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扶贫长效机制 实现共同富裕愿景

2014-11-18王艳

源流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连平小溪贫困村

王艳

“巍巍九连山雄伟绵延,悠悠连平水温婉清幽”,连平的自然美景让无数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然而,游客们在欣赏连平美景的同时,也留下了“贫穷连平”的印象。连平县是全省十六个重点扶贫开发山区县之一。据了解,连平新一轮省定贫困村共36个,贫困户4997户,贫困人口达21089人。

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贫困连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经济贫困、交通不便的老区村更是焕然一新。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止,全县已投入扶贫开发资金4929.16万元,村级收入平均达到5.41万元,贫困村人均收入4851.11元,完成农房改造958户。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现有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出有连平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方式彻底转变。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积极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基本达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就业、年年有收入”的目标。

制定精准扶贫策略,构建“大扶贫”格局

村民想创业,但找不到足够的资金和合适的项目,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村里交通、水利、通信难题未得到解决。这些是困扰内莞镇桃坪村村委多年的难题。随着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村委们的苦恼迎刃而解。

桃坪村位于连平县内莞镇的东北部九连山脉深处,是一个老、少、边、穷的革命老区村。山高路远,村落地处平均海拔700多米的九连山上,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路程全是翻山越岭的弯道,全村无耕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城建系统结对帮扶桃坪村,驻村组把深入掌握贫困根源作为开展帮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深入全村73户贫困户开展座谈调查,找准贫困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帮扶单位与桃坪村委初步达成开展高山雨雾茶的种植项目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帮扶资金180万元,由村委会牵头,种植200亩高山绿茶,带动全村70多户农户参与茶叶种植,凭着茶园种植和茶叶加工,村民去年户均增加收入4500多元。

在连平,这种针对具体扶贫情况,精准制定策略的例子并不少。连平县扶贫办主任黄树强介绍,进驻连平各村的工作组在驻村的第一个月内,就和当地村“两委”干部一同对申报的贫困户进行全面核查,把真正贫困的家庭纳为扶贫对象,确实做到扶真贫。此外,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靶向疗法,切实的找准关键问题,深入到村、户进行调查研究,逐一找准村及贫困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和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规划和措施。通过精准制定扶贫策略,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实施产业帮扶,构建长效脱贫机制

“前几年由于种植面积小、技术差、产量小,一年种植水稻和红薯的收入很少,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现在发展优质粮油作物的种植,每年收入都有几万元。”说起“华航丝苗”水稻的种植助力村民致富,尝到甜头的连平县油溪镇小溪村的村民赞不绝口。

小溪村属粤北丘陵地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典型的老区贫困村。小溪村全村共有18个经济社、688户共3015人,其中贫困户125户共594人。自省林业厅对口帮扶以来,坚持因地制宜、产业扶贫的工作方针,在广泛调研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小溪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了300亩“华航丝苗”水稻种植。目前林业厅已制订三年帮扶方案,发展小溪村的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同时带动农户发展优质粮油作物种植、经济果林种植和蔬菜种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构建了小溪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小溪村的“华航丝苗”水稻产业仅是连平扶贫“双到”工作中产业脱贫的一个代表。目前,“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连平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力措施。除了小溪村的板栗基地、桃坪村和蓝州村高山茶园基地,大陂村、黄花村、新下村的大蒜基地建设,另外帮扶单位还扶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开发利用小水电、山地、旅游项目等,这些均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保障,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开发和带动脱贫户致富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县已建立主导产业18个,引进龙头企业9个,成立专业合作社15个,全县36个省定贫困村绝大部分都培育了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并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黄树强表示,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而不返贫,一直是困扰扶贫开发工作的难题。“造血”重于“输血”,建立一种行之有效而且长效扶贫的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实践证明,连平县在扶贫开发的工作中因地制宜,依托贫困地区现有资源,探索出有连平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方式彻底转变,成为破解贫困户稳定脱贫难题的“金钥匙”。

开展民生扶贫,展现“变脸”村容

村道水泥硬底化,村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贫困家庭学生读上大学,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是连平县扶贫“双到”工作组上交给县委、省委的一份满意答卷。

黄树强介绍,拿小溪村举例,2013年小溪村已有38户住房困难户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已安排专项资金维修2座危桥,布设13盏路灯。已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开展农业种养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同时,着力开展教育文化帮扶,提升造血功能,去年小溪村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10人,每人都领取了5000元奖、助学金。

据了解,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连平县民生项目已启动68个,已落实资金1143.77万元。村道建设已完成29.9公里,已完成“三面光”渠道铺设42929米,垃圾池已建好90个,农技和非农技培训5312人。村级收入平均达到5.41万元,贫困村人均收入4851.11元。全县省定贫困村中的农户喝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彻底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同时,对孩子在大、中专院校读书的贫困户,帮扶单位采取直接补助生活费、协商学校减免学费或助学贷款、介绍做暑假工等多种形式,减轻贫困家庭开支,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差,有些扶贫专项资金下拨不及时,造成民生项目建设进度慢,尤其是农房改造繁重,部分单位恐怕完成不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三年工作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将按照《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要求,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引导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培育多元化的社会扶贫体系。”黄树强告诉记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连平小溪贫困村
连平:房地产政策宽松仍需发力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连平:房地产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释放维稳信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春天的小溪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小溪上有桥了
叶连平和他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