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信息化特色的形成过程和效果探讨

2014-11-18史宪美陈佳玉陈小莉

教育信息技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资源库特色中职

吴 锋 史宪美 陈佳玉 陈小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 528300)

一、学校信息化特色的内涵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色彩、风格等,是一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所在。一个人要有特色,一个民族要有特色,一个国家要有特色,同样,一个学校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的学校,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才有取之不竭的生命力。

佛山市顺德区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街道级学校,走信息化特色之路后,逐渐闻名于全省乃至全国,人们一提到胡锦超职校,第一反应是:这所学校的信息化非常厉害!近几年学校共接待全国各地来校参观学习的学校近百所,2013年就接待了江苏省领军校长代表团、教育部组织的校长代表团、山东淄博代表团等10 多个单位,多位教师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学或作指导。2012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职教学会副主任单位、工信部行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学会委员单位、省电子与信息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2年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优秀研究成果奖。连续两年获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二、学校信息化特色的体现

1.学校信息化特色体现在技能赛的成绩上

因为信息化特色,学生参加信息类技能大赛,顺理成章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07年全国首届职业教育技能赛至今,学校每年都经过层层选拔代表广东省参加信息类项目的职业教育全国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全部获奖,目前,获12 个国家一等奖,15 个二等奖,4 个三等奖,51 个省一等奖,26 个省二等奖,6 个省三等奖。学校连续多年承办广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省队选拔赛、教练培训、省队集训等。学校荣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

因为信息化特色,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同样取得喜人的成绩。从2011年全国首届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至今,学校每年组织和选拔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大赛,获9 个一等奖、7 个二等奖,其中2 个全国信息化大赛二等奖,学校3 次获“省赛优秀组织奖”;2013 的全国信息化述课比赛中,2 位老师获一等奖,2位获二等奖,其中有1 位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国和全省展示。

2.学校信息化特色体现在产学研的硕果上

学校在信息化特色方面,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将信息化渗透到产学研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使得学校产学研成果丰硕,并充分彰显出鲜明的信息化特色。学校技术中心开发的“希望之星”网络电子教室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青年奖二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中职教育年会软件评比一等奖,2010年在全国首届中职作品展洽会上获一等奖,并得到国家领导人刘延东和鲁昕同志的高度赞扬,已有一百多所学校在使用该软件。2011年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慧源电子商务实训平台”已成为商品在全省销售,真正实现了鲁昕部长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实现由“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学校连续两年获广东省教育厅信息化虚拟仿真开发项目立项,并获经费资助。

三、信息化特色的形成过程

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偶然,更不是一蹴而就,有赖于办学理念先行,整体规划部署,全面合作推进。

1.理念先行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指引下,全校教职员工通过调研、讨论、思考,统一了认识,确立了信息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达成了以下信息化办学的基本观点:

(1)信息化水平高低不看硬件看软件,不看拥有多少而看应用多少;

(2)信息化是学校提出的三个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技能校园)的关键和支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学校文化的特色体现;

(3)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革新教学理念、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的过程,教师参与信息化,信息化促进教师成长。

2.目标明确

在统一理念支持下,学校迅速明确了信息化办学的总体目标:打造信息化特色,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迅速发展,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过硬,信息化应用、优质资源、信息化人才质量、信息化管理服务达省内一流。

3.模式创建

依托专业,突出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师资,自主开发应用系统、设计教材资源,不断开辟信息化应用领域。建立信息化工作骨干队伍,多渠道获取信息化应用资源与系统,重点发展资源库,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推进管理、教学、德育、后勤、科研、服务等信息化应用,实现环境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活动信息化。

4.措施有力

(1)靠专业助力,大力推进信息化。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主干和品牌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是省重点建设专业,此外还有动漫、工业产品设计、广告等。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建设本身需要信息化应用支撑,在专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又积聚了大量技术、需求、师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2)组骨干队伍,建信息化生力军。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要有效地推广信息化,必须有人敢于探索创新,产生效果,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全员推广。为此,学校精心设计并组建了信息化骨干队伍(如图1),通过他们,开展培训、开发、推广工作,带领全体员工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产学研一体,信息化应用人无我有。学校的计算机技术中心聚集了本校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师生,致力于计算机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软硬件的维护与维修,能用最新技术设计开发各种应用作品。目前开发了“希望之星”网络电子教室等20 多个系统。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需要技术支撑与保障,需要解决技术难题,需要更多的针对学校实际需求的个性化应用软件。学校计算机技术中心正好能承担这一使命,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强劲引擎,直接将学校信息化工作推到最前沿,做到信息化应用“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成为学校信息化工作鲜明特色。

图1 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

(4)借课题引领,明晰信息化方向与路线。学校信息化工作实践性强,有很多新的规律、新的现象呈现出来,要在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中方向明确、路线正确,必须要有理论指导。除了学习吸取之外,课题研究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

围绕学校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开展的课题主要有:

①“中职学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已结题,并获优秀课题);

②“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信息产业部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子课题,已结题);

③“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子课题,已结题);

④“基于联盟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与应用的模式研究”(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获经费资助)。

这些课题,有的与信息化应用相关,有的课题本身就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理论层面解决了一些资源库建设的重大问题,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资源开发实践,极大地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课题研究,对信息化的实践有着引领和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学校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工作展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能从整体长远着眼,厘清信息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紧迫问题,对信息化投资的绩效有清醒的认识。这样,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5)重资源建设,高效服务课堂教学。学校信息化的重点在教学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又是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中职学校专业多、课程内容变化大,目前好用的中职资源库产品不多。学校主要通过课题引领,在课题研究实践中组织教师通过收集、制作、开发丰富资源库,每个学期都进行资源制作、课例设计评比,每学年参加区组织的多媒体课件评比,参加省级、国家级信息化大赛,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对教学资源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科组都给予奖励。

(6)校企联盟,资源共建共享。针对中职资源出现的重建轻用、模式陈旧、闭门造车等问题,学校依托《基于联盟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与应用的模式研究》课题,突破禁锢,扬长避短,建立起全新的专业数字化资源体系,形成校校、校企合作的资源共建共享的联盟模式。

①联合省内外计算机专业实力强的学校,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经过广东省电子信息指委会推荐和考察,参加计算机网络专业共建共享的学校有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中山中专、广州天河职校、广州电子信息学校、深圳宝安职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等,这些学校,在网络技术专业方面都有较强实力,具有雄厚的师资、完备的实训条件,且有多年的网络专业的开办经验,能代表广东省中职学校的网络专业最高水平。

②联合职教专业公司,聘请专家指导,将专业建设引入正确科学发展轨道。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将来的专业、资源的共享过程中,更容易实现资源的有偿分享机制,鼓励更多人加入共建行列。不同学校之间的联合,是基于网络专业共建共享的学术合作,本质上属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结构,由企业出面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工作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专业公司专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借鉴上海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使广东省的网络专业建设工作处于较高的起点。同时,还聘请了广东省电教馆、上海职教研究所的专家,全程指导共建共享工作。

通过创新实践,以资源库平台、网络课程为载体形式,建立起具有自我驱动、良性发展模式的、多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专业教学,有效促进教学资源在师生教学、教研、学习的广泛应用,提高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信息化特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教学信息化是学校现代化的标志及手段,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内涵与特色。学校高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提升学校管理、教学、德育、后勤等管理水平与效率,因此,提高教工信息化水平、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主线贯穿在学校工作中,提出“技能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遗余力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了鲜明的信息化特色。信息化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环境、资源、活动诸方面,尤其发展迅速。

1.环境信息化(硬件)

(1)教师办公人手一台手提,学生实习实训用电脑1528 台。生机比2.2:1,师机比1:1。

(2)建有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的校园网。有线和无线校园网覆盖校区内所有的教室、实验楼、办公楼、成教楼、图书馆等全部教学和办公场所。

(3)所有的教室、实训室均设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4)各类工作室特色鲜明。除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训室18 个外,容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设在学校,还有校企融合的动漫工作室、计算机技术中心、电子商务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担负着学校信息化的技术开发、培训、科研等任务,对当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着引领作用。

(5)创建了数字阅览室。

(6)信息化应用成为习惯。迄今,无论是德育、教学、管理、后勤工作,广大教工都已经习惯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业务,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看办公网的工作安排与公告。通过网络布置作业、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成为家常便饭,信息化应用已经成为习惯。

2.资源信息化(软件)

(1)功能齐全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资源以教师制作为主,兼由引进、购买、交换等渠道取得。

天空教室系统:覆盖30 余门专业课、10 余门基础课超过100G 的中职特色教学资源。

学生作品中心:作为学生作品的范例,收集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动态更新。

师生特色网站:包括专业、环保、艺术、文学、体育、商业等400 余个特色网站。

教学新资源系统(二期):收集本校教师的优秀课例。

视频点播中心:教学、新闻、活动等视频资源。

试题库系统:包括各专业实训、理论、考证的试题集合,也收集各学期期中、期末试卷。

易学通资源系统:文化课程为主的综合资源库。

新鹏程资源系统及精品课程资源:打通素材、积件、课程的综合资源,以网络课程为主要形式。

新鹏程专业建设平台:含专业建设的全部要素,以此为指引,使专业建设更加科学、规范、系统。

(2)丰富实用的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信息化应用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通过应用系统,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工作目标。学校通过三个渠道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一是区电教中心统一配发的系统,目前区电教中心通过门户网推出了十大应用系统;二是购买引进,如鹏达学分制系统、各种专业正版软件等,学校已经购买了15 款应用软件。三是自主设计开发,这是学校最主要的方式。依托学校计算机技术中心,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自主开发设计了众多的应用系统,这些针对学校实情设计的软件,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实际问题,也极大地推进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近年来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软件、管理系统共20 多款,正在被教师广泛地使用。

(3)数字化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研发既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信息技术类的专业教材,与信息化密不可分。一本教材,就是一门结构完整的、内容齐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通过与高教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电子出版社、机械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合作,我校教师主审、主编、参编、组编的信息类教材已多达50 多本,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

3.活动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的应用体现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努力的目标是,在德育、教学、管理、后勤、办公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全部实现信息化,提出“人人会用,处处皆用,时时能用,事事可用”。将信息化的应用覆盖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学校管理活动通过网络考勤系统、OA 办公系统、校务公开系统、工作量计算系统、教工留言簿等实现。

学校信息服务活动通过短信发送平台、FTP 信息服务等实现。

德育活动通过德育管理系统、学生处分系统等实现。

教学活动通过教育教学评价系统、学分制辅助系统、智能排课系统、各种资源库系统等实现。

后勤管理活动通过设备报修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实现。

社会交流活动通过学生查询系统、校长直通车、学校门户网站等实现。

五、展望学校信息化未来

学校走信息化特色的办学路子,由于领导决策正确,师资力量雄厚,有自己的开发团队,信息化特色越来越鲜明,信息化应用范围正在快速拓展之中。学校规划在2014年全面实现“人人会用,处处皆用,时时能用,事事可用”信息化建设目标。

学校虽然在信息化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步伐,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如何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学校的管理、教育和教学服务,需要我们不停地去探索和创新。

猜你喜欢

资源库特色中职
特色种植促增收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中医的特色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完美的特色党建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