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米娜德的《音乐会练习曲》的分析与教学研究

2014-11-18李洁华

艺术评鉴 2014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李洁华

摘要:本文以夏米娜德的《音乐会练习曲》为列,从分析与演奏方面,对夏米娜德的这套作品进行论述,探讨其音乐艺术的价值性。

关键词:夏米娜德 《音乐会练习曲》 教学研究

一、夏米娜德的生平简述

法国女钢琴家、作曲家塞西莉·路易斯·斯蒂芬妮·夏米娜德(Cécile Louise Stephanie Chaminade,1857-1944),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甚早即接触音乐,并显露出非凡的天赋。其一生创作了400多部作品,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小型沙龙风格的钢琴曲,这些音乐曾一度在巴黎的音乐社会里大受欢迎,成为众多钢琴家们经常使用的返场小品。而夏米娜德的钢琴作品在当下的社会,也逐渐引起了爱乐者的关注。《音乐会练习曲》Op.35便成为近年国内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

二、夏米娜德的《音乐会练习曲》Op.35的分析

(一)《谐虐曲》

本曲是一个带有紧缩再现部的复三部曲式,乐曲的核心素材来自一个C大调上行的弱起“锯齿音型”主题,见谱例:

主题里还伴随了3、4、5、6度的和声音程,以加厚主题的和声丰满,虽然这个旋律的线条性并不算强,但显得活泼而跳跃,奠定了乐曲的基本情绪。左手在低音区里用等分的8分音符作伴奏声部,稳定了主题呈现时的节奏。

第94小节开始是乐曲的展开部分。见谱例:

由谱例中可见,音乐转入了e小调,同样由上行跳进的“锯齿型”旋律构成。再往后时,左手的伴奏声部以8度音,运用了固定低音的表现方式,并使用和弦原位和转位的方式,和声功能显示的比较明确。8小节以后,音乐转为平行大调(G大调),但旋律模式并未改变,只是呈现一个情绪上的对比。见谱例:

这里左手的演奏声部除了起到伴奏的加强效果以外,还与右手的旋律声部相呼应,双手营造出一种紧张的音乐氛围。

第166开始到曲终,乐曲进入再现部分。这是一个材料紧缩的再现部,主题再次陈述时,左手原来的5度与6度之间的交替,已变为单音的陈述,减薄了织体厚度。见谱例:

在《谐谑曲》中,主要采用短小动机、柱式和弦等鲜明的古典主义素材来写作,体现了夏米娜德在保持浪漫主义气息的同时,又把前辈音乐家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赋予了“法国式”练习曲的一种精神。

(二)《秋》

《秋》在音乐情绪上,典型的抒情性质,旋律像诗篇一般优美,乐曲为4/4拍,在调性上也用了浪漫主义时期创作抒情钢琴曲常用的 D大调,曲式结构与第1首一样,都是复三部曲式。第1-6小节为一个带有伴奏音型的如歌旋律,见谱例:

主题是一个不太规则的长乐句,主要由8分音符构成,在中音区演奏,先是级进上行,再迂回下行,形成一个“锯齿形”的旋律结构。而且很独特的是这里在主调音乐的外形下,其实隐含着四声部旋律的进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记谱时,以大小不一的音符标明了主声部与次声部的关系。在开始时,右手的内声部为主旋律的陈述,外声部则是起到伴奏的作用,同时左手也是以双声部演奏的形式进行。但这种情形在第8小节开始调转过来,右手的内声部转换为伴奏声部,主声部则以外声部陈述。见谱例:

之后延续了之前的情感进行,但是音域整体提高到了高音区,显得比之前的稍微激动一些。

在经过16-17两小节的连接后,第18-29小节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主题的再现时音域提高了一个8度,左首的伴奏也由原来的单音变为和弦,增加了织体的丰厚度。见谱例:

《秋》的中部是一个具有对比性的乐段,从第30小节开始,音符主要变为32分音符进行,增加了发音点的密度,显得凌乱而激动。见谱例:

(三)《纺织工》

第3首的标题为“纺织工”, 纺织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进入成熟时期所带动的工业产业,19世纪纺织业的兴旺,也正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飞快发展。所以古典主义作品(属于18世纪)里甚少这样的题材,但众多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属于19世纪),都以类似的内容去创作与纺织有关的音乐,侧面上反映的,却是当时的社会发展。比如这首《纺织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门德尔松“无词歌”里的《纺织之歌》(又名《蜜蜂的婚礼》,Op.67 No.4)。乐曲开头的两小节是引子部分,尽速奔跑的音阶性乐句奠定了乐曲“忙碌”的情绪。见谱例:

这一段显示出了明显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色,但对于感情的抒发仍然稍有约束,也体现了作曲家属于古典主义明朗的一面。

(四)《热情》

《热情》此乐章的音乐顾名思义,旋律起伏较大,跳跃性强,音区跨度对比强烈,是6首乐曲里情绪最为激烈的一首。而且由于相同的标题,很容易会让人联想到贝多芬那首著名的《f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虽然二者的情绪没什么太大的相似性。乐曲是一个复三部曲式,主题是一个由16分音符构成的震音,自上而下,有种一泻而下的感觉。见谱例:

接下来的音乐情绪变得更为激烈,音乐的变化也比较多,在不断推动中到达高潮,张力十足。

(五)《即兴曲》

乐曲为F大调,一个明朗而温暖的调性,行板。其中开始的两小节是引子,采用平均的16分音符,以分解主和弦的形式呈现,奠定了乐曲的平缓而抒情的情绪。从第3小节开始是主题,一个不规则的如歌性长乐句,旋律起伏舒缓,以上下级进为主,音区跨度不大,渐渐变化中,见谱例:

乐句持续了11小节,然后是其变化的一个重复a,曲调上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只是调性上移了一个纯5度,变为C大调,而且有所减缩,从原来的11小节缩为8小节。这种变化重复(转调)的手法,使原有的音乐主题得到充分的强调与展示,加强了听众对主题的印象,肯定了主题的地位。见谱例:

第22-25小节是一个短小的连接段落,主题先是以4度上行跳跃,继而又级进下行,最主音B音上结束,彷如叹息一般。音乐在保持右手如歌性不变的前提下,左手的分解和弦形态改为震音,加强了乐曲的激动情绪,但是这种激动仅仅只存在了3小节。见谱例: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夏米娜德的一些创作特征,比如说喜欢用不规则的长乐句,而且都带有十分浓厚的如歌性特点。

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尽管情绪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所采用的却是一个全新的以3连音为主的素材,笔者认为这属于一个对比性乐段。旋律以级进为主,呈8分音符加3连音的前长后短顺分型形态,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此前的抒情情绪。但左手原本持续的16分音符却增加了发音点,改为32分音符的6连音分解和弦,显得更为激动。见谱例:

34-44小节是连接部分,其中34-36是连接I,双手以上行琶音方式在G、 E大调的主和弦与属7和弦之间交替。见谱例:

第38-43小节是连接II,音乐编为一小节和弦和一小节琶音的形态交替,而且在演奏法上出现了之前没有的跳音,显得活泼而跳跃。见谱例:

第45小节-曲终是乐曲的综合再现。音乐是持续运动的过程,在发展中有所变化,经过发展的再现,在总结和结束的同时使音乐的表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首《即兴曲》也是如此,乐曲线条清晰、清新自然、抒情优美。旋律运用了多声部写作的手法,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和旋律的层次感。

三、结语

目前在国内钢琴演奏和教学中,夏米娜德的钢琴作品属于非常欠缺的内容,无论是钢琴的乐谱、音响、以及相关的文献都比较罕见,她的钢琴作品也很少有人去演奏。夏米娜德的这系列作品创作于1886年,距今已经过去了120多年,但在今天逐渐地又成为了钢琴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其艺术的价值性。本文主要是从分析与演奏方面,对夏米娜德的这套作品进行论述,希望本文能够给学习和研究夏米娜德这套作品的演奏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俄]约瑟夫·列文,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M].缪天瑞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一种科学的方法[M].朱迪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俄]根纳季·齐平.演奏者与技术[M].董莉莉,焦东建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三十年来我国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我国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