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4-11-20庞志东

中外医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射频

庞志东

广西省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在临床上,肝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发展迅速和恶性程度高等特点,极易向病灶临近胆管和大血管进行播散,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1]。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特从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符合WHO所制肝癌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男19例,女 13例;患者年龄为 41~70岁,平均年龄(55.56±1.15)岁;患者肿瘤直径为 4~13 cm,平均肿瘤直径(8.56±1.17)cm;依据肝功能Child分级对其分级,21例为A级,11例为B级;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肝转移癌12例。病灶数为52个,病灶直径为:不足3 cm病灶22个,3~5 cm病灶17个,5 cm以上病灶13个。病灶位置:靠近肝表面病灶8个,靠近大血管病灶10个,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病灶34个。

1.2 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32例肝癌患者在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医护人员指引患者做血小板、活动度、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AFP等肿瘤标志物。在采用射频消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天,指引患者禁食8 h,依据B超或者是CT检查结果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并依据患者具体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直径的穿刺针,该次治疗采用美国RF2000射频系统。实施手术治疗前,医护人员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注射10 mg安定和50~100 mg杜冷丁,指引患者选取左侧卧位或是仰卧位,通过超声对患者肝癌部位和大小进行探测,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角度进行确定。同时,在对患者进针时,尽可能的将患者开腹腔空腔脏器和胸腔肺叶避开。患者肝右前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腋前线或同肿瘤位置较近的第7、8、9肋间作为进针点;患者肺左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剑突下方右肋缘下为进针点;患者肝右后叶出现肿瘤时,选取其后部肋缘下作为进针点。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者皮肝将特制治疗针穿插入肿瘤内部。之后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消毒铺巾的方法对患者局部皮肤实施常规消毒,麻醉师采用局部买醉措施对患者进行麻醉后,用刀尖戳开穿刺点皮肤2~3mm,同时叮嘱患者屏住呼吸,通过多电极穿刺治疗针刺破患者皮肤,在B超引导下确定其进针方向和角度,之后快速将多电极穿刺治疗针插入患者肝脏肿瘤内部,对于没有出现差错的患者,按下穿刺针尾端使用电击10枚电极从鞘针尖端呈“伞”状在肿瘤内弹开。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从小到大对患者射频能量进行调整。并将多电极治疗针同PF2000射频发生器相连接,实施射频贯序治疗,初始能量为30 W,治疗10 min内增加到90W。整个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将计算机控制能量同阻抗相结合,阻抗随着能量增加和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在阻抗从30 Ω上升至270 Ω时,其上升陡坡迅速高达999 Ω,此时射频机停止工作,完成一个位点的治疗。之后医护人员依据患者肿瘤大小,采用上述方法对每个病灶进行2~4个位点的治疗。除此之外,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采通过静脉补液的方法对其实施治疗,并加以止血药物,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测。术后,医护人员采用保肝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时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在术后2 d内对患者呼吸、心率、血象、血压、脉搏、心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进行密切观察,全部患者在治疗1周后进行肝功能复查。治疗2周后,通过CT或是B超对患者肿瘤大小及瘤体中心血流变化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对32例患者术后24 h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肿瘤完全消融情况,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病灶直径范围及病灶位置进行分类对比,肿瘤完全消融判断标准为:经增强CT检查或MRI检查,病灶完全坏死,病灶边缘或内部未见强化。展开为期2年随访,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复发判断标准为: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肿瘤完全消除的患者,在随访时经经增强CT检查或MRI检查,病灶边缘或内部有强化现象。同时统计患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

表2 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分析

2 结果

2.132 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术后24 h内,32例患者中1例(3.1%)出现肝包膜下出血,经止血及输血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3.1%)出现1度皮肤烧伤,位置为大腿内侧,未进行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或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不同疾病类型、病灶直径、病灶位置的肿瘤完全消融情况对比

经对比,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P<0.05),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病灶直径3~5 cm、5 cm以上者(P<0.05),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肿瘤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病灶靠近肝表面、大血管者(P<0.05),见表 1。

2.3 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分析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肝转移癌患者(P<0.05),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病灶直径3~5 cm、5 cm以上者(P<0.05),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病灶靠近肝表面、大血管者(P<0.05),见表 2。

2.4 32例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

经1年随访,32例患者中29例生存,1年生存率为90.6%,其余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1例,肝功能衰竭2例。经2年随访,25例患者生存,2年生存率为78.1%,除随访1年内死亡的3例患者外,其余4例患者死亡原因为复发转移2例,肝功能恶化和梗阻性黄疸各1例。

3 讨论

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与最有效治疗措施为外科切除手术[3],然而部分肝癌患者因肝功能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肿瘤位于肝脏中央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4],此时需采取其他措施为患者展开临床治疗。

一般情况下,动脉化疗栓塞、冷冻治疗、热疗和经皮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方法对肝癌疾病具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和射频技术逐渐应运而生,其在治疗肝癌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有效生命具有延长作用。射频消融术对于不能使用手术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其理想消融对象为单发病灶且直径<5 cm或是病灶为3~4个,直径<3 cm。其具有简单、安全、微创、有效和反复治疗的优点,特别是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其具有重要意义[5-6]。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32例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均十分轻微,经相应处理即可缓解,或无需进行特殊处理。通过分类统计,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及病灶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除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病灶直径为3 cm及以上患者、病灶与大血管或肝表面靠近患者,同时其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说明在上述几种类型患者临床治疗中,射频消融术可取得最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肿瘤复发概率相对较低。通过2年随访,32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这揭示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直接不足3 cm者及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远期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陈建,金霞,陈晓,等.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872-875.

[2]尚春生,王峰,刘永晟.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J].中国介入放射学,2009,3(1):57-59.

[3]刘景美,蔡光兆.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9):1918-1919.

[4]方磊,胡道予.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的长期疗效[J].放射学实践,2007,22(2):113.

[5]韩治宇,董宝玮,梁萍.肝癌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的肿瘤免疫学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139-142.

[6]邹玉英.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4):520-521.

[7]周军,王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07(6):521-522.

[8]肖冰,崔生达,方蓉蓉,等.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17(5):364-369.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