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唤醒的站台票
2014-11-19刘景华
刘景华
1991年,一列由大庆火车站开往北京特快列车的一声长鸣,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缓缓驶出站台。市工商银行的一群送行人,与从列车窗口伸出手的赵长春依依不舍挥泪告别……
我心情沉重地跟随送行人群走出检票口,手中紧攥着那张送别赵长春的站台票。
赵长春是地道的北京人,一口标准京腔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改变。在她风华正茂的年纪,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扑面而来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浪潮。伟人的一声令下,她豪不犹豫地踏上了支边的列车,来到了东北一望无边茫茫大草原,开始了终生难忘的知青岁月……
她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有着抱负、有着憧憬、怀着梦想、立志做一个豪迈青年;是这股力量让她充满希望。但当她走进集体,成为知青点一员时,真正触摸到现实,原来的浪漫理想很快在现实面前灰飞烟灭。当东北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贫乏的物质文化生活,艰苦劳作与她的个人想象形成巨大反差时,长春方感个体力量的渺小与无助。气候不适,北大荒冬天北风呼叫,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刺骨严寒。夏季凶猛的蚊蝇叮咬,让她无处藏身,繁重的体力劳作叫她苦不堪言。从未干过农活的她用全身力气拿起笨重的劳动工具出现在农场田间,劳动的汗水,思家的泪水遮住了她的双眼。白天累得腰酸背痛,晚饭后拖着四肢无力的身心回到集体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夜里盼黎明,黎明盼傍晚,长春饱尝知青岁月的苦辣酸甜。不服输的她和自己的意志较量,一腔激情洒在了北大荒……经历风霜雨雪,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当丰收的果实呈现在眼前:黄澄澄麦田,金灿灿的谷穗,硕果盈枝,瓜熟蒂落,苦累艰辛瞬间化作云烟。她在苦与乐交织的知青岁月中磨炼,逐渐成长,抛弃了软弱,锻炼了坚强。
后来,她在众多的知青中脱颖而出,成为金融战线上的一员。我与长春相识正是她入行初期,对于这位新来的北京女青年,刚接触时并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在日后频繁接触中,对她产生了不一样的赏识:她衣着朴素大方,对人谦和,思维敏捷,工作干练。流利的笔体,让我至今仍然羡慕不已。和她在一起共事的几年里,办公室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我俩的知心话语。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了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动,都是没有来由的缘份——这就是我和长春。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当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和市政府机关一名工作人员喜结良缘,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开始她人生的又新一篇章……就在长春仕途一帆风顺,事业步步青云之际,国家出台了对知青返城的新政策。经过再三权衡,最终为照顾居住京城年迈的双亲,长春选择了离开她的第二故乡——北大荒。
前年,众友邀请她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大庆看看。她发现从车窗掠过的北大荒,而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战初期一望无际的大荒原已经成为美丽的天堂。久别后的重逢,与亲人、友人的相聚相拥的喜悦,无法控制激动泪水涌在心头,往事的记忆不再遥不可及……说不完的旧情叙不完的梦,欢声笑语荡漾在她每个熟悉和留下印迹的地方。
聚匆匆,散匆匆,花开花落总无情。即将离庆返京之际,众多陪伴她的朋友聚在银行家属楼的活动室里与她话别。当我拿出珍藏的友谊见证物——那张已沉睡二十年的站台票时,在场的朋友们立即围拢过来。长春仔细端详那张已经发黄的印证着真挚友谊的见证着时代沧桑与巨变的站台票,泪水模糊了双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