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链条断裂 中小酒企日子难过
2014-11-20郑重
郑重
“订单比去年跌了近50%,这是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传递出的数据。”长期关注白酒行业的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9月16日对记者说道,他刚刚从贵阳回来,总体的感觉是,酒企的冬天远没有结束。
9月9日,第四届中国(贵州)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开幕式上集中签约总额为1130.3亿元,同比2013年跌幅达36%。“对于中小白酒企业来说,这一轮的调整将是‘生死时速。”刘江远对表示,在一线品牌乃至地方强势品牌的挤压下,数千家中小酒企或许在本轮调整中被淘汰。
白酒寒冬依旧
“一个最直接的数据是,15家上市酒企上半年业绩整体‘沦陷,包括贵州茅台在内所有的白酒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刘江远表示,15家上市白酒企业相继披露2014年半年报,经营业绩大面积下滑,净利润增长率一项更是“全军覆没”,无一增长。
“业绩下滑主要是白酒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所致。”刘江远说道,用“祸不单行”来形容去年以来的白酒行业最贴切不过,中国的白酒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一份佐证是,去年开始,昔日的高端白酒就开始逐步放低身段,降价跑量。中秋节前后本是白酒传统的销售旺季,但今年的中秋,白酒却遭遇了旺季难旺的尴尬。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末,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未来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将进入最艰难时期”。泸州老窖总裁张良在2013年底曾公开表示:“2014年白酒业会更冷,届时,白酒产能扩张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一周期性的调整时间最短3年,最长则要达到5年。”
“黄金10年白酒行业的高增长、高盈利成了疯狂的代名词,酒厂、投行纷纷投资扩建白酒产能,但前几年白酒业高增长、高盈利掩盖了白酒产能过剩,众多的白酒产量被转移到经销商手中,白酒产业库存严重。”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同样表示了对白酒产能过剩的担忧。
在刘江远看来,白酒行业产能规划明显冒进,品牌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到2014年酒产能集中释放后,白酒行业过剩局面难以避免,特别是中高端白酒产能过剩压力尤大。受此影响,白酒企业不仅产量增速下滑,收入和利润增速仍将放缓,亏损面继续增大。
中小酒企日子不好过
“好日子已经结束了。”在前不久济南举行的一次白酒行业小型论坛上,来自山东省的一些中小白酒企业老板感叹道。
“过去的情况是,一个县就能养活一个县级酒厂。”浮来春酿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表示,在过去,一个县级酒厂,依靠本县就能做到几千万的销售,做好一个地区的市场就能卖到几个亿。
让中小酒企的老板们感到不安的是,随着一二线酒企将渠道、服务下沉到县城、乡镇,县级酒厂将直面这些大酒企的竞争,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2012年就靠在自己县里销售,一年的销售是8000多万,去年就降到了不到4000万,今年更糟,到8月底刚过1000万。”山东一家不愿具名的县级酒厂老板诉苦道。
“基酒厂随着今年产能大爆发也将面临倒闭潮。”肖竹青分析,一线酒厂、区域龙头酒厂都有着自己的核心市场,在某一区域占绝对领导的地位。如西凤在陕西、洋河在江苏都有几十亿的年销售额,抗风险能力强。边缘的酒企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忠诚的消费者,品牌影响力弱,受冲击也很大。
“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约有1.8万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有8000余家,而称得上规模企业的不足2000家。”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白酒行业的调整,一大批生产落后、结构不优质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将被淘汰,一些小品牌将受到一线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的市场挤压,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新一轮并购开启
“从酒业龙头茅台、五粮液,到业外资本娃哈哈、中粮、联想,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并购。”刘江远表示,在目前酒行业估值较低的情况下,“抄底”已经成为去年以来各路资本进军白酒行业的主题。
在白酒行业观察家赵义祥看来,“2014年至2016年将产生行业第三次并购浪潮,已经成为业内一个共识,大约30%的小酒厂和40%的经销商将面临兼并、淘汰出局和转型的命运。”
“通过行业大洗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品牌企业集中。四川规模以下白酒生产企业尚有几千家,小而散的现状不仅资源分散,而且食品行业的质量不便管控。由于酿造白酒所用的粮食关系国家安全,所以发改委的产业目录一直把白酒列入限制性产业。” 四川酿酒协会会长崔兆全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
浮来春集团董事长武玉杰则表示:“不进则死,逆市出击对我们来说也是最好的机会。”。在武玉杰看来,尽管白酒企业众多,但区域性品牌不多,全国性品牌更是少之又少,“此时出击是最好的机会。”
据了解,去年以来,浮来春酿酒集团已经悄然出手在四川、贵州展开大规模并购。不过,武玉杰以“机密”为由没有透露并购的企业。
武玉杰表示,以三公消费为主的生态链条已经断裂,必须重构“政商关系”和“消费者关系”;此外,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冲击正严重颠覆着既有消费市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