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2014-11-17戴月彩
戴月彩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陈旧枯燥,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优化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针对相关的优化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新课程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数学作为基础科学学科,除了能够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生活思维技巧、基础科学知识和思考运算能力之外,还承载了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责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思维的改革和考试模式的不断革新,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已经不是简单地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应当尽快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应用
数学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应当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1.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数学的思想。课堂上,为了引导学生更快的接受新的数学概念,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来诠释。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讲解常见的体育彩票,让学生分析体彩中奖的概率,引起学生的兴趣。用学生常见的话题引入课程,将生活实际与教学想融合,以此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
2.注重实践,教育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拘于应对考试。只有这样,才真正地达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交流
学生沟通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帮助学生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可以在继承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的情况下,加上学生小组制。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成多个小组,小组之间学习合作,互相交流,互相监督,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分组的时候,需要依赖一定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成绩、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整体水平上相同。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概念,保证小组间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了解学生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
初中的数学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为了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采取针对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整体情况出发,确定数学教学的进度,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整体与细节兼顾,在照顾全班大局的前提下,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别,照顾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改革考试模式,采用开放性题目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以笔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简单地利用试卷上的分数评价学生,会让学生过分地看重自己取的分数,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此外,以分数为单一评判标准,仅仅强调了整体性的发展,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需要引入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较传统的考试题目而言,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题目不在拘泥与内容确定、条件完善的形式,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包含了很大的趣味性。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自行的推敲判断,自己给出一定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题目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边形,大大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换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老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需要充当学生的良师益友,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布置相应地联系,并能够给学生解答疑惑。和谐的课堂可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尊重学生,培养师生间的信心
尊重是相互交流的前提,尊重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老师才能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此外,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接受能力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保证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过高的教学目标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是欲速而不达;而过低的教学目标,容易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把主动权真正教导学生手中,老师只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即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愉快轻松的加入到讨论中,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初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不完善,好胜心较强,自卫心理也很强,因此,需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号召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自由、平等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老师需要及时给予鼓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我们需要在汲取旧有模式的精华之上加以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桂香.新课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2]束艳红.初中教学“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的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