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服务

2014-11-17景小勇

时事报告 2014年9期
关键词:体系政府服务

景小勇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我们探讨文化发展,不仅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成就,还要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领域长期实行计划体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文化建设主体单一,主客体间关系不平等,我国的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地位,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系统作为意识形态相关部门,与市场经济距离较远,是适应市场体制较为迟缓和困难的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文化建设也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政治本位”向“社会本位”,“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转型。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科学性、系统性还不够强,这使得我们在实践中不得不大量延续习惯与成法,只能局部地、偶然地借鉴一些“他山之石”。无论对文化发展规律,还是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我们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准确的认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把服务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

把服务作为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的原因有二:第一,文化的本质是为人服务,为人民服务。广义上讲,文化是“由人化文,以文化人”的过程,文化既是人类发展的积累,也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这是“大文化”的发展规律,任何时候都应得到认可与尊重。从文化建设上讲,文化建设要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与智力支持。第二,政府实现文化建设与治理职能的理念与方式是服务。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及艺术家等,但政府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主体。政府对自身职能要有正确的定位,要尊重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做该做和能做的事情。作为文化治理体系的规则制定者,政府要从总体上构建文化治理体系,制定和执行文化治理的制度及政策;作为社会文化需求的代表者,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并负责组织实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要确定标准和基本原则,并通过财政等手段付诸实施;作为文化市场的管理者,政府要对文化市场进行原始培育和监督;作为社会和公众参与治理的动员者,政府要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理营造良好的制度和规则环境。

2004年8月10日,北京歌舞剧院的演职员在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上合影留念。

展望未来,我国应从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现代的文化治理体系。

在体制建设上,我们应当厘清政府文化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区别,对具有相似文化职能的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传统的“管理”转向使用新工具和新技术来“掌舵”和“指导”,以增强自己把握方向的能力、建构和解构联盟的能力、协商和合作的能力、整合资源和监督的能力。同时,明确中央与地方在文化治理体系中的职责分工,调动地方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

在机制建设上,政府应从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规范自身行为,既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又确保政府在文化治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能力建设上,政府要结合文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从主体、功能、运行和方法等环节,提高自身文化治理能力。对涉及文化治理的法律、规划、组织、动员、实施、监督和回馈等方面,予以深入的考察、论证和设计,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的具体途径。

猜你喜欢

体系政府服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