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大陆核力量变迁

2014-11-18青萍

航空知识 2014年10期
关键词:核威慑核力量幻影

青萍

英国“二位一体” 核力量兴衰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英国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未建立“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国家,其核威慑能力曾经仅由中程战略轰炸机与战略导弹核潜艇组成。

由“勇士”(Variant)、“胜利者”(Victor)和“火神”(Vulcan)3型轰炸机组成的“3V”家族是冷战期间英国战略轰炸机的代名词。1956年,“3V”家族中首先服役的“勇士”虽然先后投下英国第1枚实战型原子弹与氢弹,但由于该机体型最小,所以它成为“3V”家族中唯一不具备携带“蓝钢”空对地导弹的载机。

1963年服役的“蓝钢”导弹秉承了“如果什么武器又丑又怪,那一定是英国造”的传统。为携带1枚110万吨级的“红雪”核弹头,该弹全长达10米,重7吨,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由于该导弹维护可靠性低于50%,且使用前准备时间达7小时之久,因此在服役期内差评如潮。

1970年10月,“蓝钢”导弹在服役仅7年后便匆匆退役,从此英国战略轰炸机的核打击能力退化到临空投放WE177型核炸弹的水平,空基核武器只能作为搭载于英国海军“决心”级战略核潜艇上的美制“北极星”中程战略导弹的一种补充。最后1架“火神”轰炸机的退役,使从一战汉德利·佩奇时期开始的英国皇家空军战略轰炸机时代落幕。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英国开始调整核战略及其组成方式,逐步削减战术核武器,1998年WE177型核炸弹在“狂风”战斗轰炸机上的服役期止,标志着英国皇家空军长达40年之久的携带核武器历史就此结束。

如今,英国核武器平台主要为部署于苏格兰克莱德海军基地的4艘“前卫”级战略核潜艇,美制“三叉戟”D5型潜射战略导弹成为其不多的核威慑武器。这使得英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中唯一一个仅靠潜艇作为核武器平台的国家。

这种单一的核威慑能力也证明了目前英国核战略的尴尬。英国国内有观点认为,冷战后继续保持核武器并使之现代化,可使本国比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更加安全,且有助于维持英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但是英国的核威慑依然得看美国脸色,且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核威慑力量的补充。“前卫”级战略核潜艇只能在行动上谋求最大独立,但在欧洲安全框架内一直保持优越感的英国人,却在核力量这一关键环节无奈地退变成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备用发射架”,且“发射架”还受到苏格兰问题的牵制。对目前的英国而言,如果说航母舰队是大国的拳头,那么独立自主的核力量就是一个大国的腰杆。如今看来,也许靠着美国的F-35,英国来年还能长出“伊丽莎白女王”号这只大拳头,可是腰杆,已经不是肾衰脾虚的日不落帝国想直就能直起来的。

法国“三位一体” 核力量的变迁

战后的欧洲,法国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角色。其坚决独立自主发展国防工业的决心,从抵制美国对北约的大包大揽,到一度退出北约以示抗议这种激烈的举动就可见一斑。对于国防工业中最为重要的核武器及其平台研发,法国人更是绝不含糊。

从1964年开始,作为法国空基核打击力量20年来的唯一代表,“幻影”IV型中程战略轰炸机可以看作是对法国“独立自主、量力而行”核政策最好的诠释。该机气动外形基本就是“幻影”III战斗机的放大版,除携带1枚AN-22核炸弹外,常规轰炸能力十分有限。但对于身处前沿,且并非红色重拳第一打击目标的法国人来说,“幻影”IV却是非常实用的选择。

法国对有限核力量的把握也比英国更加明确,其研制的ASMP空地导弹配备1枚30万吨级核弹头,加上使用冲压发动机,这型重量仅为860千克的空射核弹在各方面性能均远超英国的“蓝钢”。

冷战时期,随着苏联军力日趋强大,即使有ASMP导弹的帮助,“幻影”IV的突防能力也很难穿透华约的防御体系,但是法国人保持空基核力量的决心并未改变。1973年,可携带AN-52核炸弹的“美洲虎”战斗攻击机的服役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1983年,在 “幻影”2000基础上改进的专业核打击型“幻影”2000N服役,该机机动性远高于“幻影”IV,且低空突防能力也更加优秀。进入21世纪,随着同样可以携带ASMP导弹的“阵风”战斗机服役,法国空军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堪称短小精悍的法国空基核打击力量作为法国核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至今。

陪伴法国空军3代核武器载机的ASMP导弹于2012年起被更先进的ASMP-A取代。该弹装配的新一代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使ASMP-A的射程远超基本型,而且由于该发动机推力可控,飞行包线更大,因而可以选择更多弹道,该弹突防能力因此倍增。

2012年6月,ASMP-A导弹在“阵风”战斗机上进行了首次试射。随着未来“阵风”将一并取代海空军的“幻影”2000N、“美洲虎”和“超军旗”,法国空基核打击平台将再次统一。

目前法国的核部署重心也在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上。不同的是,不仅“凯旋”现搭载射程6 000千米的M45导弹是法国国产型号,其配套的TN75型核弹头也由法国制造。携带TN75改进型、射程超过8 000千米的M51导弹也于2010年服役,计划到2018年,4艘“凯旋”将完全换装M51导弹。

相比之下,法国陆基核弹道导弹就显得平庸许多,陆基型号的存在或许只是海空军核力量的一种补充。1971年,法国第一种陆基核导弹——S-2型中程地地导弹服役,该导弹仅装备1枚12万吨级MR-31型核裂变弹头,而爆炸当量为120万吨级的MR-61型核聚变弹头直到1980年才装备于S-2的后继者——射程达3 500千米的S-3型中程弹道导弹,但其圆概率误差达到834米,只能用于攻击大型“软目标”。对尺寸不大的中程弹道导弹而言,采用实战中生存力堪忧的固定发射井集中部署办法,不由得让人怀疑法国建设陆基核导弹是否只是一种象征。冷战结束后,法国便陆续拆除了国内所有陆基核导弹。

由此,法国的核力量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从“三位一体”转变为“二位一体”。其核威慑对象已从过去的单一目标,转化为可能危及法国利益的各种对象,这些对象可能包括中东和其他具有发展核武器、远程导弹能力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可能对法国实施恐怖袭击的组织。打击方式更灵活的海基和空基核力量,无疑更适应新时期法国核战略的选择。

责任编辑:陈肖

猜你喜欢

核威慑核力量幻影
劳斯莱斯幻影
《幻影》
上海石化:碳纤维原创技术为品牌注入硬核力量
打造强大的国家战略威慑力量体系
像素前线之“幻影”2000
美国核力量预算剖析
美国核力量预算剖析
核威慑的四大风险及其应对
联合核威慑力量体系设计及评估问题研究
特朗普回击朝鲜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