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出土唐代文人许景先墓志考疏

2014-11-17高慎涛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开元墓志

高慎涛∗

(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2)

许景先,两《唐书》有传,尝与张九龄等更知制诰,以文翰见称,曾得文宗张说赏识。近年洛阳新出许景先墓志,对其字号、籍贯、历官等记载颇为详细,可纠补两《唐书》本传。许景先虽为初盛唐著名文人,然墓志出土后,一直少人问津,笔者遂对志文进行考证,然文成后未发表,2013年初发现胡可先先生大作《许景先墓志笺证》[1](P257-275),对墓志注解详细,但胡先生录文侧重于笺证,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而对志文中提到的历官等时间并未进行断定。职是之故,在参照胡先生大作基础上重新录文并对相关问题考释。

一 许景先墓志录文

大唐故吏部侍郎高阳许公墓志铭并序

昔仲尼称才难,不其然乎。夫才由运生,位以才叙,故明王执契以玄感,贞士因时以利见。所以黄虞代兴,而风稷踵武也。亦有异人间出,明德挺生。功未半而身先,道将亨而运往。大厦方构,劲松先凋。吾谁有悲,则在我高阳许公矣。君讳杲,字景先,高阳人也。高阳积其庆源,太岳缅其功绪。自昆吾是宅,文叔开封,始为朝宿之地,终列会盟之国。其后载德逾远,弘风则劭。世功世禄,代有其人。曾祖绪,散骑常侍。祖行师,潞州别驾。父义均,秋浦令、赠左司郎中。玄胄锡庆,大名称时。拥貂珰于禁省,立纲纪于藩服。邦君宰邑,树声政之能;嗣子克家,承宠光之赠。君风仪颖彻,神宇清霁。道为之貌,天纵其才。夫其德容温,言容偘,英秀外发,冲明内照。则幼而有大成之量也。君子曰:许氏之子,其庶乎不违仁,不贰过,好学无倦,乐道忘贫,岂当今之颜子也。及长,好古博雅,切问近思。在心成诵,经目必览。遒文敏学,擅美一时。十八,丁秋浦府君忧,丧过乎哀,毁将殆灭。弱冠,应贤良方正举擢第,授陕州夏县尉。寻丁内艰,以其至性,殆不胜丧。服阕,属中宗立圣善寺报慈阁,公遂制《报慈阁赋》,当时以为绝唱。兵部尚书李迥秀,当代文宗,表荐公赋,以为相如《上林》不是过也。有制付史官。仍令选日,优与一京官。其年,授左拾遣。因奏论事忤执政,贬试滑州司士参军。寻以文吏兼优举对策甲科,授扬府兵曹参军。寻有制特征直中书省。俄除左补阙,转侍御史。直绳正色,台阁生风,朝廷肃然,莫不耸惧。未几,除职方员外兼判外官考事。事毕,迁给事中,自华省升禁闱。其羽可用,其仪有序。属三九宴射,时众官既多,猥费府藏,公因是纳谏。明诏见依,朝廷嘉焉。寻除中书舍人。有诏,令中书门下词臣撰睿宗皇帝集序,时中书令燕国公张说,当代词宗,遂命公为之。序成奏闻,大承优赏。专掌文诰,尤推敏速。同孔先之不言,与主曚而无对。俄除御史中丞,迁吏部侍郎。公有澄清天下之志,弘奖流品之道。其在中司也,则人知惧怯;其在会府也,则时无滞才。是时,天子励精为政,求才共理,询诸贤良,寄以藩牧。公时与朝贤等十人俱典郡,命公为虢州刺史。有制,令宰臣已下祖饯于洛桥,御亲赋诗以宠其事。公惠迪兹吉,由衷则孚。济河而冀部用宁,闭阁而淮阳自理。时按察使以为本道之最,特表名闻,为天下第一。会右辅不理,盗窃公行,执宪者埋轮歧阳,奏停旧政,请择良牧,安彼甿黎,改为歧州刺史。寻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诰。累践承明,再司纶绂。润饰鸿业,发挥帝载。司言之美,时议所推。遂承恩命,追赠先府君左司郎中,先夫人汝南县君。资父事君,求忠必孝。既永锡以追远,亦扬名而显亲。迁吏部侍郎。衡石既陈,淄渑自辩。大正流品之叙,再弘清简之德。方欲仪形礼闼,高步鼎因,唐肆不留,阅川俄谢。以开元十八年八月九日,遘疾终于京兆宣阳私第,春秋五十有四。惟公英明特秀,高简不伦。习于训典,乐是名教。秋阳湛照,惠风扬清。郁为词宗,懿我文德。既处泰而逾损,亦在冲而不盈,岂古之所谓身殁而名劭者矣。而道长祚短,早世沦辉。宸极轸怀,苍生何望。即以其年十一月廿日,迁窆于河南偃师首阳原,礼也。崇邙缅修,清洛洄注。霜被野草,风悲垅树。惜阳景之未颓,恨川波之不驻。有子奉礼郎孚等,藐然在毁,孺以增慕,爰凭刊刻,用代缃素。其词曰:

天祚明德,必生大贤。胡感召之相叶,而庆灵之不专。卓此贞懿,韫其明粹。舍德抱一,邻机体二。和玉本贞,楚金则利。居然礼乐,允是名器。崇崇风力,矫矫云翼。翻飞帝乡,生我王国。移官则乂,当朝正色。文雅有归,衣冠是式。谓天无亲,惟德是邻。孰此茫昧,歼于仁人。嗟蹈道之攸在,恨谋谟之不申。呜呼!天与其才明,不与其年寿!存树徽烈,殁而不朽。兰薰菊茂,天长地久。观于九原,见随武之可作;必祀百代,知臧孙之有后。

中大夫守兵部侍郎韩休撰

弟河南县尉景休书

许景先墓志最早见录于《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2](P161)。然录文颇有可商榷之处,拓片近载于《龙门区系石刻文萃》,可两相结合。据《石刻文萃》,许景先墓志88×88×15厘米,志盖拓本90×90厘米,盖心篆书“大唐故许府君墓志铭”,2004年春偃师首阳山南麓出土。[3](P492)

二 许景先事迹考释

生卒:两《唐书》不载许景先生卒年,墓志明确记载开元十八年(730)八月九日卒于长安,终年54,逆推生于仪凤二年(677)。《唐诗纪事》误记卒年为天宝间,可据此纠正。

字号:志载景先乃是其字,许氏以字行,名杲,《全唐文补遗》误录为呆,学者如胡可先、赵望秦等教授转相引用而不辩,盖未见拓片之故。

籍贯:志载高阳人,高阳盖指郡望而言。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至元公结为楚灭,迁于容城,后自容城迁徙至冀州高阳北新城都乡乐善里[4](P2253)。后世遂以高阳为郡望。然如两《唐书》所言,许景先实为常州义兴人,后徙家于洛为洛阳人[注]《旧唐书》载:“许景先,常州义兴人,后徒家洛阳。”(《旧唐书》卷一九○中,中华书局,2000年,第3424页);《新唐书》本传:自曾祖绪时“遂家洛阳”。(《新唐书》卷一二八,中华书局,2000年,第3520页)。据《新唐书》,景先自曾祖许绪,高祖武德年间因功封真定公,遂家洛阳[4](P3520)。但景先祖辈未随曾祖绪常住在洛阳,出土《许行本墓志》载:“本河间高阳郡人,后家于晋阳,从牒徙居于河内,故今为河阳县人焉。”[5](P2583)许行本乃许景先祖父许行师的兄长,大概自曾祖绪后,子嗣有过迁移。可能景先祖许行师一系因官等原因定居于常州,景先遂成义兴人,后又迁居洛阳。

家世:《新唐书》本传仅记载景先曾祖绪,历左散骑常侍。相较之下,墓志还记载了祖(行师,潞州别驾)、父(义均,秋浦令,赠左司郎中)的名讳、官职,可补唐史之阙。此外墓志还涉及到了其弟即书者河南县尉许景休,及子奉礼郎许孚。《元和姓纂》卷六记“孙义均,生景先,中书舍人、工部侍郎;景林,司讲郎。”[6](P862)景林,极有可能是景休之误。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景林为其另一兄弟。另据出土《许绪墓志》[7](P329-330)、《许行师墓志》[7](P327-328)、《许行本墓志》[7](P596)可厘定许氏谱系如下:

许彪(魏瀛州刺史)—康(周镇西将军)—绪(唐司农卿、瓜州都督、真定郡公)—行本、行师—义方、义均—许景休、许景先—许孚

科第。志载弱冠应贤良方正科擢第,弱冠一般指二十岁,景先出生于677年,弱冠即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登科记考》此年制科有“贤良方正科”[8](P119),与志载符合,然无许景先名字[注]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列入卷二七附考中,列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可据此补《登科记》及《登科记考补正》之不足。此年知贡举者李迥秀,景先为其门生。许景先后来又参加了文吏兼优举对策高中。《新唐书》本传科举情况与上述墓志记载出入较大,所记制科分别为手笔俊拔和茂才异第,《补正》据此分别记在卷四景龙三年茂才异第科、卷五景龙三年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墓志书者为其弟许景休,对其科举事迹的记载更具有准确性,可纠《新唐书》记载之讹,亦可修订《补正》之不确。后又参加文吏兼优举对策科,事在开元五年(详下),检《登科记考》此年确有此科,然无许景先名字,可补入。

仕宦。许景先初官,两《唐书》均言少举进士授夏阳尉。墓志明确记载是应贤良方正科后授陕州夏阳尉。所谓的举进士在这是指制科。许景先696年制科及第,任夏阳尉时间当在此年。

志、传均载神龙初东都起圣善寺报慈阁,许景先于神龙初年曾献《大像阁赋》,词甚美丽,李迥秀极力推荐,认为超出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擢拜左拾遗。圣善寺,在洛阳章善坊,神龙元年二月中宗立,本为中兴寺。神龙二年中宗母武后去世,中宗为母亲追福,改名为圣善寺。[9](P848)取“母氏圣善”之义。中宗曾在寺内建报慈阁。神龙仅二年,初当指元年(705),此年因献赋授左拾遗。[注]胡可先先生《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中(中华书局2012年,263页)认为此赋应在神龙二年。所据为《旧唐书·中宗纪》神龙二年二月:“丙申,僧会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授官封公,以赏造圣善寺功也。”胡先生认为赋是圣善寺造成后之事,然许景先献赋未必就在寺竣功之后。《旧唐书》载所献赋名为《大像阁赋》,当是同赋。中宗曾于阁中置大佛像,“自顶至颐八十三尺,额中受八石。”[10](P310)许景先献《报慈阁赋》拜官,离不开时任兵部尚书李迥秀的大力表荐,这与李、许之间座主与门生的交情不无关系。

神龙至开元初年,《唐书》本传对其历官记载较少,志文载自左拾遗任上因奏事忤政贬滑州司士参军。后又参加文吏兼优制科,授扬府兵曹参军、除左补阙,俄转侍御史、除职方员外郎等官职。其中左补阙、职方员外郎时间大略可考。《姚崇夫人刘氏墓志》署“左补阙许景先撰”[11](P15),此志约作于开元五年(717)二月,时许景先为左补阙。许景先是在参加文吏兼优科后任左补阙,则参加文吏兼优不会晚于开元五年。检《登记科记》开元元年至五年中,只有开元五年有文吏兼优科,许景先开元五年参加此科无疑。又据开元五年十月许景先《朱齐之墓志》[12](P10),署衔“朝议郎、殿中侍御史”, 开元六年九月《移置唐兴寺碑》[13](P7-8)署名“殿中侍御史判职方员外郎”,新出土开元六年(718)十月《萧元礼墓志》[注]全称《大唐故赠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兰陵萧府君墓志铭并序》,此志现藏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赵君平、赵文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227页有载。犹署“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许景先撰并书”。据传、志,此后许景先任给事中,寻除中书舍人。《通典》卷七七:“开元八年九月,赐百官九日射,给事中许景先驳奏。”[14](P2107)《唐会要》卷二六《大射》:“(开元)八年九月七日,制赐百官九日射,给事中许景先驳奏。”[9](P583)开元八年九月,许景先任给事中。“寻除中书舍人”,当在开元八年末到九年初。《旧唐书》载开元初景先转中书舍人,掌知制诰。所谓的开元初可断在开元九年。许景先此次能知制诰,与当时的文宗张说有很大关系。志载张说推荐许景先撰《睿宗皇帝集序》,序成后大受优赏,才有中书舍人之任命。两《唐书》无许景先撰《集序》事,可据此补入。此后又除侍御史、迁吏部侍郎。

志载许景先与朝贤十人典郡,许景先任虢州刺史。关于任虢州刺史时间两《唐书》均记载在开元十三年,其余十人及任职《新唐书·许景先传》中有详载。志、传载此次十一州刺史由明皇亲自选择,并在洛河边上送行,明皇新自御书诗,诗现存,名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15](P27)。

转歧州刺史。《唐书》对许景先转歧州原因未言,志文提及当时歧州盗窃公行,因择良牧,时许景先在虢州任上政绩出色,“按察使以为本道之最”,因而迁歧州刺史,以挽颓势。许景先开十三年任虢州刺史,以任期三年算,转歧州刺史时间在开元十六年左右。

墓志载自歧州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诰,此历官《唐书》无载,可补入。歧州之任约在开元十六、七年[16](P154),征拜工部侍郎兼知制诰约在开元十七年秋[17](P1071),此次许景先是继开元初再知制诰。开元十八年稍后,由工部侍郎复迁吏部侍郎,旋卒[17](P575)。

三 撰者韩休与志主许景先

撰文者韩休,两《唐书》有传[注]韩休本传分见《旧唐书》卷九八,中华书局,2000年,第2084页;《新唐书》卷一二六,中华书局,2000年,第3498页。,早有词学,以工文辞著称。初应制举,累授桃林丞。景云三年(712)先举文可以经邦科,同年又贤良方正科[18](P187-188),擢授左补阙。后又判主爵员外郎,历迁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至十三年为虢州刺史[16](P814),继任者即是韩休所撰志的志主许景先。在虢州任上一年有余,遇母丧去职,服阕后除工部侍郎知制诰,按守丧三年惯例,时间当在开元十六年。后又迁尚书右丞。新出韩休撰《柳儒墓志》[注]录文见《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65页;拓片见《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大典》,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26页。,署名“尚书兵部侍郎兼知制诰”,此志约作于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另外韩休所撰《许景先墓志》署名“中大夫守兵部侍郎韩休撰”,此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则韩休开元十八年至二十年为尚书兵部郎,二十年兼知制诰。开元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卒,萧嵩举韩休代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休虽以工文辞善称,然为相期间直方不务进趋,颇刚直;十二月转工部尚书,罢知政事。开元二十四年迁太子少师,两《唐书》均言本年封“宜阳子”,实应封“宜阳公”。王维《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载:“时则有太子太师徐国公、左丞相稷山公、右丞相始兴公、礼部尚书杜公、宾客王公,……以诣夫逍遥谷焉。”[注]载《全唐文》卷三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958页。徐国公为萧嵩,稷山公为裴耀卿,始兴公为张九龄,崔公为崔琳,邓公为张暠,武都公为李日韦,杜公为杜暹,王公为王丘。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少师宜阳公”即为韩休。开元二十七年病卒,享年六十八。

许景先与韩休在当时均以文辞著称,均曾知制诰,开元十年敕张说为朔方节度使,往巡五城[19](P2066),时玄宗亲制《送张说巡边》诗,韩休、许景先均有《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之作,开元十年两人在长安,同为京官,俱善文辞。而且韩休与许景先开元十六年前后均曾掌制诰。由此推断两人当是十分熟悉。所以许景先的志文由韩休撰写,与两人同僚及朋友的身份有相当关系。

开元中,许景先与韩休均以文翰见称,并且得到当时文宗张说的赏识。史载张说曾与著名文士徐坚论及当时文士情况,徐坚问及后进词人之优劣,张说曰:“韩休之文,如太羹旨酒,雅有典则,而薄于滋味。许景先之文,如丰肌腻理,虽秾华可爱,而微少风骨。张九龄之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微窘边幅。王翰之文,如琼怀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有玷缺。”坚以为然。[19](P3404)张说尝曰:“许舍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绝之势,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亦一时之秀也。”[19](P3425)

许景先、韩休能与张九龄、王翰并称,足见二人在开元文坛上的地位。许景先《全唐文》存其文两篇,另有文中提到的《移置唐兴寺碑》,《姚崇夫人刘氏墓志》、《萧元礼墓志》、《朱齐之墓志》;《全唐诗》卷一一一录诗三首,《全唐诗补编》录其诗一首。韩休《全唐文》卷二九五录文十篇,另有《许景先墓志》、《柳儒墓志》,《全唐诗》卷一一一收诗三篇,《全唐诗补编》(第814页)录其诗一首。

韩休现存十二篇文章中,四篇制文,谈不上文采。其他亦是骈体文,尤其是《驾幸华清宫赋》、《奉和圣制喜雨赋》、《惠宣太子哀册文》、《许景先墓志》四篇,写得中正和雅,然确如张说所言缺乏滋味,有淡乎寡味之嫌。诗歌四首均是应制之作,富丽堂皇的语言中充满了惯用的粉饰之语,缺少个人性情的流露。然韩文中亦有非常具有滋味之作,如:“《许国文宪公苏頲文集序》,辞笔朗畅,出之疏宕;《梁宣帝、明帝二陵碑》,才调警拔,发以顿挫;骈文得此,亦大手笔。而说谓如太羹旨酒,薄味,殊未为然也。”[20](P278)

参考文献:

[1] 胡可先.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吴钢.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 张乃翥.龙门区系石刻文萃[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4] 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 吴钢.全唐文补遗(第二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6] 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

[7]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8]徐松.登科记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0]钱易.南部新书[A]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小说大观[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1]吴钢.全唐文补遗(第八辑) [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12]吴钢.全唐文补遗(第三辑) [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

[13]王昶.金石萃编[M].北京:中国书店,1985.

[14]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5]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6]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17]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8]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9]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0]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开元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赋与唐代墓志
立足地标,志高中央空调入驻开元名都大酒店
江森自控打造“还木开元·源”环保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