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11-20杨向明吴爱兵
杨向明,吴爱兵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1 研究意义
2013年的抽测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体质综合评价的各等级水平都好于乡村居民[1]。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安徽省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91.0万人,占56.99%[2]。因此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建设文明和谐的安徽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农民体育也就没有全民健身,也就谈不上体育的全面开展。
农村群众体育的开展,为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民通过体育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增强了体质,另一方面促进相互交流,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对培养农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繁荣农村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合肥、芜湖、宣城、滁州、马鞍山等5 地市,从这5 地市中抽取10 个乡镇的1200 名村民作为调研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
查阅了近年来与农村体育方面有关的文献资料, 同时参阅近年来由国家及安徽省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的法规文件, 还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了相关数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初步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了正式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200 份,回收1148 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为1118 份,有效率为93.2%。运用再测法,随机抽取调查对象30 名,进行两次测量,第二次时间为问卷调查的30 天后,计算两次测量信度为R=0.85,证明了问卷的可靠性。本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8-10月。
2.2.3 数理统计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全部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5.0 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农村体育人口现状
在征询了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3 种类型:1 周参加2-3 次以上体育锻炼,且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 分钟以上者,为标准体育人口;平均1月参加1-2 次身体锻炼者,为准体育人口;1年内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0 次者及从不参加体育运动者,为非体育人口[3]。
表1 安徽省农村体育参与人群分类表
从表1 可看出, 符合标准体育人口的有32 人,安徽农民标准体育人口为2.86%, 调查对象中符合准体育人口的有248 人,占到22.18%,而非体育人口高达838 人,比例为74.96%。安徽农村标准体育人口2.86%和1996年全国农民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的7.13%相比都要低很多,和2000年全国体育人口的平均水平18.3%相比,相差甚远,而加上准体育人口比例也仅仅才25.04%。说明安徽农民体育参与人数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
3.2 安徽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2 安徽农民体育动机情况一览表(多选)
调查结果(表2)表明,安徽农村62.0%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15.3%的人是为了治疗疾病,12.1%的人是为了形体健美,只有14.9%的人是与人交往, 改善人际关系,选择兴趣爱好的只有19.8%。说明安徽农民参加锻炼的动机大部分还仅限于增进健康这一体育的生物属性。
3.3 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
表3 安徽农民体育锻炼的形式
如表3 所示,安徽农村参与体育活动的农民中,单独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与朋友或者家人一起。而参加村镇组织活动的仅有11%,数据说明大部分参与者属于自发形式进行锻炼的,表明安徽农村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3.4 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
表4 安徽农民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多选)
从表4 可以看出,安徽农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排在前3 位的是:自家庭院、公共活动场所、路边,皆不是正式的体育场地。选择最低的后3 位选项是:单位或学校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经营性体育场所。调查显示,安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各地村镇都罕有较为规范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中小学校虽大多有场地,但大部分设施简陋破旧、缺乏完善的管理,很少对农民开放。到经营性体育场所进行锻炼排在最后一位,当前农村经营性体育场所由于缺乏投资,设施更新慢,并且由于农民体育消费意识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经营性体育场所发展状况很不理想。体育场地设施的短缺成为安徽农村正常体育活动开展的瓶颈。
3.5 体育活动的项目
安徽省农村居民在参与健身过程中其项目的选择上排在前3 位的是跑步或散步、民间体育、天然水域游泳,这与安徽农民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有关,也再次反映出安徽农村体育设施较差,因此选择对于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简单易行的项目。排在后3 位的是排球、台球、足球,这3 个运动项目在安徽农村一直没有太多的群众基础,并且对于场地器材有要求,另外还需要两人甚至多人合作才能开展,见表5。
表5 安徽农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多选)
表5 数据进一步说明安徽农村体育设施差,体育运动组织化程度不高。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分别排在第4、7、8 位。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是比较喜欢这些项目,但由于场地器材等原因,使农民不能更多的投身于这些项目中。民间体育、武术排在第2、6 位,说明民族传统体育还是比较受欢迎,群众基础较好,可以大力开展。
3.6 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结果表6 显示排在影响安徽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因素是没时间,其比例达54.2%。这与安徽农村的经济情况有关,虽然近些年安徽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基本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但相当多的地方经济依然欠发达, 他们的主要精力忙于生计和家务。缺乏体育设施和没有人组织排在第2,4位,以及无人指导排在第5 位,反映出安徽省各级政府对农村体育建设缺乏组织管理。反映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选项包括:不感兴趣排第3,身体健康不需健身的排第6、没钱的排第8、让人笑话的排第9、身体不好的排第10,总计达46.9%,占据较高比例。可见,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其兴趣,是提高安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的重要途径。
表6 影响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多选)
4 结 论
1.安徽省农村标准体育人口比例为2.86%,准体育人口比例为22.18%,而非体育人口比例高达74.96%,安徽省农民的体育人口比例偏低。
2.安徽省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还停留在体育较低的生物功能上。
3.安徽省农民大多是自发进行体育锻炼,农村体育组织化程度较低。
4.安徽省农民在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上,排在前3 位的是:自家庭院、公共活动场所、路边,皆不是正式的体育场地。
5.安徽省农民参与健身过程中项目的选择上排在前3 位的是跑步或散步、民间体育、天然水域游泳,这些项目对于场地器材等要求不高、简单易行。
6.影响安徽省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主要是没时间和场地设施缺乏。
5 安徽农民体育发展对策
5.1 强化各级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力度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农村体育,政府理应起到主导作用,尤其在当前安徽农村体育发展处于困难的阶段。把农村体育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把农村体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制定农村体育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并把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之一。
5.2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体育意识
要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参与体育的意识,建立参加体育健身习惯,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5.3 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建立和完善农民健身俱乐部、农民体协、社会体育辅导站等各类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组织网络作用。
5.4 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
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其中,使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得到制度上和经费上的保证。同时把利用乡镇中小学校的场地资源开展农民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使学校成为开展农村体育的中心[4],快速推进安徽农村体育发展。
5.5 结合安徽农村各种实际情况,开展体育工作
安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开展农村体育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要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开展体育工作,把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新兴项目有机结合,区别农忙和农闲、冬春和夏秋等不同季节,要考虑南方和北方、平原和丘陵等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度,才能促进安徽农村体育的发展。
[1]国家体育总局.2013年20-69 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N].中国体育报,2013-08-06.
[2]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B/OL].http://www.ahtjj.gov.cn/2011-05-17.
[3]朱家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8-9.
[4]刘志敏,丁振峰,程丽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9,30(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