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在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
2014-11-19王玉梅
王玉梅
摘 要:教育寄托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学校则是这个历史使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这一亘古不变的美誉彰显着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生 突发事件 防范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89-0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转型,社会对教育的高度期望,网络信息的春意正浓,家长对教育功能的过度理想化,使得这一培植育人的过程更显得乏力。尤其是近年来,学生在校突发事件多次发生,为学校如何防范突发事件敲响了警钟,为社会共同构筑和谐校园提出了新的思考,青少年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行为,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特别是规范校园管理、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畅通学校与家长沟通渠道等方面要做着实工作,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定位个人目标,增强学生意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减少或者杜绝学生在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这才是我们思考的焦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做好工作。
1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一个人的思想指导着他的行为,思想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对其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一切都将与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教育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总的来看,学校突发事件都是围绕学生发生的,加大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防范力度,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提高认识。学校提高对防范突发事件的认识,不要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要扩大宣传,动员全体师生谨慎对待,增强责任意识,把保障学生安全,履行学校监管职责作为校园管理的首要任务。
(2)教师要提高认识。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有着更多地机会去接触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能直接获得,从而可以正确引导,有效防范。
(3)家长要提高认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职责所在,家长更应该担负起孩子在校园以外的培育监管工作,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思想引导、生活把控,确保孩子的生活、学习在家长的可控范围之内。
2 注重举措,加强防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健全人格、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地方,规范有序的管理,浓厚的读书氛围,安全可靠的环境不仅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更是社会的期待。做好这一切,就要从实际出发。
(1)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完善防范突发事件的制度,将制度落实在学校管理之中,让师生在约束中学习,在约束中成长,在制度的红线内共同促进。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完善防范体系建设。构建从学校—— 班级—— (老师、家长)—— 学生干部—— 学生的校园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定期汇总各班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情况,为引导教育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质培育提供基础数据,奠定良好基础。
(3)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校园板报、广播、班队会等形式,积极进行好人好事、学习先进、品德优秀、敬老爱幼、勤奋刻苦等正面的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发挥典型教育引导作用,起到树立一个典型引导教育一片的效果。
(4)发挥教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恪尽职守,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关心备至、呵护有加,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不仅要身体力行,起到典范,为学生做好表率,还要与学生交心把脉,了解学生心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仅要填补学生知识上的欠缺,更要在健全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个人价值观方面逐步引导。
(5)开展“赶、帮、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点对点、一对一、手拉手、结对子”等方式,发挥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赶帮带”作用,以好帮差、先进带后进,重点是防范学生思想上出现偏颇,让大家彼此监督,相互了解,共同促进。
3 齐抓共管,形成长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有效的防范机制,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校园,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防止青少年学生把校园以外的坏习惯、坏思想、坏行为带入到校园之中,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全社会的职责,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纳入公众的监督之中,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青少年不该出入的网吧、游戏厅、酒吧、舞厅等场所,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在青少年身上染生蔓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