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吕锦华
2014-11-18王慧骐
王慧骐
吕锦华,江苏吴江人。民进成员。大专学历。1968年赴农村插队务农,后历任工厂绘图员、文书,县委秘书,吴江文联主席。现供职于苏州市文联。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小巷女子》、《总想为你唱支歌》、《寻找那一片星光》、《金色的年轮》、《人生风景线》、《星在窗外》、《岁月写真》、《边走边唱》等14部,报告文学集《森林女神》、《他从西部归来》等5部。散文集《何时入梦》获江苏省首届紫金山文学奖,散文集《空谷佛音》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国外。
与锦华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一直就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我们之间的来往和友谊。恰逢她的新著《在北美读东方禅语》出版,而且这还是她的第20部作品,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20,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倘是一个孩子,在家里长到20岁,做父母的是要为他的生日好好办一办的。这个办有两层意思,一是庆贺,为孩子长大成人,为他抖擞羽毛即将飞赴开阔的天穹;二是感念、感慨,为父母者历经二十载春秋寒暑,育子不易,其间甘苦唯心知。那么作家呢,写了20部书的作家呢?生活中并无谁来要求她这样,并无谁给她设定如此一个目标,全是听从了心的召唤,而这么一篇篇一篇篇地一路写下来了。于作家而言,写到后来,大约也就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我突然就想到了坚持这个词,世界有太多的奇迹就是在坚持里发生的。不声不响的锦华,微笑着带我们走进一间屋子,而后变魔术般地在一张桌子上摊出了20本封面各异的漂亮的著作来,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呵!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的。
锦华是以她的散文而著称于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她散文创作最活跃的20年。她以散文集《何时入梦》和《空谷佛音》分别摘得江苏省首届紫金山文学奖和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的桂冠,进而奠定了她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一席之地;其时,有一批国内颇具实力的评论家如王干、黄毓璜、红孩等为其作品撰文作评,更有前辈作家袁鹰、冯牧、艾瑄等满怀欣喜之情关注其创作态势。盛名之下,她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笃走来,没有辜负身后那一束束青睐的目光。她的作品以朴实、灵动和充满率真之情而见长,她写于90年代初期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在2008年某省的高考试卷上被选作范文让考生们来写读后感。由此可见,优秀的作品是不会被人所遗忘的,荣誉常常光顾的正是那些默默耕耘而淡泊名利的人。
我的这篇文字无意于评述锦华散文创作的优劣得失,我更想说说的是锦华这个人。留在我记忆中的锦华,是一位淳朴、善良、坦诚、厚道,特别乐于助人的江南女子。她担任苏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有二十多个年头,她在工作中所创造的业绩我知晓得不是很多,我只是从一些侧面了解到她对事业的热爱和投入———活跃在苏州文学艺术界各个协会的领军人物,她都曾亲撰文章,为他们的成就鼓与呼;一些比较优秀的业余作者想出书,她为他们出面跑经费,联系出版社;为他们作序,甚至不厌其烦地帮助修改润色文稿;由她主持编选的苏州当代艺术欣赏丛书五卷本(小说、散文、诗歌、美术、摄影),每一卷她都亲力亲为,为其中的一些作品写鉴赏文字。吴江作为她的故乡,文学事业的繁荣便是得益于她的推波助澜,每一年《吴江日报》副刊都会搞一次全市性的征文活动,而她也总是被邀为总评委,她不遗余力地审稿看稿,发表评审意见,为文学新人的成长她会生出由衷的喜悦。她游说宣传部领导的支持,精心主编出版了“笠泽文丛”等吴江作者的作品集,为这片热土倾心培植了一支文学劲旅。
我与锦华较多的交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彼时我在江苏文艺出版社任职,主持一本全国发行的月刊:《东方明星》。许是与苏州有缘,那几年我几乎每月都会往返苏州一两次。这本刊物前后办了六年半的时间,锦华可称得上是我办刊最有力的支持者。她帮我组稿,联系作者,提供采访线索,寻求企业资助,可谓全力以赴。最难忘1995年为筹创一期《东方明星·苏州名人专号》。她应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要求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一一从研究和敲定采写名单,到组织召开较大规模的作者会议;再是她带队北上,赴京采访一批苏州籍知名人士,其后又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专访文章;再就是头顶酷暑烈日,陪我在苏州所辖六县市连续奔走,一家家地上门落实当期随刊广告。这期专号作为献给当年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的礼物,受到了各国嘉宾和苏州市各级领导的广泛好评。而正是在这段辛勤忙碌的过程中,我对锦华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游刃有余和遇到困难时的百折不挠,有了深切的了解和体悟,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相互配合中,彼此加深了友谊,增进了信任。
锦华为我所敬重的,更有她身上的那份重情重义。她与人交往,谦和而彬彬有礼,举手投足可见大家闺秀之风范。上至领导,下至一般工作人员,她绝无贵贱之分,总是以礼相待,以诚相处。同事的孩子病了,她抓起电话,联络熟识的医生;单位驾驶员的孩子读书,她主动帮他择校又拜托老师关照。有一位渔民作者,捧来厚厚一包书稿,锦华为此起早贪黑地修改,终使其达到了出版水准。在家中,她是长女,弟妹们的大小事情她总责无旁贷地出面操心;而在父母的面前,她则是孝女一个。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她的作品中有若干透溢着感人亲情的篇札。早些年住在苏州,不管有多忙,周日她总要挤出一点时间去看望年迈的双亲。父亲辞世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悲恸之中。她有一个令她骄傲的女儿,为了女儿出国留学,她可谓倾其所有。如今女儿女婿经自身奋斗已在异乡立足,锦华宽慰之余,更多的可能还是对亲骨肉的牵挂吧?
在她第20部作品问世之际,作为老友我奉上一点零碎的文字,企望成为一种别样的纪念,亦不知当否?祈盼方家指正。
作者后记
顷接噩耗,吕锦华于2014年8月3日因患淋巴癌在加拿大逝世,享年62岁。哀恸之际,寻出我为她的第20部著作,也就是她的绝笔之著《在北美读东方禅语》(该书2009年6月由新华报业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与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所写序文,奉献给读者,以缅怀这位优雅温婉、对生活充满炽热之爱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