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观园到月牙儿

2014-11-17吴越

齐鲁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月牙儿大观园民国

吴越

民国概念是这样被消费的:建筑、酒吧、餐饮、影视、博物馆、公园……民国概念也是这样被“消毁”的:拆迁、改建、征用、私占、改头换面、无知铲除……在消费品和消毁品之间,民国遗迹在城市里若隐若现。

还有那些早已消逝的饮食男女,他们的身影,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记忆。直到今天,他们仍在这座城市里,影响着后人的欲望和价值观。

大观园里的“跑马圈地”:

投射在济南的民国价值观

在济南寻找民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寻找民国,最佳的去处还是南京。前几日去南京,住进酒店后到楼下闲逛,被一座白色小楼吸引,围着楼转了一圈,最终得知这座楼的最终出处: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接下来去江边闲逛,出租车司机自豪地将我引到中山码头,这座见证了孙中山最终归宿的码头,在江边屹立。

市中心古树参天的林荫道,那是民国时的杰作,中山陵一如济南的大明湖,至今仍在塑造一座城市的灵魂。

在济南,和美国大使馆风格不同,一座典型的日耳曼建筑在周围的高楼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德国驻济南领事馆旧址,这座清代时出现,绵延整个民国,见证了济南开埠历史进程的领事馆,今天也成了商埠区的符号。

民国留给济南的,如建筑,商埠区是一个集中的区域,虽然1904年便开埠,但济南迎来商业辉煌还是民国之后。

大观园是济南商业鼎盛的标志。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军政要员和投机商人与洋人一起趁世道混乱之机,纷纷“跑马圈地”。济南很多综合性大卖场各归其主:劝业场先归张宗昌,后属韩复榘;张怀芝建新市场,张宗昌建东安市场;德国人建万字巷(现万紫巷),日本人建西市场;大观园则是靳云鹏、靳云鹗兄弟的“领地”。

到了1938年,大观园显出红火的场面:张仪亭承租的大观园,拥有200多家业户、400多个地摊,经营内容涉及杂货、绸布、鞋帽、文具、食品、钟表、照相、理发、饭馆等20多个行业,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大卖场。这里的娱乐场所也达20余处,有3个剧场,还有新舞台、民生戏园、连升舞台、永乐剧场等,后又建起新剧场;还有大观、国泰两家电影院,前者放映有声电影,后者放映无声电影;有济南最早的台球厅——丽华台球厅;有歌舞厅以及烟馆、咖啡馆、酒吧、茶馆、算卦馆、妓馆等,真可谓五花八门,像是一个万花筒。

征婚广告里的“范儿”:世界主义之泛东方者、富革命思想

商埠区出现了很多“第一”。比如济南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电影院。

在商埠和西城一带的居民大都过着迟睡迟起的都市生活,他们白天在喧闹的环境中忙碌着,晚上最普遍的娱乐方式除了听大鼓书,就是看电影。

一开始,电影大多都是一些“两西女作跳舞状”之类的西洋镜头,时长两三分钟左右。当时有人写道:“旋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女子在盆中洗浴;又一影,一人灭烛就寝,为地瘪虫所扰,掀被而捉得,状态令人发笑;又一影,一人变弄戏法,以巨毯盖一女子,及揭毯而女子不见;再一盖之,而女子仍在其中矣”。

后来出现了较长的电影,主要是风景片或滑稽片等,且配有中文字幕。老济南人王昭建的回忆文章中提到:“人们传说(小广寒)放的都是德国片,实际上是英国片。其中,有两部电影我至今还记得:一部叫《孤儿飘零记》,另一部叫《银汉红墙》。《孤儿飘零记》实际上是根据英国作家笛福小说《鲁宾逊漂流记》改编的,而《银汉红墙》则是根据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而成的。”

有一些别致的“第一”,更让人称道。1917年6月,济南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位“北京高等女学毕业生”的“招亲广告”:“北京高等女学毕业生十七岁招亲广告: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系济南名胜之区)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欲娶妻妾”,可以当妻,也可以做妾,此女子当真豁达。

这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征婚广告,此前,男子征婚已有出现,但在济南,男子征婚却比女子晚了十几年。1931年9月16日的天津《大公报》上,刊登了济南按察司街一个名叫刘海涛的小伙子的征婚启事:“余二十七岁,现中校职,世界主义之泛东方者。欲聘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革命思想,长政治、外交,不尚虚荣,年在十七上、二十五下者为内助。有意者请函济南按察司街马子贞转刘海涛。”

男男女女,跃跃欲试,在不用微信摇一摇的年代,新式男女们以自己的方式,向命运挑战。

民国山东的文学影像:

两个女性的命运抉择

民国初年,感化院女工宿舍的地铺上,孤零零坐着暗娼韩月容,望着窗外的月牙儿,思绪万千。她的母亲是妓女,她自己也沦为妓女,大明湖畔,一对可怜的母女勾画出民国的一张画像。

这便是老舍经典小说《月牙儿》,从焚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中抽取的精彩片段。

如何定义一个时代的女性命运?韩月容孤独等死的刹那,另一个女性悄悄走过大明湖畔。1923年,山东第一个女留学生王非曼漂洋过海,赴美留学。她的父亲是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的王祝晨。这位被后世铭记的奇女子,是在四年前拖着两条大而粗的辫子,穿着旧式大襟单衣,从齐河老家迈着三寸金莲步,来到济南的。

赴美的前一年,她果断地走进齐鲁医院外科,要求做双脚放开矫正手术。因她的脚骨已经定型,无法放开,矫正时要每只脚锯掉3个脚趾。她二话没说,上了手术床。手术获得成功,尽管这给她带来终生痛苦,但她毕竟可以穿上定做的皮鞋,像正常人那样迈大步走路了。

于是,一个旧式的裹脚小妹妹逐渐成长为具有美式背景的知识分子。

王非曼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另一个代表。

投射在济南的民国,到底有着多少个面孔?其实,历史并未改变,直到今天,这座城市依然会有王非曼,她们的奋斗会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当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有无数韩月容,望着天空中的一弯月牙儿,把生命挥霍在绝望的岁月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牙儿大观园民国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月牙儿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弯弯的月牙儿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小月牙儿
月牙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