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2014-11-17王树仓

考试周刊 2014年8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农村

王树仓

生物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合格公民和劳动者有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初中教育中,生物课教学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师资不足、教学条件差,尤其是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很少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偏多、偏难、偏深,不符合农村中学教学的需要。沿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甚至给学生画重点,总结提炼课本的要点,以应付各种形式的升学考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忽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培训提高生物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农村初中师资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素质上的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培训提高教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前,教师这一职业非常清苦,低的收入、高的素质要求和永无止境的创造,使教师成为令人敬畏的职业,不仅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对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坚强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他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农村条件差是现实,但农村与大自然之间的天然联系和农村学生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感性知识,却是搞好生物课教学的有利条件,只要教师努力,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则可以弥补设备条件的不足。其次,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两个方面。除各级教师进修学院(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与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应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鼓励和调动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理论、教改经验和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等。通过讨论、评教评学活动,提高教师对教改的认识,并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生物学专业知识不丰富,又苦于没有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是农村中学教师进修提高面临的一个难题。各地想办法为教师深造和提高创造条件,还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再次,无论是受过还是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生物教师,都存在一个培训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问题。这可借助高校的力量和条件,组织短期实验技术培训班轮流培训现任课教师,着重研究课标要求的生物实验,并针对农村现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足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进行学生实验。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普及义务教育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针对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乡土(地方)特色及灵活性差等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根据“一纲多本”的精神,为完成国家教学计划和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学的要求,必须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强弹性,给予教师适当“增、删、补、调”教材内容的余地和权利。(2)增补乡土或地方教材。组织教师编选乡土教材,突出地方、乡土特色,并通过乡土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乡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制意识。(3)从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及进化、生态、环境和法制等观念。(4)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联系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实际,渗透职业教育的因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用、可信。例如学习植物联系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让学生懂得其生物学上的道理,如合理密植、选种浸种、合理施肥与灌溉、整枝打杈、果树嫁接、杂交育种等。(5)开展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愿望,选择和组织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与卫生、优生优育、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的主题,通过讲座、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现代意识。

三、优化教学过程,着眼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课堂完全由教师独家操纵控制,教师一言堂,信息完全由教师一方发出,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像“容器”似地任由教师往里“灌”经过加工和提炼的知识,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唯理型教学模式。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忽视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应用,实验基本上不能按大纲要求正常开出,多数由教师讲实验,“动口不动手”,导致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气沉沉的“死物课”或“无物课”,学过了,背会了,却不知道其为何物,单一的理论传授既忽视了德育,又挤占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3)应考型教学模式。我们在深入课堂听课后发现,某些教师教学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划重点或归纳要点,然后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巩固、背会。由于这种模式能比较有效地迎合现行的落后测试方式,对应付各种名目的考试很有效,久而久之,不断积累,巩固下来成为一种顽固的扭曲状态的畸形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制定了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

1.立足农村初中生物教育的现状,从抓教学的规范化入手,使教师按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

2.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即: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农村中学还可充分发挥其与生产、生活及自然界联系紧密的优势,弥补设备条件等方面的不足。

3.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一定教材三者的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统一过程。学生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下,学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发挥领导职能,善于把握每一环节,在引入一定的生物学事实后,引导学生很好地感知,积极地思维,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概括概念和规律。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引入活的生物或直接材料的同时,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4.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做到当堂消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熟悉和研究各种直观手段的特点、功能和最优组合,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学生课业负担重除了教学内容偏多、偏难、偏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当。本该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靠加班加点,加大练习量或多次重复练习,“教不会练会”。各科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得苦,学得累。造成不少学生学业不佳、厌学或辍学。我们在实验中提出在注意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精选练习题和作业题,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基本消化,向40分钟要效率。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课外兴趣活动是使那些对生物学有兴趣、有志向、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以及因材施教、因志施教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