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术后呃逆近十余年概况

2014-11-17刘克鸿江雪勤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脘艾灸腹部

赵 丹, 刘克鸿, 江雪勤

(1.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2.锦江江学勤刺灸堂针灸诊所, 四川 成都 610021)

呃逆是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为一过性,持续1周以上者称顽固性呃逆。术后频繁呃逆可造成胃管脱出,影响刀口愈合,妨碍说话、进食、睡眠,严重者甚至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诱发阿—斯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等风险[1]。目前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术后呃逆症、甚至呕吐的发生仅仅部分有效[2],为求更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许多针灸学者在此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针灸治疗术后呃逆近10年来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1 选穴处方

1.1 多穴处方 临床操作中选穴主要以任脉、脾胃经的穴位为主,多为:足三里、内关、等,通过补益脾胃,调畅气机,达到和胃止逆,同时根据兼夹症状适当配穴,从而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付强等[3]采用辨证针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癌术后呃逆33例,选穴:主穴取攒竹、内关、足三里,辨证配穴:气虚加气海、中脘;血虚加肝俞、血海;湿胜加丰隆、阴陵泉;瘀血加膈俞、三阴交;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1次/d,3次为1疗程。结果:第1疗程痊愈25例,好转6例,无效2例。第2疗程痊愈4例,好转2例,无效2例。程峰等[4]将72例腹部手术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合谷、内关和太冲穴。采用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5 min。对照组:采用哌醋甲酯(利他林)20 mg肌肉注射。联合组:采用针刺和药物联合治疗。针刺治疗同治疗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33.3%,联合组为79.2%。治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程小平[5]选用内关、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攒竹、太冲,手法上补泻兼施,共治疗术后呃逆35例,痊愈28例(80%),显效6例(18%),有效1例(2%),总有效率为100%。

1.2 单(对)穴处方 临床中也有许多根据经络脏腑理论及临床经验要穴选取单穴、对穴为主治疗术后呃逆,王祖红等[6]选取攒眉为主穴治疗术后呃逆30例,手法上先从攒眉穴部位进针,针尖达到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转36次,为一度手法;再从阳白穴进1针,使针尖向下刺到眉中眶上裂,与第1针尖相会,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转36次,留针20 min,其间2针再各行一度手法,即可出针。结果:1次治愈26例,2次治愈3例,3次治愈l例,有效率为100%。吴迪[7]对针刺翳风穴治疗术后呃逆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翳风穴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尽量达到针感传导,其中治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杨玉林等[8]选用四关穴为主治疗脊柱术后呃逆32例,治愈31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目前临床中穴位注射也是治疗呃逆的一重要临床手段,其选穴多以单(对)穴为主,常用的有足三里、内关、膈俞、攒竹等[9-16],在临床上均取得良好疗效。

2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术后呃逆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较多的有体针、艾灸、穴位注射,此外还有电针、指针、耳针、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疗法等,均取得较佳的疗效。

2.1 体针 体针是针灸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在术后呃逆的治疗中也是广泛运用,其特点为多穴处方,调理气机的同时能有更好的全身调理作用。体针在针刺手法上存在多样性,包括普通针刺、单穴多针刺。李红丽[17]采用针刺治疗胸腹部手术后引起呃逆50例,取穴:膻中、足三里、内关、攒竹,配穴:中脘、膈俞、肝俞、太冲。手法: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肝俞、太冲穴,直刺0.5~1寸,攒竹、膻中用提捏进针法,沿皮肤刺,分别向眉头,胸骨柄(上、下均可)平刺,可采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40 min(时间长效果较好),每日1次,10d为1疗程。结果:治愈45例,显效4例,无效1例(胰腺癌术后),总有效率为98%。孙景胜[18]选用三阴交(双)、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太溪(双),采用直刺留针的方法,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30例,结果:治愈24例,为80%;有效5例,为16.7%,无效1例,为3.3%,总有效率为96.7%。孙景胜[4]选用三阴交(双)、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太溪(双),采用直刺留针的方法,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30例,结果:治愈24例(80%);有效5例(16.7%),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2.2 灸法 术后多气虚,气机运行不畅,胃气上逆,艾灸重在温通经脉、调理三焦气机,梅怡明等[19]采用悬灸天突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40例,1次治愈 2例,2次治愈 6例,3~5次治愈 19例,6~8次治愈 9例,9次治愈4例(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0%。费景兰等[20~21]采用隔姜灸:内关、中脘、膈腧、足三里、三阴交、中魁等穴有效率为94%。

2.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利用中医经络腧穴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化学药物,达到中西结合治疗,改善膈肌痉挛治疗目的,临床中开展较多。闫怀士[11]等将117例腹部术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3组:肌肉注射组、单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采用内关穴(双)注射维生素B10.8 mL,足三里(双)注射维生素B61 mL,结果:单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治疗1、2、3次的有效率均优于药物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穴位注射组治疗1和2次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穴位注射在近10年广泛用于临床,其穴位选择上以足三里、内关、膈俞、耳穴、中脘等穴频率较高,数量上多为单穴(双侧)或对穴(双侧),药物常用:胃复安、盐酸异丙嗪、山莨菪碱[22]、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非那根、氯丙嗪[9-16]等改善胃肠道的药物,其临床有效率均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4 电针 对于术后呃逆患者,多在选端穴位上给以电波刺激,增强穴位刺激,从而更好的激发经气致病所,调节气机。周琳等[23]采用电针治疗开腹术后早期呃逆27例,选穴:主穴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配穴双侧合谷、三阴交。方法: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后,强刺3 rain,接电针治疗仪,电极通电30 min~60 rain,疏渡,频率4.5 Hz,电流强度自小到大调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2次,疗程3天。结果:痊愈26例,显效1例。

2.5 指针 指针是通过以手指为针点按疾病在经络穴位的反应点以及根据经络脏腑理论选择穴位调理脏腑气血的方式改善术后胃气上逆的症状。康健等[24-26]选用合谷、耳穴、膻中、足三里、缺盆、天突等穴位采用此方法治疗术后呃逆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

2.6 耳针 耳针是通过刺激耳廓穴位,达到调理脏腑气血的目的,在针对术后呃逆方面取得不错的疗效。江勇等[27]采用耳穴埋线方式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35例,有效率为94.3%。张焕森等[28~29]采用耳穴点压的方式治疗术后呃逆,其有效率在80%以上。

2.7 多种方法结合 在临床运用中,往往将多种治疗方式结合,不乏出现同时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耳针、电针等方式中2种或2种以上治疗手段,贾荣娟等[30]采用指针配合隔姜灸治疗术后呃逆120例,其治愈率为95.8%,程少民[31]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治疗上腹部术后呃逆30例,其总治愈率为100%;李宁等[2]采用针刺与悬灸相结合治疗术后呃逆40例,其有效率和有效时间都明显优于化学药物肌肉注射治疗组。同时也有学者[32]进行了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呃逆的探索。

3 结论

手术后并发呃逆,现代医学多认为是饮食、药物或手术导致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膈肌异常运动所引起,也叫膈肌痉挛。传统医学认为,术后呃逆多由于气血不足、气血瘀滞,脾胃受损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在治疗上应调理气血、和胃降逆、改善情志等。上述文献显示,针灸治疗术后呃逆是以经络腧穴理论和脏腑理论为基础,选任脉和脾胃经上穴位为主,如:足三里、膻中、天突、中脘等,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气会膻中,加以天突调气要穴,局部中脘穴,诸穴合用,和胃降逆;内关、合谷、太冲等选用频率也较高,内关为止逆要穴,合谷配太冲为四关穴调理气血阴阳,达到整体调理的作用;同时也有许多学者结合临床经验选用经验要穴进行治疗,如:攒竹、翳风、陷谷等。除了体针外,耳穴等作为局部经络系统,通过刺激远端经气反应点,调理胃部气机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方式上,近10年针灸临床中沿用了传统针刺、艾灸,在此基础上丰富了电针、穴位注射、耳针、指针等,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各有特色。

综上,针刺、艾灸、穴位注射、耳针、指针等治疗方式都在治疗术后呃逆上有很好的疗效,而针灸本身对治疗术后呃逆的患者上又有相当大的优势,如:操作简便、起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方便伤口愈合等。针对部分手术中身体损害较大的患者,其经气多难以被激发,治疗时仍需先调理全身气血阴阳,再进行治疗。但是针灸基于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临床中仍有少数患者疗效不明显,同时各学者在施治中存在明显差异,不便于掌握,从而难以形成一个规范的普遍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建立一个数量大、范围广的病例库,方便各学者不断交流补充,在大样本的研究对象基础上寻找一种最有效规范安全的治疗方法,以最小的风险解决患者的痛苦,今后医者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潘美洲,左传同,张刚.腹部术后呃逆79例防治分析[J].山东医药,2005,45(15):25.

[2]李宁,吴滨,张永玲.针灸疗法治疗术后呃逆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12):702-704.

[3]付 强,崔晓平,王建华.辨证针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癌术后呃逆33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62.

[4]程枫,徐永宏,卢乐苗.针刺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698-699.

[5]程小平.针刺治疗术后呃逆3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58-59.

[6]王祖红,管遵惠.针刺攒眉穴为主治疗术后呃逆30例[J].重庆医学,2006,35(19):1821.

[7]吴迪.针刺翳风穴治疗术后呃逆病人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5,19(10B):2118.

[8]杨玉林,张林军,杨东,等.针刺四关穴治疗脊柱术后呃逆 24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2)44-45.

[9]薛金涛,于海泉,史立信.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0(5):961-962.

[10]孙英信.针刺内关并穴位注射氯丙嗪治疗腹部手术后顽固性呃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92.

[11]闫怀士,柏亚平.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术后呃逆41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6):45-46.

[12]杨文刚,陈嘉宝,张裕东.足三里注射东莨菪碱治疗术后膈肌痉挛11例临床体会[J].交通医学,2012,24(5):547.

[13]俞小红,张灿芬.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骨折病人术后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4).

[14]吴文浩,徐光明.氟哌啶内关穴注射治疗呃逆的体会[J].中医中药,2008,5(1):70.

[15]李建军.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15例效果观察[J].腹部外科,2010,23(3):249.

[16]黄永刚,刘明.穴位注射法治疗术后呃逆4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4(2):59-60.

[17]李红丽.针刺治疗胸腹部手术后引起呃逆5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03.

[18]孙景胜.针刺治疗胆囊术后膈肌痉挛3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19.

[19]梅怡明,刘杏仙,王恒,等.艾灸天突穴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1):713.

[20]费景兰,刘姝,冯宝荣.艾灸治疗术后呃逆28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56.

[21]张永艳.艾灸治疗重型肝炎人工肝术后呃逆28例[J].中国针灸,2006,26(1):56.

[22]陈小勇.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31.

[23]周琳,王耿泽.电针治疗开腹手术后早期呃逆27例[J].国医论坛,2002,17(1):36.

[24]陈琳烽,林研研,陈云龙.穴位按压治疗胸腹手术术后呃逆 120例[J].光明中医,2011,26(2):320.

[25]康健.点穴治疗术后呃逆63例[J].新中医,2002,32(8):60.

[26]曹亚.穴位按摩法治疗眼科术后呃逆7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75-176.

[27]江勇,王亚国,李震宇.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5):493-494.

[28]张焕森.耳压法治疗术后呃逆79例[J].广西中医药,2002,25(4):25-26.

[29]陈颖,徐伯平,文朝阳.耳穴点压治疗肝癌介入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25-26.

[30]贾荣娟,邢丽君,于雪农.按摩配合隔姜灸膈俞 穴治疗术后膈肌痉挛[J].护理研究,2005,19(7):1269.

[31]程少民.针灸治疗上腹部手术后呃逆30例[J].河南中医,2012,32(6):722.

[32]徐晶晶,岳仁宋,李娟.针药并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呃逆1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6(2):81.

猜你喜欢

中脘艾灸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