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14-11-18孙海东
孙海东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行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CSM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029-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退变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加之剧烈运动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继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CSM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症状严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目前手术治疗是解除脊髓压迫的唯一方法,本院近年来采用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颤抖、无力、行走困难等,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5~72岁,平均(57.3±4.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3±0.7)个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4~74岁,平均(55.6±4.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5.6±0.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头部应用专用颅骨支架固定,胸腹部置于4点脊柱架上,取颈部后路正中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分离脊旁肌肉,充分显露手术节段的棘突和椎板,并尽量保留C2、C7棘突及肌肉韧带,用专用手术钳完成受压节段单开门,并翻转固定于关节囊上,将椎板向两侧掀开,去除椎板下粘连组织,至硬膜不再膨起,以此获得充分减压,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行不通节段的开门,其中10例患者行C4~6单开门,切除C3、C7部分椎板;7例患者行C4~5单开门,切除C3、C6部分椎板;3例患者行C5~6单开门,切除C4、C7部分椎板,对于缺骨患者给予自体骨植骨,并留置引流管引流,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均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的治疗,并与术后2~3 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颈围固定3个月。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暴露C3~7椎板,采用同样的方法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随访,①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分值0~17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改善分/损失分)×100%(改善分为随访得分-术前得分;损失分为17分-术前得分);②应用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MRI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ROM)进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矢状序列变化情况进行测量,以此计算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JOA改善率的比较
两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ROM丢失度的比较
观察组ROM丢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CCI丢失率的比较
观察组CCI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3)。
3 讨论
引起CSM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伤、颈部的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髓内血循环受阻等均是导致CSM发病的诱因,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CSM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因和启动因素[2]。颈肩疼痛是CSM发病时的首要临床症状,继而会出现脊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由于CSM多呈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3]。CSM手术时间的把握对病情的改善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CSM一经诊断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防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4]。
目前手术治疗CSM的方式较多,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病变区进行充分减压,手术原则是“哪里有压迫就在哪里解除”[5]。手术术式大体可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类,由于多节段CS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此单纯后路手术效果较佳,而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传统手术方式是对患者行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6],主要是由于传统手术方式破坏了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并切除部分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严重,破坏正常的生理学基本结构[7]。临床有资料报道,CSM的病变节段主要集中与C2~3、C6~7两个节段[8],因此根据受压节段来确定开门节段替代传统的C3~7或更大开门范围,可大大减少韧带损伤,且对脊椎稳定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般切除全部椎板的3/4作用,保留椎板的横向连接,同时改良术后轴向症状常分布于C2~3和C6~7两个节段[10],而改良术很少侵犯这两个节段,因此对减少术后轴向症状具有重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观察组术后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减压效果,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在改善患者ROM和CCI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提示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不仅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对于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一品.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临床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2] 贾连顺.颈椎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案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7(2):90-91.
[3]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9,19(9):519-521.
[4] 许春雷,李正维,周伟,等.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29-733.
[5] 郭侃锁,刘艺,陈鸣,等.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51-54.
[6] 唐晓杰,飞翔,丁惠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9):890-892.
[7] 张峻玮.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8] 孙宇,张凤山,潘胜发,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17-519.
[9] 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等.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J].颈腰痛杂志,2006, 27(6):442-444.
[10] 李钦亮,刘艺,陈鸣,等.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1,12(4):276-279.
[11] 曹俊明,申勇,杨大龙,等.颈椎椎板成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 16(21):1629-1231.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行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CSM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029-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退变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加之剧烈运动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继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CSM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症状严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目前手术治疗是解除脊髓压迫的唯一方法,本院近年来采用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颤抖、无力、行走困难等,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5~72岁,平均(57.3±4.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3±0.7)个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4~74岁,平均(55.6±4.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5.6±0.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头部应用专用颅骨支架固定,胸腹部置于4点脊柱架上,取颈部后路正中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分离脊旁肌肉,充分显露手术节段的棘突和椎板,并尽量保留C2、C7棘突及肌肉韧带,用专用手术钳完成受压节段单开门,并翻转固定于关节囊上,将椎板向两侧掀开,去除椎板下粘连组织,至硬膜不再膨起,以此获得充分减压,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行不通节段的开门,其中10例患者行C4~6单开门,切除C3、C7部分椎板;7例患者行C4~5单开门,切除C3、C6部分椎板;3例患者行C5~6单开门,切除C4、C7部分椎板,对于缺骨患者给予自体骨植骨,并留置引流管引流,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均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的治疗,并与术后2~3 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颈围固定3个月。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暴露C3~7椎板,采用同样的方法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随访,①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分值0~17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改善分/损失分)×100%(改善分为随访得分-术前得分;损失分为17分-术前得分);②应用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MRI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ROM)进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矢状序列变化情况进行测量,以此计算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JOA改善率的比较
两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ROM丢失度的比较
观察组ROM丢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CCI丢失率的比较
观察组CCI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3)。
3 讨论
引起CSM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伤、颈部的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髓内血循环受阻等均是导致CSM发病的诱因,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CSM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因和启动因素[2]。颈肩疼痛是CSM发病时的首要临床症状,继而会出现脊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由于CSM多呈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3]。CSM手术时间的把握对病情的改善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CSM一经诊断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防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4]。
目前手术治疗CSM的方式较多,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病变区进行充分减压,手术原则是“哪里有压迫就在哪里解除”[5]。手术术式大体可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类,由于多节段CS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此单纯后路手术效果较佳,而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传统手术方式是对患者行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6],主要是由于传统手术方式破坏了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并切除部分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严重,破坏正常的生理学基本结构[7]。临床有资料报道,CSM的病变节段主要集中与C2~3、C6~7两个节段[8],因此根据受压节段来确定开门节段替代传统的C3~7或更大开门范围,可大大减少韧带损伤,且对脊椎稳定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般切除全部椎板的3/4作用,保留椎板的横向连接,同时改良术后轴向症状常分布于C2~3和C6~7两个节段[10],而改良术很少侵犯这两个节段,因此对减少术后轴向症状具有重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观察组术后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减压效果,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在改善患者ROM和CCI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提示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不仅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对于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一品.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临床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2] 贾连顺.颈椎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案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7(2):90-91.
[3]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9,19(9):519-521.
[4] 许春雷,李正维,周伟,等.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29-733.
[5] 郭侃锁,刘艺,陈鸣,等.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51-54.
[6] 唐晓杰,飞翔,丁惠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9):890-892.
[7] 张峻玮.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8] 孙宇,张凤山,潘胜发,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17-519.
[9] 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等.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J].颈腰痛杂志,2006, 27(6):442-444.
[10] 李钦亮,刘艺,陈鸣,等.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1,12(4):276-279.
[11] 曹俊明,申勇,杨大龙,等.颈椎椎板成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 16(21):1629-1231.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编辑:李亚聪)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行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CSM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029-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指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退变造成对脊髓的压迫,加之剧烈运动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继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CSM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症状严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目前手术治疗是解除脊髓压迫的唯一方法,本院近年来采用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SM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颤抖、无力、行走困难等,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5~72岁,平均(57.3±4.1)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3±0.7)个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4~74岁,平均(55.6±4.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5.6±0.5)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均选用气管插管全麻,取俯卧位,头部应用专用颅骨支架固定,胸腹部置于4点脊柱架上,取颈部后路正中纵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分离脊旁肌肉,充分显露手术节段的棘突和椎板,并尽量保留C2、C7棘突及肌肉韧带,用专用手术钳完成受压节段单开门,并翻转固定于关节囊上,将椎板向两侧掀开,去除椎板下粘连组织,至硬膜不再膨起,以此获得充分减压,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行不通节段的开门,其中10例患者行C4~6单开门,切除C3、C7部分椎板;7例患者行C4~5单开门,切除C3、C6部分椎板;3例患者行C5~6单开门,切除C4、C7部分椎板,对于缺骨患者给予自体骨植骨,并留置引流管引流,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均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和营养神经的治疗,并与术后2~3 d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颈围固定3个月。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同观察组,充分暴露C3~7椎板,采用同样的方法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随访,①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分值0~17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改善分/损失分)×100%(改善分为随访得分-术前得分;损失分为17分-术前得分);②应用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MRI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活动度(ROM)进行比较;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矢状序列变化情况进行测量,以此计算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指数(CCI)。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JOA改善率的比较
两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ROM丢失度的比较
观察组ROM丢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CCI丢失率的比较
观察组CCI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3)。
3 讨论
引起CSM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外伤、颈部的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髓内血循环受阻等均是导致CSM发病的诱因,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CSM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因和启动因素[2]。颈肩疼痛是CSM发病时的首要临床症状,继而会出现脊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由于CSM多呈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机[3]。CSM手术时间的把握对病情的改善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CSM一经诊断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防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4]。
目前手术治疗CSM的方式较多,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病变区进行充分减压,手术原则是“哪里有压迫就在哪里解除”[5]。手术术式大体可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类,由于多节段CSM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此单纯后路手术效果较佳,而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传统手术方式是对患者行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6],主要是由于传统手术方式破坏了动力和静力稳定性,并切除部分棘突、棘间和棘上韧带,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严重,破坏正常的生理学基本结构[7]。临床有资料报道,CSM的病变节段主要集中与C2~3、C6~7两个节段[8],因此根据受压节段来确定开门节段替代传统的C3~7或更大开门范围,可大大减少韧带损伤,且对脊椎稳定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般切除全部椎板的3/4作用,保留椎板的横向连接,同时改良术后轴向症状常分布于C2~3和C6~7两个节段[10],而改良术很少侵犯这两个节段,因此对减少术后轴向症状具有重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观察组术后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减压效果,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在改善患者ROM和CCI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提示改良式椎管扩大成形术不仅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对于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一品.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临床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2] 贾连顺.颈椎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案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17(2):90-91.
[3]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9,19(9):519-521.
[4] 许春雷,李正维,周伟,等.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0):729-733.
[5] 郭侃锁,刘艺,陈鸣,等.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5):51-54.
[6] 唐晓杰,飞翔,丁惠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9):890-892.
[7] 张峻玮.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8] 孙宇,张凤山,潘胜发,等.“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17-519.
[9] 鲁凯伍,金大地,陈建庭,等.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远期疗效[J].颈腰痛杂志,2006, 27(6):442-444.
[10] 李钦亮,刘艺,陈鸣,等.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1,12(4):276-279.
[11] 曹俊明,申勇,杨大龙,等.颈椎椎板成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及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 16(21):1629-1231.
(收稿日期:2014-07-18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