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之死
2014-11-18March
March
从2004年开始,瑞士自然保护组织便设立了一项“年度动物”评选活动。2014年新岁伊始,瑞士自然保护组织对外公布了今年的年度动物,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被选中的年度动物竟然是蟋蟀……
一只寂寞的蟋蟀
居住在瑞士蒙特勒市的亚历山大·舍帕特是一名钢琴演奏家。2013年夏天,舍帕特在旧物市场淘到了一沓老乐谱,对其中一首名为(《虫虫奏鸣曲》的曲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舍帕特突然惊觉,自己好像很久没有在夏夜听过虫虫们唱歌了。
几天后,舍帕特推掉了一个商演的邀请,特意驱车前往乡下寻找虫鸣声。在一处乡间农场,舍帕特住了下来。太阳刚刚落山,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屋外,只是隔了很久,他才听到一声蟋蟀的鸣叫,然后周围便死一般沉寂下来。又等了许久,才又听到蟋蟀的叫声。
“这是怎么了?那些曾在田野里比赛似的歌唱的蟋蟀们哪儿去了?”舍帕特向农场主询问原因。
头发花白的农场主一脸无奈地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农田说:“这儿曾经是大片的草地,长着最优质肥美的牧草,也是蟋蟀们赖以生存的乐土。可是近些年,随着农业用地的高强度开发和住房的大量建设,这些虫虫失去了家园。”
在农场只住了两个晚上,舍帕特便决定返回城里。临走前,他请农场主帮他捉了只会叫的蟋蟀,将它带回了家。
舍帕特为这只蟋蟀取了个名字——乔迪奇,将它放在自己的卧室里。舍帕特将乔迪奇的鸣叫声录下来放到网上,竞引来了一大批粉丝。乔迪奇的叫声勾起了很多人的儿时记忆,网上掀起了一场怀旧思潮。
风口浪尖的“同居”悲剧
不过,乔迪奇给舍帕特带来的并不全是追捧与赞美,也惹来了麻烦。一家名为“瑞士动物保护社”的动物权利保护机构竟然一纸诉状将舍帕特告上了法庭。该机构称,舍帕特有虐待动物的嫌疑。
2013年9月,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动物虐待案”。原告律师认为乔迪奇的居所太过简陋——只有一只带盖子的木头盒子,盖子上钻了几个小孔,方便空气流通,盒子里除了一些泥土和青草再没有其他设施。他们还认为乔迪奇被孤零零隔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有违人道。
在缴纳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罚款后,舍帕特被责令必须为乔迪奇改善居住环境,同时为它找到至少一个伙伴。舍帕特真的为乔迪奇寻觅到了一个伙伴,并让它们暂居于原来的木头盒子里。
那天,舍帕特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一种别样的蟋蟀叫声,声音响亮而高亢。他好奇地打开盖子,却不由得被惊呆了。
盒子里一片惨烈的景象——后来的小蟋蟀僵直地躺在那里,不仅断了一条腿,翅膀也被咬得残缺不全。而乔迪奇虽然也折了一只触须,不过却以胜利者的姿态大声鸣叫,十分得意。后来舍帕特才知道,当两只雄蟋蟀相遇时,一定会大打出手,分出胜负。由于舍帕特准备的木盒太过狭小,斗败的蟋蟀无处可逃,最终惨死在乔迪奇的手下。
舍帕特在个人空间里公布了这一悲剧,并痛心地反击说,对动物人道是对的,但不讲求科学,一味地“善待”有时造成的可能是悲剧。
让它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几天后,为乔迪奇定制的新家“竣工”了。这是一个长半米、宽30厘米的大玻璃盒子,里面有美丽的小房子,人工制成的“草地”“水塘”“假山”,甚至还有个小秋千,看起来美妙极了。
舍帕特将乔迪奇搬入新家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大家看着这只小蟋蟀在童话般的新家里开心地鸣叫着,都由衷地替它感到高兴。
可是,仅仅过了几天,乔迪奇就好像生了病,油亮的身体变得黯淡无光,体形似乎也缩小了不少,叫声更是有气无力。有一天,舍帕特结束演出回到家中,发现乔迪奇死了。
一名昆虫学家在看了乔迪奇的“豪宅”后告诉舍帕特,这个花大价钱定制的居所,并不适合蟋蟀居住。蟋蟀是穴居昆虫,喜欢阴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而舍帕特为它准备的住所,虽然看起来有山、有水、有草地、有鲜花,却全都是人工材料制成的。有时候人类似乎在竭尽所能表达对某些动物的爱与仁慈,可同时却又在不断侵蚀破坏它们的生存空间。
2014年,瑞士自然保护组织选择了蟋蟀作为年度动物。他们希望它能够代表成百上千的“草地居民”。向人们传递这样的警示:自然草场的生物多样性是无比宝贵的,请为这里的动植物保留一片清净的生存环境,让它们按自己的、而不是人类安排的方式生活。
(摘自《37°女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