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悲剧中的不同
2014-11-18马竹清
马竹清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悲剧这个词可以划分为两个字:一个是“悲”,一个是“剧”。悲剧合起来是个对行动的模仿,也就是个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悲”体现在情感上所要传达的痛苦和苦难,借以引起读者的怜悯与恐惧。“剧”则是用剧本的方式进行,人物的对话与行动有个大概的先在范本。
同是悲剧但中西方悲剧却不尽相同。
首先中西方悲剧的主人公不同。中国的悲剧,也可以说是苦情戏。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苦难百姓、柔弱女子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总是任人宰割、摆布。可以说中国悲剧是以弱势博同情显悲楚。《琵琶记》中的赵五娘。赵五娘是中世纪千百万中国妇女最深刻的典型,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而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多为皇家贵族或英雄豪杰。以他们身份与境遇之间的巨大反差显示出悲,最典型的《哈姆雷特》。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求学间父亲被害,母亲却受凶手蒙蔽而嫁给凶手。本应是人之轿子的他身份与境遇形成强烈对比因此而具有更大的震撼力量。
其次悲剧冲突不同。中国式的悲剧大多都是以忍耐开始,麻木的社会环境、人物自身的精神愚昧引发悲剧的开始。而后来在不断的压迫下起来反抗,对恶势力进行斗争。如《窦娥冤》中的窦娥。窦娥是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她是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弱小女子,最初,窦娥只是一个发誓信守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纲常的妇女,但残酷的现实把她推向深渊。先是流氓恶棍张驴儿对她进行逼婚,后遭官府的酷刑,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她的反抗性格急剧发展,由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法场上,她对天地鬼神发出了惊心动魄的控诉,实际是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否定,突出地表现了她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而西方则在开始就凸显矛盾冲突,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个体努力想摆脱冥冥中的宿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然而他们越努力却越接近悲剧的泥潭。《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俄狄浦斯被丢弃后由忒拜的邻国科任托斯国没有子嗣的国王波里玻斯和王后墨洛柏的养子。在王宫中被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并被定为王位继承人的俄狄浦斯,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一生都在抗拒悲剧的发生可悲剧却在无声息的靠近。最终还是被命运摆布应验了他将“弑父娶母”的神谕。
最后是结局不同。中国悲剧是否真的属于悲剧,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悲剧的结局都是以大团圆,大圆满为结局。《长生殿》,结尾的《重圆》一幕,写杨玉环死后,李隆基“一意不衰”,思念甚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在道士的引导下,与杨玉环月宫重圆,仙界相会。《赵氏孤儿》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而西方则是悲惨毁灭式结局。西方古典悲剧抓住了观者对结局特别在意的心理,制造主人公悲惨的境遇乃至他们被毁灭。以这样的结局刺激观众,使观众留下久久不能忘怀。《麦克白》剧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白兵败而死。《李尔王》剧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奥赛罗》剧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亲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
中西方悲剧艺术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而形成不同的形态。中国悲剧主体特征是柔性的,西方悲剧主体特征是刚性的。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