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戴季陶西北开发思想比较研究
2014-11-17张璐漫
张璐漫
摘 要:冯玉祥、戴季陶均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他们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们的思想主张对于近代西北地区的开发建设均有一定的贡献。比较二者开发西北的思想主张,可以发现他们的差异性与相通性及思想的局限性,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戴季陶;西北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021-02
近代的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了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它们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0%,在中国的版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对西北地区的开发一直没有停歇,直至晚清以来由于近代国家主权的丧失,对西北地区的开发逐渐停滞,直至民国初期西北地区的开发才逐渐提上日程。冯玉祥、戴季陶一个是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一个为中国政治家、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两人对西北地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西北特殊的地位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同为西北地区的开发奋力奔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冯玉祥、戴季陶开发西北思想的共性与差异
(一)开发西北的动机
冯玉祥、戴季陶两人均认识到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认识到西北地区对于中原地区的屏障作用,但是两人也有不同的地方。
冯玉祥开发西北的动机关键在于维护西北国家的统一,防止西北地区分离出去。他了解到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认识到它的安稳牵动着整个中原地区,因此要巩固好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而西北战略地位的巩固离不开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资源,只有开发出西北地区的潜力资源,将这些资源合理的调配,才能在经济上巩固好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
而戴季陶坚持对西北地区的开发一方面是他长期对西北地区的关注,另外一方面源于他作为国民政府的要员,要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而服务。东北易帜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是西北地区经济落后,民生凋敝,他多次亲自到西北地区考察,对于西北的落后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西北地区的开发有助于西北地区的稳定,进而更好的利于国民党的统治。
(二)加强西北地区交通建设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但是交通闭塞,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主要以骡马运输为主,通过驿道与外界传送货物,现代的运输方式很少,主要以西安和兰州为轴展开,而尤以西安为主。交通的落后严重阻碍了西北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西北地区的开发关键在于西北地区的交通状况。对于西北地区交通的发展方向,冯玉祥、戴季陶均认识到只有以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来代替西北地区现有的交通运输才能改变西北地区的现状,但是对于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主力方向两人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两大主要运输方式,铁路的运输量相对于公路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修造的资金上面却比公路耗费大。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冯玉祥认为铁路的工程造价耗费,当今财力匮乏,如若修造铁路恐有资金短缺,会影响西北地区交通状况的改善,唯有集中力量于修造汽车路上,并且修造汽车路相对修造铁路造价较低,因此修造“汽车路实为现今之需要”。
戴季陶的开发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的思想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也认识到“交通是实业之母”。帝国主义在中国大肆修建铁路瓜分路权,孙中山先生认为铁路问题已经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大力修造铁路才能保证内地与西北地区的紧密联系,他极力赞成孙中山先生关于在西北地区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事业的主张。
(三)移民垦荒,开发西北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由于经济的落后,内地的人们大多不愿前往西北,而西北地区的开发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要开发西北就必须要加大内地对西北地区的移民。冯玉祥、戴季陶均意识到移民对西北地区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移民的问题上,两人的见解有着差异。
冯玉祥作为西北系的军阀首领,他统率着大量的部队,因此,他认为应大力的发挥部队的作用。他主张在西北地区实行军垦。在他看来,军民一体不可分离,军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西北的开发中应发挥主力的作用。对于古代的寓兵于农的思想他有着深刻的体会,并且在联系西北现阶段状况的基础上,他力主军队应该“有事作战,无事作工,或垦殖农田,或开采矿山,或修路畜牧,以兵为工,以工带饷”,做到寓兵于农,使军队与西北的建设与开发融为一体,他在平时还注重对军队的思想建设,他认为此种方法的实行,还可以加强军人的思想建设,使他们不管在军队还是退伍后都会“安分守己”,这对西北地区的建设也大有裨益。
对于移民西北戴季陶大力支持,很早的时候,他就主张“移兵屯边,以垦作防”,但是他的“军垦”的出发点和冯玉祥是有着区别的。他主张移兵西北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大量的武装力量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国民党的统治,因此对军队进行裁撤是很有必要的,而裁撤的部队也要进行有效的安置,否则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同时裁撤的兵员“皆精力强悍之人”,让他们移守西北,“作勤苦之事,甚为相宜”。此种方法不仅可以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同时也开发了西北,补充了西北地区的劳动力。
(四)发展西北教育,培养人才
西北地区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十分的薄弱。教育事业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状况,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支持,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培养相当的人才来为西北地区的开发服务。
冯玉祥认为:“国家之盛衰,全视人民智识之高下。”在西北地区必须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培养,但是他又看到在西北地区仍有大部分的中年人处于文盲状态,因此,除了义务教育之外,还应该大力设置平民学校、工人学校等来提高成人教育的知识水平,这些学校的成效比较大,因此应该大力的推广和开设。在开设学校的同时他了解到一部分人由于贫穷无法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他认为政府应当设置专门的款项对这些人进行补贴,给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戴季陶曾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第一任考试院院长,因此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面对西北地区落后的状况他不无担忧,他力主振兴西北地区的教育事业,但他关于西北地区的教育主张则侧重于发展西北地区的农林教育。他“以为欲救西北,首须振兴农林事业,尤以造就大量农林人才为根本要图”。1932年他和居正等人提出了关于建设西北大计划,之后获得了通过,他被任命为“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后改名为“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于1936年建成,成为西北的第一所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一切离不开戴季陶的功劳。
(五)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均处于未开发的境地。由于西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冯玉祥认为西北各省资源状况不同,对于他们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山西省产煤之富,是供全世界若干世纪之用”,因此在山西省应大力的发展采煤业。同时西北地区“广漠平原,水草丰茂……若能发展牧畜事业,更择地开垦,则此荒僻无人之境,可为全世界唯一之农产品供给策源地”,可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同时也要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来发展西北的农业。
对于西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戴季陶则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计划。他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应大力加强西北地区水利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大力种植棉花、小麦的农作物,以此来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开发,同时对于西北地区也应大力植树造林。他同样认为对西北地区应进行有计划的由内向外的逐渐推进式开发,有效的发挥当地的区域优势。
二、启示
冯玉祥、戴季陶两人开发西北的思想主张尽管有着一些差别,但在一定程度上均是为了西北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建设。纵观两人开发西北的思想主张,对我们如今的西部大开发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加大对西北地区的教育投入
在他们两人开发西北的举措中,均认识到发展西北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管冯玉祥的“义务教育,平民教育”还是戴季陶的农林教育,在我们现今开发西部的过程中,也应看到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在开发西部过程中单纯依靠人才的引进来发展西北,只是暂缓之计,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资金的注入,提高西部的师资力量,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
(二)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
冯玉祥、戴季陶两人均亲历过西北,对西北地区的现状有深刻的了解。两人均认识到对西北地区的开发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整体发展离不开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今西北地区“满目的都是穷困凄惨,荒凉寂寞”。因此,西北地区的开发“此非局部问题,谋国者当亦计虑及之”。他们深知西北地区与中东部的差异,西北地区经济凋敝,民生多艰,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决心与计划之上,对于西北地区应该有优于内地的政策,这样西北地区才能在发展中稍占优势,才能吸引投资者来西北进行投资开发。现今西部地区与中东部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仍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植来鼓励西部地区的开发与投资。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
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存在着差异,对于如何开发西北,冯玉祥、戴季陶两人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北地区的开发模式,不能生搬硬套的按照中东部的发展模式,在借鉴中东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主张因地制宜的发展西北地区的特色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才能使得西北地区的潜力尽可能的开发出来。
冯玉祥、戴季陶两人开发西北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人对西北地区的注意,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实践,这对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某些主张具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冯玉祥的一部分思想在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因此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实现,而戴季陶开发西北思想的主张对国民党开发西北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作为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我们应该看到他提出的对于西北的开发的主张是从加强和巩固国民党统治的目的出发的,这也使得他的开发西北的思想蒙上了一层阶级党派的色彩,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56.〔2〕戴季陶.中央关于开发西北之计划[A].//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8辑[C].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3〕冯玉祥.冯玉祥选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7,22.〔4〕冯玉祥.冯玉祥选集(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9,405,469,570.〔5〕范小方,包东波,李娟丽.戴季陶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145.〔6〕陈天锡.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163.〔7〕薛小荣.冯玉祥西北开发思想刍议[J].安徽史学,2003,(02):96-99.〔8〕沙文涛.戴季陶西北开发思想述论[J].兰州学刊,2012,(07):42-4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