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者的石油梦——记我国著名油气勘探学家康玉柱院士

2014-11-20刘家贻

科学中国人 2014年16期
关键词:塔里木油气田勘探

本刊记者 刘家贻

在每一个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将那些相似或相同的历史连缀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时代的人们共同的记忆。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注定将接受时代的洗礼和锻造,他们的人生也被标注上许多共同的符号,乃至成为一代具有典型时代印记的中国人。

今年78岁的康玉柱院士,看起来精神矍铄。从1960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已经从事石油勘探事业54年了。不仅见证了中国石油勘探事业的兴衰变迁,也为中国石油勘探事业做出了瞩目的成就。

在50多年的油气勘查历程中,康玉柱院士对全国23个省(区)50多个含油气盆地进行前景评价和选区研究,主持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每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开辟了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新纪元;成为古生代油气勘探的开拓者,主持发现了世界级古生代大油田——塔河油田和参加发现胜利油田;在新疆又主持和指导发现20个油气田;建立了6个石油气地质理论等,为新疆乃至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评价塔里木盆地

1970年3月,地质部下令,地质部石油地技综合研究大队开展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油气前景评价,为上油气勘探队任务做准备,康玉柱院士受指令带领西北分队承担此项任务。

1970年5月3号,地质部原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听了康玉柱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工作的汇报后指示:首先搞清有几套生油岩,库车油从哪里来的,气源情况怎么样;作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和分区评价。

在李四光先生的指示下,1970年5月上旬,康玉柱等带领西北分队,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综合评价。在天山山前、昆仑山前观察地质剖面、构造点、油气点,进行野外调研。在建设者队伍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同志们站风沙、顶烈日、爬高山,艰苦拼搏地工作。

在喀什地区调研时,有一天因为常见的大风搭不起帐篷,只好到农村寻找住处。维族领导非常热情,费很大力气给他们找到一个废弃的羊圈,经过打扫,又撒了去味的药水,铺了麦草,同志们打开行李卷就睡下了。但门一关,那种羊腥味可想而知。但是同志们白天太累了,哪还管得了这些,很快入睡了。住了两天才离开“美味”家园。

在与恶劣环境相伴的日子里,在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开始的情况下,他走出了一条坎坷之路,首次发现了2套古生界生油岩:石炭-二叠系和寒武-奥陶系。

经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前震系结晶变质基底,广泛的古生界基础,和巨厚的中新生界盖层;发育有四套生油岩,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潜力大;具优越的构造条件和油气成藏条件。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进行全盆评价和分区评价,为上勘探队伍作了油气勘探战略部署。

1970年11月下旬康玉柱把评价成果和战略部署,又向地质部石油局及大队进行了汇报,建议地质部快上石油普查勘探队伍,早日发现大油田。

挺进塔里木

1977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下简称总局)组建塔里木筹备组,作为负责人,康玉柱经过4个多月的现场调整,主编了《塔里木盆地石油油普查勘探初步设计方案》。

他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丰富,多成油组合,是寻找“大庆式”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其中,塔西南最好,塔中及塔东北地区较好。部署上提出,突破喀什、准备塔东北、探索塔中的方案,建议要快上塔里木,尽早发现大油田。

1978年1月,在上海浦江饭店召开的国家地质总局局长会议上,康玉柱向孙大光等领导作了汇报。总局领导当即做出了组建队伍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展油气普查工作的决定。

1978年5月,地质部下令成立“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下称新指)并决定地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整建制调入新疆,开展油气勘探工作。从此,地质部撑起了勘探塔里木的帅旗。

由于塔里木油气勘查条件十分艰险,戈壁沙漠、荒无人烟、烈日狂风、风尘露宿。1978年3月15日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大队隆重召开塔里木队出征欢送大会。场面十分隆重,吕华队长致欢送词,康玉柱感慨地致答谢词:首先衷心感谢大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热情隆重的欢送,我们决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牢记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出色完成任务,为在塔里木找到大油田努力奋斗,请领导、同志们放心、请家属们放心。塔里木队员们在锣鼓声中起程,在场的同志们和家属们都流下了眼泪。

塔里木队到达塔里木盆地后,为“新指”做了工作部署,并在喀什地区进行地表构造检查确定井位。同志们战胜了重重艰险,按计划圆满完成任务。

1970年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后,康玉柱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潜力大,能找到大的油田,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就暗下决心去塔里木找大油田。1979年9月康玉柱主动向上级申请到新疆工作,1980年1月康玉柱正式调入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任技术负责人。次年他的全家,从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湖北迁到新疆乌鲁木齐落户。

1978年5月到1979年8月,康玉柱及其团队经过一年多在塔西南的勘探工作,发现两个难题;①目的层埋藏深,当时钻机不可及;②构造十分复杂,地表构造上下高点不吻合。因此,急待寻找新的勘探靶区,那么,新的勘探靶区选在哪里呢?

1979年9月中旬,技术负责人康玉柱在“新指”勘探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向塔北沙雅隆起(斜坡)转移的建议。

为了加快勘探进程,在开展物探工作的同时在塔里木河而南的重力高上设计了跃参1井。该井首次在塔北提示了厚约700米的三叠——侏罗纪地层,其中生油岩厚325米。该井所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1)证实了沙雅隆起有古生界;(2)证实了在塔东坳陷区侏罗——三叠系有较广泛的分布,油气远景好,表明原来预测是正确的。对在沙雅隆十起找大油气田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从而敲开了塔东北广大地区油气前景的大门。

1980年12月,经二维地震勘探后在克拉重力高上,发现古潜山构造。1983年4月,康玉柱主持研究并确定沙参2井井位。

沙参2井于1983年8月12日开钻,1984年8月23日沙参2井钻达5363.5米,见到白云岩古风化壳,并取到少量白云岩岩芯,但无任何油气显示,并开始井漏。工程方面的同志要求停钻完井。原因是:第一,打到古潜山冈化面了,无油气显示,不必要再往下打了。第二,井内开始漏失泥浆,出了事故谁负责!

在讨论会上,在要不要加深的关键问题上,康玉柱果断提出:沙参2井绝不能停钻,至少再打100米。理由是:①见一点白云岩,还确定不了地质时代,地质任务还没有完成。②本井3800多米中新统见良好油侵砂岩,这油可能从深部上来的油气。③根据我国东部古潜山油藏的经验,油气不一定在风化表面,而往往富集在距离风化面一定深度的风化淋滤带内。所以,必须再往下至少打100米。会上技术骨干和局领导都支持康玉柱提出的继续加深钻进的意见,经上级同意,决定加深。

1984年9月22日,沙参2井只加深28米,即到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发生了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实现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新纪元。从而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的帽子,并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大跨越,为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康玉柱成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开拓者。

1985年始,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十多个油公司了解到塔里木沙参2井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纷纷来新疆考查,准备投资勘探。1986年后,有几个石油公司在塔里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石油勘探工作。

1991年9月3日,唤醒塔里木盆地沉睡油龙的第一口油气井一沙参二井纪念碑在荒漠中耸起,地质矿产部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塔里木联合举行了纪念碑落成仪式。

纪念碑高1.9米,宽3米,碑体为钢筋水泥结构,镶嵌黑色花岗岩大理石,正西金色的碑文是:“献给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拓者。”

会战塔北—发现10个油气田

1985年初,地矿部为迅速扩大战果,决定在塔北进行联合勘探大会战,从地矿部六个地区局调集6000人的精干队伍到塔北进行联合勘探。

1986年9月,地矿部为加强塔北联合勘探的领导,决定组建“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探联合指挥部和专家组”,康玉柱任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

他们经过几年联合勘探发现:雅克拉、轮台、阿克库木、西达里亚、东达里亚、阿克库勒、阿克莫奇、丘里、大涝坝、艾协克等10个油气田。

1989年3月,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质队矿产部联合召开塔北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庆功表彰大会,康玉柱获奖。1988年10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地矿部《关于塔北油气勘探连获突破的情况汇报》上批示:“很好,请继续努力,此件送黄毅诚、王涛同志并家华同志阅知”。10月14日,国务委员邹家华批示:请王涛同志和朱训同志商议,有些工作可分工,有些工作可联合。总之,把两支力量组织起来,开发塔里木大油田。

1989年9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地矿部原部长朱训《关于地矿部门油气地质工作近期取得进展的情况汇报》上批示:“江泽民同志和我对你们获得的成就感到十分高兴,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世界级大油田的发现

自1985年以来,在沙雅隆起连获油气重要突破,发现多个油气田,但未发现大油田,有专家说古生界因成藏条件复杂,难形成大油气田。康玉柱多次强调:①塔里木古生代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3口井(沙参2井、沙18井、沙22井)已经打出而且日产超过千吨,最高达日产5000吨油气量,表明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一定会形成大型油气田。②阿克库勒凸起艾协克构造,设计沙23井已在石炭系打出工业油气流,特别在奥陶系古风化壳灰岩中见几米厚良好油气显示(塔河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1990年2月1日,在全国地矿局长会议上,塔北联指、西北石油地质局受到表彰奖励,表彰“七五”以来找矿成果显著。1990年10月23日,施工的沙雅隆起艾协克构造上设计的沙23井于奥陶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于石炭系试获工业油气流,日产油32.96,天然气3136立方米。实现了该构造首次突破。因此,认为该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1995年初,他们争得了探矿权,接着在沙23井附近三维地震勘探,经处理解释发现三个奥陶系潜山高点。康玉柱主持井位部署会,会上大胆地确定了三品探井井位:沙46井、沙47井、沙48井及两口评价井。3口探井均于1997年于奥陶系打出高产油气流,使塔河油田定型特别是沙48井于1997年10月10日用11毫米油嘴生产,日产油570万。

该井三年来一直稳产高产,创造了塔里木乃至全国海相碳酸盐岩中的高产稳产记录,成为一口“王牌井”。2011年塔河油田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油。当时,成为中国古生界海相特大油田,也是世界上古生代奥陶系第一个特大油田。

勘探大西北

2000年7月,康玉柱在北京向中国石化牟书令等领导汇报: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油气前景及选区。

2001年初,中国石化为国家油气工业的战略需要,进一步开发大西北油气资源,组建了“西部新区勘探经理部”(下简称西指),从东部各油田抽调精干队伍到大西北进行油气勘探工作。2001年5月,中国石化领导到西北石油局高级咨询组长康玉柱的办公室,请康玉柱“出山”担任该经理部副经理兼总地质师。康玉柱表示:听从中国石化领导的分配并立即上任。

康玉柱从2001年5月,又重返油气勘探第一线,开始主持大西北地区油气勘探工作。2002年中国石化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的勘探工作,将原经理部改为指挥部,康玉柱改任专家组副组长。从2001年到2007年他主持和指导勘探工作在新区、新层系、新深度发现8个油气田,为新疆地区油气田发现做出了新贡献。

美孚石油公司多次表示愿聘请康玉柱前往工作,以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是完全可以在美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康玉柱深知,去美国就可以向清贫的生活告别、向艰苦的环境告别,但也意味着与自己心爱的事业告别。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写道:“我离不开正在研究的科研,中国有我事业的根!”

我想,站在这里,他一定是听到了人民的召唤、科学真理的召唤、祖国坚定不移、永恒不变的召唤!

所有这些,全都掩盖了亲人们的召唤。

康玉柱为了祖国的油气勘探奉献了自己的五十载春秋,而祖国与人民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2005年,康玉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8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家里看望他。在50多年的艰辛中,他获省部级特奖三次、一等奖四次、个人记一等功;又获地矿部劳动模范、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区域创新奖,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科技中国人物奖等。

能够抵达这样高度的人目光是犀利的、生命是澄净的,带着纯真而又沸腾的勇气,大爱原来真的是这样朴素。

猜你喜欢

塔里木油气田勘探
工业物联网技术在油气田智能巡检中的应用
智能油气田生产管理系统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塔里木盆地新发现石油资源逾2亿吨
立足“严、实、俭、专”,大力提升会议管理水平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塔里木
塔里木触动了谁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