农场创建的重要力量。由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联合行动组建家庭农场成为必然。通过ANT行动者网络对案例分析可知,家庭农场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制度的安排,不同环境下促使家庭农场形成的诱发因素和发展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

1)基于农户经营的角度,在制度环境、政策支持和农业理论等制度供给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稀缺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农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专业化分工扩大,产生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内生性需求。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生产环节投入,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普及等构成制度变迁的外生性推动力量。在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家庭农场产生的微观条件日渐成熟,制度环境逐步形成。而且,在家庭农场的形成过程中非人类与人类行动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由人类的与非人类行动者共同联结成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是家庭农场形成的基础。

2)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各级政府总是具有合法性赋予权的关键性行动者。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受到新事物冲击较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家庭农场创建者供给短缺、农民对家庭农场制度缺少认识,因而,在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创建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案例中,政府的政策供给在家庭农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山东省诸城市颁布了《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上海松江区制定了《松江区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实施以后,家庭农场在诸城市、松江区等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必须与家庭农场生成的微观环境相结合,与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度与速度相一致。如果忽视家庭农场产生的基本条件,一味地依靠政策支持,不仅不能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而且会因权力滥用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 贺雪峰.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26.

[3] 李承嘉.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台湾地理学报,2005(39):1-30.

[4]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 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94-97,128.

[6]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7] 郭亚萍,罗 勇.生态农业模式与节能型家庭农场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9):117-120.

[8]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9] 徐智慧.松江实验:家庭农场挽救农业[J].中国新闻周刊,2013(8):44-47.

[10] 刘锦英.行动者网络理论: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7.endprint

由于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家庭农场的形成并非仅有农场主单一力量的推动,涉农企业、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也是推动家庭农场创建的重要力量。由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联合行动组建家庭农场成为必然。通过ANT行动者网络对案例分析可知,家庭农场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制度的安排,不同环境下促使家庭农场形成的诱发因素和发展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

1)基于农户经营的角度,在制度环境、政策支持和农业理论等制度供给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稀缺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农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专业化分工扩大,产生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内生性需求。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生产环节投入,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普及等构成制度变迁的外生性推动力量。在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家庭农场产生的微观条件日渐成熟,制度环境逐步形成。而且,在家庭农场的形成过程中非人类与人类行动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由人类的与非人类行动者共同联结成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是家庭农场形成的基础。

2)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各级政府总是具有合法性赋予权的关键性行动者。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受到新事物冲击较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家庭农场创建者供给短缺、农民对家庭农场制度缺少认识,因而,在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创建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案例中,政府的政策供给在家庭农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山东省诸城市颁布了《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上海松江区制定了《松江区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实施以后,家庭农场在诸城市、松江区等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必须与家庭农场生成的微观环境相结合,与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度与速度相一致。如果忽视家庭农场产生的基本条件,一味地依靠政策支持,不仅不能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而且会因权力滥用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 贺雪峰.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26.

[3] 李承嘉.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台湾地理学报,2005(39):1-30.

[4]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 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94-97,128.

[6]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7] 郭亚萍,罗 勇.生态农业模式与节能型家庭农场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9):117-120.

[8]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9] 徐智慧.松江实验:家庭农场挽救农业[J].中国新闻周刊,2013(8):44-47.

[10] 刘锦英.行动者网络理论: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7.endprint

由于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家庭农场的形成并非仅有农场主单一力量的推动,涉农企业、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也是推动家庭农场创建的重要力量。由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联合行动组建家庭农场成为必然。通过ANT行动者网络对案例分析可知,家庭农场的形成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制度的安排,不同环境下促使家庭农场形成的诱发因素和发展模式具有本质的区别。

1)基于农户经营的角度,在制度环境、政策支持和农业理论等制度供给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稀缺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农户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专业化分工扩大,产生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内生性需求。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生产环节投入,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普及等构成制度变迁的外生性推动力量。在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家庭农场产生的微观条件日渐成熟,制度环境逐步形成。而且,在家庭农场的形成过程中非人类与人类行动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由人类的与非人类行动者共同联结成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是家庭农场形成的基础。

2)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各级政府总是具有合法性赋予权的关键性行动者。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受到新事物冲击较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家庭农场创建者供给短缺、农民对家庭农场制度缺少认识,因而,在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创建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案例中,政府的政策供给在家庭农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山东省诸城市颁布了《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上海松江区制定了《松江区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实施以后,家庭农场在诸城市、松江区等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必须与家庭农场生成的微观环境相结合,与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度与速度相一致。如果忽视家庭农场产生的基本条件,一味地依靠政策支持,不仅不能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而且会因权力滥用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 贺雪峰.笔谈: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26.

[3] 李承嘉.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于乡村发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发展为例[J].台湾地理学报,2005(39):1-30.

[4]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 张乐柱,金剑峰,胡浩民.“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基于温氏集团案例研究[J].学术研究,2012(10):94-97,128.

[6]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2013(6):48-56.

[7] 郭亚萍,罗 勇.生态农业模式与节能型家庭农场的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9(9):117-120.

[8] 黄延廷.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5):20-23.

[9] 徐智慧.松江实验:家庭农场挽救农业[J].中国新闻周刊,2013(8):44-47.

[10] 刘锦英.行动者网络理论: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浅析家庭农场现状与发展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困境及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