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中的几个问题
2014-11-17杨玲
杨玲
摘要:高考语文在江苏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复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学生复习质量的高低。要在高考中获得成功,就要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与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高考复习 系统化 注重应用 课外练习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的质量,是每一个从事高三语文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人认为应当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对照考点,逐一梳理与逐一过关,从应试教育的目的出发可以理解,但从培养人文素养来说就显得过于简单与轻浮。如何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珍贵。下面我结合多年的经验与体会谈谈以下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从知识角度:注重系统化
从知识角度看,语文高考要求掌握的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在影响人的行为,因此无论是考试的需要还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需要,都必须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从四个方面抓: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四者要统筹兼顾,互为影响与作用。但前两个方面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一味加重负担、堕入“题海”。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系统,对提高复习效率很有必要。
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分为五个主要项目:(1)语音: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2)语汇:包括字词形、音、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3)语法: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4)标点符号:了解常见标号、点号的表达功能,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5)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
现代语文阅读,主要分为两大类:(1)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理释;(2)分析和概括:包括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阐述、相同与相异的分辩、一般与个别的驾驭,以及抽象说明、归纳要点、提取共同点等。
明确了系统,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相关项目、要点的认识,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弄清相关知识、弥补缺漏,强化有关能力,这是进一步的要求。这样不仅可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而且可变盲目为有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2.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注重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复习必须把握这一根本宗旨。
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上应用。复习知识时,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借代”、“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句法”、“句式”等。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强调应用,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对实际生活(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常出现的语漏,应有一定的敏感。
3.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角度:处理好课本和课外练习的关系
从高考的考试内容看,由于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让人们产生误解。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课本就可以弃之,进入你考什么、我练什么的题海,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诚然,从应试角度看,在课本以外多作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好的练习,能多方面体现“应用”的要求。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但完全丢开课本,对提高复习质量是不利的,是一种短视的行为。理在课本,题目在课外,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高考命题,所考查的语音、语汇、语法、标点、修辞、句式、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特别是语文高考所检测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应用的一种良好的感知力,是“语感”。增强语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完全抛开课文复习,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原有基础的做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扎扎实实地读好十几篇范文,这种复习所达到的效率,绝不是做十几份“模拟题”所能取代的。
总之,课本和课外练习不可对立,这是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复习质量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