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共鸣在歌唱中的运用

2014-11-18龙旭开

艺术评鉴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共鸣呼吸

龙旭开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歌唱共鸣的研究成果很多,几乎每本有关于歌唱方法的书刊都对共鸣做了重点阐述,可见共鸣的掌握和运用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对共鸣及共鸣器官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针对共鸣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包括共鸣与呼吸,共鸣与位置),还重点介绍了怎样通过哼鸣的方法练习达到共鸣的效果,希望初学者能更直观更快速的掌握好共鸣在歌唱中的运用。

关键词:共鸣 共鸣器官 呼吸 高位置 哼鸣

共鸣在歌唱发声中起着扩大和美化声音的重要作用,声音如果没有共鸣,就不会洪亮,不足以至远,良好的共鸣、发声和呼吸是优美歌唱的必要条件。我们常说歌唱的声音应该是“高位置”,就是经过长期正确的训练、歌唱时共鸣器官能够合理有效地配合而发出圆润、响亮、丰满、自如的声音,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面罩”效果。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提到:“共鸣在发声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赋予嗓音的音量和音质并加强共响亮度。为了发出一个明亮而亲切的嗓音,依靠共鸣比依靠力量更重要些。”

一、共鸣及共鸣器官

在物理概念中,发声器件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则它将由于共振的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中的共振现象叫作“共鸣”。

共鸣器官实际上就是人体的呼吸器官,这些互为相通的空腔则形成呼吸的通道,人们在歌唱时,利用呼吸通道中的空腔,将声带发出微弱的基音增响、共振,便形成了歌唱发声的共鸣音响。气息经过适当闭合的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音响,这种音响既不优美,也极微弱,它必须通过人体的各种腔体来抑制音响里面那些不可取的分音,同时又能激发那些可增强声音的分音,从而发出歌唱所要求的既明亮又优美的声音。这种腔体称为歌唱的共鸣体。

歌唱发声的质量,取决于共鸣器官的配合是否有效、合理。我们一般依据低音、中音、高音三个声区的变化而分为不同的共鸣类型。在歌唱中,发生和共鸣不同状态的配合,可使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使歌唱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歌唱角色的不同,来调整发声和共鸣的配合状态。如加强口咽腔和鼻腔的共鸣作用,声音会变得明亮、清脆,这样的声音效果适合与年轻女性的歌唱角色;偏重与胸腔共鸣,声音低沉、浑厚,这样的声音效果适合于老者或特别庄重的唱歌角色。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歌唱家们在歌唱时总不停地变换着共鸣腔体的形态。

二、共鸣与呼吸,位置的关系

(一)共鸣与呼吸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是生命体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本能。古代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论述,传统中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的观点。国外的声乐家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

(二)共鸣与位置

歌唱的声音要想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这三个因素:深呼吸的支持、正确的发声位置、准确的共鸣位置。

在声乐艺术领域,“高位置声音”是歌唱技能训练追求的最终结果之一,是歌唱技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检验声乐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志。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艺术性地表达人类的感情。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声音的高位置是在气息的支持和衬托之上的歌唱方法,高位置的声音圆润、优美、富于色彩变化。在演唱和练习过程中,保持情绪振奋,意志坚强,对保持高位置声音尤为重要。

三、共鸣的练习与运用

在歌唱发声时要想获得好的声音效果,应适当采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与和谐,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要做到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

要想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必须要注意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不能急于求成。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就是口腔共鸣区,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 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个硬腭前部我们也叫硬口盖,这种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

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法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继续传送到胸农会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在这里,介绍一种练习方法——哼鸣。

哼鸣,是声乐教学的训练方法之一。很多声乐教师在辅导学生发声时,要求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来练习哼鸣,因为他们认为哼鸣会帮助学生获得高位置的共鸣。许多著名歌唱家在谈到歌唱的艺术问题时,都强调了哼鸣在训练发声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哼鸣可以使音色优美、喉头放松、声音畅通,可以帮助他们很快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支持哼鸣训练的声乐界人士认为,哼鸣是开发鼻腔共鸣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鼻腔共鸣能力是声音获得高位置的直接保证。鼻腔的共鸣能力有多少能被开发使用还得取决于歌唱者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哼鸣练习可以较快建立歌唱者的内在协调能力,使鼻腔和其他发声腔体有效地相互配合,使声音更具共鸣效果。

四、结语

良好的共鸣可以扩大音量,改善音色,对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歌唱中的共鸣必须与良好的呼吸状态以及歌唱状态的为基础,才能得到最和谐、最有质量的共鸣。头腔、口腔、胸腔这三个共鸣腔体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歌唱共鸣,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发挥更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2]高师.声乐基础教程第1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共鸣呼吸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略谈美声演唱的特点与艺术创造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