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2014-11-20时念洋
文 时念洋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亿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近年来,北京市构建起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公共服务网络,全市300多个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保障事务所,并逐步向社区(行政村)延伸,实现了为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就近方便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北京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数达47.76万人。
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改制与部分企业的停产、半停产以至破产,加之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许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也失去了管理退休人员的经济基础和组织依托。
目前在北京,可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大致有两大类:一是街道管理人员转退休的,包括失业人员办理退休、原城镇临时工、超过国家规定年龄的本市城镇人员等。这部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已由各级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近些年政府相继出台了政策,使他们退休后生活各方面基本达到社会化的管理,也相应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是企业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这部分退休人员可以说是半社会化管理,他们养老金的领取及医疗就诊方面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其它待遇则因企业效益的好坏和企业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涉及人多,面广,任务繁重。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不到位,不仅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使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将损害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不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因此,将企业退休人员统一社会化管理,使他们与原企业脱离,也是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首先,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有关政策,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以属地化管理为前提,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打破行业界线,建立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形式。建议财政按一定比例负担,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并扩大社保所的发展,加强退休人员档案库的建设,开发和推广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软件,积极兴建退休人员活动场地及设施,确保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与完善社区沟通机制,创新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式。一是将原企业退休人员整体移交社区,原企业管理退休人员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借或调社区工作,便于管理上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二是健全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财政、家政、教育和住房等各方面的服务。三是要大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事关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事关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事关执政党公共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