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丰富
2014-11-17高永华
高永华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亦应是一种全景式的、多元化、多方面的学习。
关键词:创设情境;扩大阅读;指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11-01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只囿于课堂和课本这一狭小封闭的天地。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薄薄的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虽然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忽视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忽视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这样的阅读令人担忧。因此,走出课堂,冲破束缚,走向丰富,已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面我就这一方面的的话题抛砖引玉,浅谈我的认识及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生命将会暗淡,生活缺乏灵动。对于课外阅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
如:我在引导组织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巧借书本资源,引导兴趣,有意识地向学生简单介绍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介绍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励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结果班内掀起了一股“三国热”,为了稳定和保持这难得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不仅在班上表扬他们,还采取交流评价的方法,或充分利用晨会课,或利用语文课的三五分钟时间,“一人一条新闻或者一人一个故事或者一人一段演讲”等,让学生们展示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或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介绍推荐所喜欢的书籍。
在同学们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教室里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
二、补充信息,扩大阅读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1、利用课外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如“买卖街”、“西洋景观”等。这些建筑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课文并未提及,学生也就不甚明白。我在教学此处时并未作过多讲解,只是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组相关的阅读材料:“买卖街”又叫“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等一应俱全,但并没有居民。皇帝要逛街的旨意一下,宫监人等立即办成商人、手工艺人、旅客游人,顷刻之间,各处响起叫卖声,做起各种交易,熙熙攘攘,热热闹闹,颇像个真的街市。“西洋景观”,指在长春园内的一个景点“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筑风格为巴鲁克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树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学生不仅很自然的了解了“买卖街”、“西洋景观”等词语的内涵,而且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2、利用课外信息,深化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仅靠书中的只言片语学生很难感受到“中华不振”,此时的中国别处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我补充了这样的课外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澳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进攻中国。这是侵占北京的八国联军。因为外国列强的侵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断加深。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抢着瓜分中国这块肥肉。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全中国人民陷入了“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的境地。 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烧毁。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行在我国沿海城市租借土地。中国人民丧失主权,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煤矿工人在把头的监视下劳动 ;纤夫在鞭子下光着膀子拉纤……帝国主义凭借不平条约,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学生阅读这些资料后,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也不由自主地萌生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
三、指引阅读,加强阅读欣赏,实现文道统一的理念。
像《凡卡》这样的课文,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距离现在一百多年,学生难以体会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教学这一课前一周,我特意引荐学生大量地读沙皇时代的作品,如高尔基著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青少年版)让他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水到渠成,才学习《凡卡》,学生朗读课文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恨。谈学课文的感受时,有的说:“凡卡的悲惨都是当时黑暗社会制度造成的!”有的说:“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要是凡卡能穿越时空,来到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该好啊!”在说话中,学生懂得了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实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理念。
有人说:"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是的,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