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剑锋 让楼宇亮起鲜红的党旗

2014-11-20

北京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叶青剑锋楼宇

文 本刊记者 郭 隆

“党的建设是整个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须搞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中党组织发挥作用就能够形成先进文化。”

伴随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市写字楼成为民营企业云集之地。汇聚着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用工制度单位的商务楼宇,一时间成为党组织建设的“盲点”和“短板”。

2006年,北京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委——中共叶青大厦委员会成立,挑起这个大梁的,便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叶氏集团总裁,同时也是大厦委员会的党委书记秦剑锋。他用多年的心血与付出,探索出社会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条新路,开拓了新形势下符合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使得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在基层逐渐生根发芽,党的影响力在基层显著增强。多年来,秦剑锋被授予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首都和朝阳区劳动奖章、北京市和朝阳区“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等称号。

新的突破

在体会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的同时,秦剑锋曾为楼宇中的一种缺失而忧虑不安——下海后的党员,组织关系还留在原单位,驻厦企业内“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十分突出;大批青年人的政治诉求也难以实现。秦剑锋感到,这么多入驻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党组织是自己的一个责任,党组织要全覆盖,也要把商务楼宇覆盖起来。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商务楼宇党建”的责任担当起来。

作为主管企业经营的老总,为什么会把眼光投放在基层党建工作上呢?这源于秦剑锋立足大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富于创新探索的工作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企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和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和90%以上,非公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生产力最主要代表、吸纳群众就业最集中的地方,这使得社会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秦剑锋看来,非公领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商务楼宇党建”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同时,‘商务楼宇党建’也是中国非公企业自身的必然要求。非公企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政治优势,离不开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离不开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凝聚员工。”秦剑锋说。

放眼全局,立足当下。从2006年开始,秦剑锋就开始了大厦党委的筹建工作。

为尽快成立叶青大厦党委,秦剑锋带领筹备小组的同事们,对大厦内22家大型中外高科技企业进行全面走访,发出了《关于筹备成立叶青大厦党委进行党员情况调查的函》和《党员登记表》,及时地向驻厦企业挨家挨户宣传中央、市、区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精神,成立大厦党委对企业、党员和员工的意义,以及建立大厦党委的计划、内容、任务等,并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

2006年9月5日,北京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委——中共叶青大厦委员会正式成立。大厦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党员105名,形成了以楼区为单位的党建工作体系,组织关系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非公经济工委。

自此,叶青大厦党委成为北京市商务楼宇成立党组织的第一家,开了商务楼宇党建的先河,标志着北京市非公企业党建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即商务楼宇出租单位由过去只管自己企业内部党建,转为也关注入驻商务楼宇企业党建上来。

由于党组织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他驻厦企业都纷纷要求大厦党委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三河上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不少曾在国企或机关工作过的“流动党员”,在大厦党委引导下,公司很快成立了党支部。在为老党员“安家”的同时,大厦党委也为有政治追求的年轻人入党提供了机会。随着一批企业相继成立了党支部,驻厦企业的党组织逐渐蔓延扩大,成为红旗连成一片。

7年多来,在秦剑锋的努力推动下,大厦党组织数量已经由成立之初的9个发展到30个,党员数量由当初的105名发展到了如今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570名。

锁定“服务”

“楼宇党委”,这个在当年听起来颇为陌生的概念,对秦剑锋和他的同事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商务楼宇立体、多元、复杂,在与驻厦单位没有隶属关系的情况下,传统党建模式很难行得通。

在对近百家驻厦企业的经营需求等进行全面考察后,秦剑锋总结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靠服务凝聚人心,赢得认同,从而间接地实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于是,大厦党委提出了“有事找党委”的口号。秦剑锋率领党委班子,按照服务企业的党建工作思路,积极了解各个企业的需求,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例如,抓住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开展党组织友好共建活动的契机,为驻厦企业提供金融贷款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考察、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企业间的项目合作;邀请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进入大厦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年检、税务登记、外来人口服务等。

2007年,驻厦企业收购了一家国有企业旗下的石膏矿,国企转为私企,一层不安的情绪在矿井上下浮动。面对干部不稳、人心不稳的情况,驻厦企业把大厦党委当做主心骨,请求出面做思想稳定工作。秦剑锋亲赴山东泰安,下到矿井里给职工们介绍北京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党组织建设情况,让该国企党委吃下了定心丸。针对企业有70多名党员的有利条件,秦剑锋代表大厦党委对鲁矿集团经营状况、党员基本状况、党组织建设情况等全面考察了解后,确定北京鲁矿集团党组织由党支部改为党委,领导党员发挥作用,化解职工波动的情绪。石膏矿平稳转型。

除了服务企业发展外,驻厦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在大厦党委的服务视野。驻厦企业里的核心员工因买不起房、无法结婚而提出辞职。为了维护驻厦企业的人员稳定,秦剑锋出现在大厦内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在党委的协助下,102名驻厦企业员工以优惠价格签署了购房协议。

“大厦党组织与驻厦企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传统的党务工作经验不能简单地搬来套用。”谈及对“服务”理念的体会,秦剑锋说,党委只有做出实事,才能赢得驻厦企业和员工的信任,党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只有大厦党委从细微处做了许多驻厦企业和员工能够看到、感受得到的服务,党组织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搭建重点企业与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直通车,深入开展文化顾问活动,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秦剑锋率领大厦党委,抓住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教育的机会,开展深化八大载体活动。他还提出党组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办100件实事;查找党组织与党员在服务群众和自身建设方面的100个问题;培育和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00名。

如今,“有事找党委”早已是叶青大厦内企业与党委关系的一种常态。而亲自走访每个党支部和驻厦企业,了解企业困难,为客户解决难题也成了秦剑锋的日常工作。每每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大厦党委充当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党的影响力在大厦内显著增强。

在秦剑锋的领导下,叶青大厦党委还专门走出去,在2009年底携手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达成共建协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2010年的春节天气异常寒冷,秦剑锋亲自前往六渡河村困难党员家中进行慰问,了解党员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帮扶对象做了工作。

秦剑锋的创新与探索,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叶青大厦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朝阳区优秀党组织、朝阳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示范基地。

融合与融通

专家学者表示,叶青大厦楼宇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实践,对当前我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具有启示意义。通过为驻厦企业、党员和群众提供有效服务,把分散在不同企业的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了,凝聚起来了,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秦剑锋的“楼宇党建”新模式,探索了一条非公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习近平同志曾和他聊党建,“你是先当的总裁,还是先做的党委书记?我觉得你是先做的总裁,因为只有实干过的人,才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不会在做党务工作的时候形成‘两张皮’。”

身为民企集团总裁,又是中共叶青大厦的党委书记,经营、党务的双重身份让秦剑锋深知:开展“非公党建”,一定要杜绝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两张皮”,“将党务工作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工作,才能让非公企业党组织焕发生机和活力”。

“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中,很容易出现党组织建设和企业发展‘两张皮’。”秦剑锋直言不讳,民营企业党的组织不可能有领导权,不能像国有企业那样实现党领导一切。这种情况下,党建工作等于被架空,没了“地气儿”。他认为,“民营企业党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跟企业经营发展紧贴起来,联系起来。说白了,就是党建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贴近、围绕企业发展经营的中心,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又能以企业的力量来支持党组织建设。“企业发展与非公党建工作两者必须是一体的,是自然融合与融通的,唯有这样非公企业党组织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双赢与多赢。”

实际上,在秦剑锋眼中,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本就是相通的。“有了党组织,我们和企业方在政治上就是一家人,而当企业遇到经营问题时,也可以发挥党组织的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有一个很好的党组织能够切实帮助企业成长,也同时提高叶青大厦的企业形象,实现共赢。”

谈及非公党建面临的问题,秦剑锋指出,这些年来,非公经济党组织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党组织建设上,不少私营企业觉得经营、挣钱跟党委、政府没什么关系,在政治上容易脱离组织,在感情上也容易淡化对党和国家的归属感。“有不少国有企业园区或写字楼的经营者,只管经营业务,不抓组织建设,缺少对党和社会的责任感。”

“党的建设是整个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必须搞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中党组织发挥作用就能够形成先进文化。”对下一步提高非公党建工作的整体科学化水平,秦剑锋特别强调了非公企业的“文化自觉”:“从文化自觉的高度,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核心价值观。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非公有制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建引领、建立非公企业先进文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叶青剑锋楼宇
蛼螯烧卖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含能材料热安全性研究进展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楼宇党建“鄞领计划”发布
张剑锋书画作品选登
篆刻
王剑锋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