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陪产丈夫角色适应力的方法及实施效果
2014-11-20谢立桦唐松华吴亚利
谢立桦 唐松华 吴亚利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长兴313100)
家属陪伴分娩作为产科人性化服务的举措在很多医院普遍开展。在陪伴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过多关注产妇的身心状况,却往往忽略了陪产者的知识需求和角色适应力。有调查显示:分娩的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体验表现为对家属承受力的担忧和与助产士沟通的障碍[1]。分娩过程中丈夫的支持与承担是最好的心理护理,能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2]。因此,增强陪产丈夫角色适应力,发挥陪产者的正面作用,才能避免陪伴分娩流于形式,真正达到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
为提高家属陪伴分娩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产时保健服务,我院产科于2012年6月开始改变陪伴分娩模式,系统地对陪产丈夫进行培训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丈夫陪伴分娩的602 例设为对照组,2012 年6 月~2013年6月丈夫陪伴分娩的598 例设为观察组。两组产妇胎位正常,无头盆不称、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症及剖宫产指征,均为孕37~41周单胎头位初产妇。家庭关系和睦,丈夫年龄、文化程度、产妇身高、体重、胎儿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符合自然分娩条件,产妇宫口开3cm 入产房时,助产士首次与其家庭接触,产时与丈夫共同陪伴分娩,至产后2h。
1.2.2 观察组 符合自然分娩条件,住院待产期间助产士即与产妇家庭建立一对一的伙伴关系,产前进行陪产指导,产时与丈夫共同陪伴分娩,至产后2h。
1.2.2.1 产前 观察组入院后于临产前,助产士早介入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评估家庭特点,全面了解产妇基本情况,掌握丈夫心理及知识需求,一对一进行陪产教学。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结合的陪产课程,让丈夫事先了解生产过程,产程阵痛进展,子宫收缩频率等,掌握陪产方法、技巧。夫妇共学第一产程应对疼痛方法,包括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呼吸松弛、压迫髂前上棘和髂嵴等精神预防性镇痛;传授丈夫为产妇按摩减痛技巧,共同练习呼吸减痛、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哈气方法。丈夫陪伴妻子在助产士带领下熟悉单间分娩室环境,简单认识产床、胎监仪、新生儿辐射床等设备。消除对试产失败再行剖宫产的顾虑。
1.2.2.2 产时 关注丈夫需求,第一产程、产后2h分别安排丈夫同家属会面1次,适当休息,减轻紧张情绪。第二产程前,及早沟通,温情告知丈夫不要因新生命降临过于激动而忽视陪产制度,给产妇及新生儿带来不必要伤害。第二产程丈夫仍坐于产妇头端,在助产士带动下一起鼓励产妇屏气、哈气。
1.2.2.3 产后2h 鼓励丈夫给妻子一个拥抱,肯定顺利生产是夫妇共同努力的结果。示范母婴肌肤接触,指导父亲母乳喂养,及早担当起为人父的角色。做好产后宣教,使丈夫掌握产后护理要点,明白育婴是夫妻共同的职责。
1.3 观察内容及评估标准
1.3.1 比较两组家庭入院时分娩意向。
1.3.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两组丈夫不同时段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事先解释量表内容及填表要求,以自愿为原则,不记名,让丈夫根据自己的感受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1.3.3 比较两组产妇实际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庭入院时分娩意向比较(表1)
表1 两组家庭分娩意向比较 例(%)
2.2 两组丈夫SCL-90评定比较(表2)
表2 两组丈夫SCL-90评定比较(±s)
表2 两组丈夫SCL-90评定比较(±s)
表2显示,观察组丈夫陪产过程中SCL-90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产妇实际分娩方式、产时出血总量比较(表3)
表3 两组产妇实际分娩方式、产时出血总量比较 例(%)
结果示:观察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据报道[4],参加助产士产前门诊辅导的孕产妇能了解更多自然分娩的过程,降低剖宫产率,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焦虑水平。我们通过专职助产士的产前介入,改变了助产士工作重心只侧重于孕妇的分娩期,工作场所只限于产房,仅为孕产妇提供产时一对一的短时间照护的模式。产前即与产妇家庭建立起伙伴关系,将自然分娩知识、陪产技巧等及早地传达给孕妇和其丈夫,增加了他们对助产士的信任和依赖。调动起丈夫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陪产心态,把积极的信念传递给产妇。对照组助产士于产妇入产房方与其丈夫会面,对他们缺乏全面了解;陌生环境加上妻子的痛苦造成了丈夫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他们过多关注产妇,给助产士传输陪产知识和相互交流带来了障碍。而观察组由熟悉的助产士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丈夫全程陪伴,故产妇表现出良好的应对能力,平产率显著提高,产时出血量明显减少。
没有一对一陪产培训前,我们发现很多陪产丈夫紧张、无所适从。这可能与担心妻子分娩安全、疼痛,对分娩知识所知甚少等有关,而且新成员的增加对家庭角色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准父亲的心理健康状态[5]。对照组丈夫虽然参加了孕妇学校学习,但未系统正规地接受专业陪产知识培训,他们中有过分心痛妻子而落泪的;有第一次经历妻子生产紧张出冷汗的;更多的是面对陌生环境、不熟悉的助产人员、以及知识欠缺而不知所措的,所以对照组丈夫SCL-90中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4因子分显著高于观察组。随着产程进展,他们显得越来越紧张和不安。而观察组丈夫由于产前接受过专业的陪产教育,提高了他们对陪产角色的自我认同;产时的延续指导,使其能更好地参与沟通和决策;期间我们安排丈夫与家属会面两次,适当的进行心理调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紧张不安的心理。因此,观察组丈夫更好、更快地进入了角色,把积极的信念传达给产妇,间接促进了自然分娩。
目前,产时服务的目的不再是简单完成生理的分娩,而是保护、支持、促进和实现产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的理想期望。因此,在陪伴分娩中,注重丈夫的心理和知识需求,增强他们作为陪产者的角色适应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陪伴分娩的积极作用。开展此项服务,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试图将陪产培训纳入孕妇学校课程,但相比于一对一教学的效果还有待研究。
[1] 周英凤,袁晓玲.陪伴分娩产妇分娩过程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2):37-39.
[2] 欧志霞,甘峻柠.丈夫陪伴分娩与剪脐对产妇生理及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120-1122.
[3] 吴文源.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4] 赵梦媛,周艳,杨甜甜.助产士主导模式在产后抑郁干预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25-827.
[5] 向瑞萍,吴冬梅,鲁益萍.住院分娩期孕产妇及丈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