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

2014-11-16赖锦松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质预警毕业生

赖锦松

(广东培正学院 体育部,广州 510830)

当前各项研究均表明近20年我国大学生健康体质状况持续下降[1-2],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近10年先后颁布了多项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相关文件。然而对于全国多数高校来说,为应对扩招带来的诸多人才培养和严峻的就业等方面问题,几乎都忽视和淡化了对大学生的体质要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流于形式,由于监管不力,相关文件也缺乏有效落实。大学生普遍沉迷网络,生活状态紊乱,根本不重视自身体质健康。可以想象,没有牢固的健康意识,不具备良好的体质健康基础,大学生走出校门定难适应快节奏的社会,再受到社会“过劳”工作、不良饮食作息和恶劣生存状态的威胁,出现体弱、肥胖或身体不适症状的平均年龄必将提前[3],有研究已证实大学毕业生“蚁族”群体体质令人担忧[4]。面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大学毕业生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急需解决体质持续下降的危机问题。

1 构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的理论依据

1.1 “预警”的概念

“预警”是指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低危害所造成损失的行为[5]。“预警”的概念产生于50年代冷战时期,当时的预警广泛用于军事情报分析,预测国家可能受到的攻击。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公共事件危机的应急防范,并逐步将“预警”从军事转向社会管理的多个领域,80年代欧洲人最早将“预警”引入人的健康管理。

1.2 体质健康预警

体质健康预警,是针对特定人群或个体,以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系统管理为依据,进行系统化分析和判别体质下降风险的来源、类型、程度和走势,并发出相应的预警警示方法[6]。体质健康预警具有评价、预测和监控的功能,通过测试数据评价、发展趋势预测、管理程序监控,制定采取应对措施促进特定人群或个体关注体质健康,使其加强体育锻炼,最终达到改善体质健康状况的目的[7]。

1.3 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

大学毕业生是即将大学毕业或大学毕业不久的个人和群体。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是在对大学毕业生个体和群体的体质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体质健康危险或弱势状态进行警示的过程[8]。目的是调动大学毕业生个体和群体及高校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资源来达到最佳的体质健康效果[9]。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综合性很强,它需要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相对独立执行,也需要三方协同配合[10],既是对个体的预警,也是对群体的预警,它既具有评价和监督的功能,也具有提供体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的功能。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国民体质健康的发展,其体质健康预警应成为毕业前和就业前的重要考核内容[11]。

2 构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

2.1 高校把关的预警机制

2.1.1 确定体质健康预警流程

体质健康预警流程是直观反映预警操作的程序(图1),它是大学毕业生认识并重视体质健康预警的基础。对于流程的设计要力求优化、高效、可操作性强,也要便于在执行过程中大学毕业生自己掌控、查询、咨询、判断等。该流程针对大学毕业生个体设计,预警所需要的数据均来源于体质健康测试系统,目标是监控毕业生体质健康质量能否达到高校培养健康人才的要求,再根据不合格程度划分等级、指导、重测等手段给予警示,最终达到大学生通过毕业审查。另外制作毕业生体质健康卡并存档,作为用人单位和国家有关部门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资料。

图1 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流程图

2.1.2 获取体质健康测试评价

首先,合理确定测试时间。初次测试应尽量安排在9—10月份,在获得数据评价后,毕业生要认真分析和咨询自己成绩的真实性,可申请个别项目重测。11—12月为被预警的毕业生接收体质健康咨询和提高体质方法的指导时间,通过3—4个月时间的锻炼,来年3月份被预警的毕业生可申请预约补测,补测还不合格者将在5月份最后一次补测,此次测试数据将作为制作体质健康卡和是否通过正常毕业审核的最终依据。

其次,通过相关软件和系统获取体质健康评价。一是完善《标准》,国家应组织专家研究符合我国大学毕业生特点的、覆盖面更广的体测指标,尽力支持不同生理状况的全体毕业生。二是提供必要的查询系统,满足毕业生通过校园网查询读取体质健康测试的评价信息,并定期向全体毕业生开放。对于极少部分身患先天疾病、残疾的毕业生,除严格审核外,要分类参加必要的体质指标测试,同样形成健康卡。

2.1.3 构建体质健康预警对象、内容和方法

体质健康预警的对象应分为两类,即正常身体机能类和非正常身体机能类。

对于正常身体机能的毕业生,通过监测系统获取预警数据,预警方法分为3级:特别严重为Ⅰ级,严重为Ⅱ级,较重为Ⅲ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标示。由于心肺功能是人体从事各种活动的基础功能,所以《标准》总分不合格,肺活量、耐力不合格排在预警首位:此状况说明心血管和肌肉耐力差,机体长时间学习、工作抗疲劳的能力差,存在晕厥、并发症等健康风险;营养不良、瘦弱、肥胖等综合指标低下,将影响人从事活动的精力和体力,因此排在预警次位:此状况说明体质弱势显著,伴随营养不良、瘦弱或肥胖,机体长时间学习、工作存在难适应、易疲劳等健康风险;而其他2项以上体质指标达不到合格标准,将弱化人从事活动的持续能力,因此排在预警第三位:此状况说明体质发展不均衡,机体长时间学习、工作存在身体机能持续弱化的健康风险。

对于非正常身体机能的毕业生,通过特殊体质健康监测获取数据,并严格区分病理类和非病理类,预警方法可根据肢体残障程度、先天脏器不足程度等划分为3级:特别严重为Ⅰ级,严重为Ⅱ级,较重为Ⅲ级。但此类毕业生只做预警记录不作为毕业审核依据。

2.1.4 建立毕业生体质健康资料卡存档

体质健康资料卡是记录大学生大学期间健康测试成绩的资料卡,尤其呈现毕业当年各项指标的情况和综合评价。资料卡应通过相关软件自动生成,将存入学生个人档案,毕业后随人事关系到用人单位,便于相关部门查询。一方面健康卡要如实反映毕业生体质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反映毕业生最佳体质状况,最终生成的健康卡必须经毕业生本人确认后存档。

2.1.5 体质健康预警的后续服务

体质健康预警的后续服务是高校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及时通知、帮助被预警毕业生尽快改善体质的重要环节,它主要涉及体质健康公告、改善体质健康方式咨询和指导性服务。首先,公告是高校要及时公布当年毕业生体质健康整体状况和分类说明被预警学生体质状况,其次,咨询和服务包含医学和体育两方面,应由学校医务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承担,医务部门主要针对饮食、营养、作息、卫生、运动性损伤与疾病的防治等咨询和指导,体育部门主要针对运动方法、频率、时间、强度等康复性或提高性运动处方进行咨询和指导[8],以及对被预警毕业生开展预约复测和分析相关数据等服务,最终帮助被预警大学毕业生尽快改善体质摆脱预警。

2.2 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预警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指主管高校工作的省(或市)教育厅(或局)。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预警是大学毕业生体质预警工作的重要补充。

2.2.1 构建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预警流程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所管辖高校体质健康预警工作进行组织机构、仪器设备、工作程序等进行检查,有效指导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取、抽查和认定监测数据,并深入分析各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毕业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为此首先是组建专家工作组,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抽调本地区高校专家组成;其次是构建相对应的预警流程(图2),一方面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管理实施预警,另一方面对各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分等级实施预警。

图2 教育主管部门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流程图

2.2.2 构建预警内容与方法

2.2.2.1 对各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检测组织管理的预警

预警内容:各高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标准》实施办法、组织测试、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数据的真实性等。

预警方法:专家工作组在各高校组织毕业生体质测试期间进驻指导,随机抽测大学毕业生体质,提取成绩比较分析,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当组织管理内容不符时,教育主管部门将提出预警警示,限期整改,整改期结束还不符合要求的高校将向社会公告。

2.2.2.2 对各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的预警

预警内容:当年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初次测试的合格率。对于当年合格率低于85%的高校给予黄牌预警(一般警告),对于第二年合格率仍低于85%的高校给予橙牌预警(严重警告),对于第三年合格率仍低于85%的高校给予红牌预警(特别严重警告)(表1)。

预警方法:在确定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专家工作组提取各校当年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初次测试的数据和合格率,对未达到要求的高校进行预警,提出整改要求,并向社会公告,对不符合要求的高校亮警示牌,整改期结束仍未达要求的按预警等级进行处罚,对每年都保持大学毕业生《标准》合格率较高的高校给予表彰。

表1 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初次测试合格率的预警、指标状况与情况说明

2.2.3 预警的后续服务

高校主管部门主导预警的后续服务是保障高校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负责的重要环节。主要是跟进监督与指导服务,包括:帮助健全各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开展测试质量监控,保证测试质量;督察数据不准确或者故意弄虚作假行为;对高校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及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对预警期间的高校实行动态监督与服务,对于达到要求的高校及时公布解除预警。

2.3 社会参与的预警机制

社会这里指用人单位。新入职大学毕业生为立足单位往往干劲足、表现欲更强,导致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应酬多、饮食无规律、摄入能量高、运动少等,极易受到肥胖、瘦弱、亚健康等多种潜在职业病的困扰。对此大学毕业生在入职时很有必要接受用人单位的体质健康预警,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体育健康意识[12]。

2.3.1 构建社会参与的预警流程

首先用人单位要认真审查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档案[13];其次要组织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接受岗前培训,开展行业的体质健康教育,提出相关体质健康的具体要求;其三用人单位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体质测试,对达不到行业体质标准的毕业生实施预警,提出改善体质要求;其四评价、公告和亮警示牌,对于限期达不到体质要求的员工进行处罚,甚至除名(图3)。

图3 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流程图

2.3.2 构建行业体质健康的预警(表3)

表2 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指标状况与情况说明

预警内容:对于达不到行业体质健康标准的毕业生给予黄色预警(一般警示),对于第二年达不到标准的毕业生给予橙色预警(警告),对于第三年达不到标准的毕业生给予红色预警(严重警告)。

预警方法:用人单位制定本行业体质健康标准,在本单位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对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结合行业标准,用人单位给予体质健康评价,对未达到要求的个人进行预警,并面向单位公告和处罚。

2.3.3 预警的后续服务

用人单位要重视行业体育文化建设,采用多种方式组织体育活动,如:加大体育与健康宣传报道、组织工间操、开展体育活动、举办体育比赛等,使广大员工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形成珍惜生命、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氛围。也要关心和重视员工的体质健康,尤其重视肥胖人群的体质锻炼[14],将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个人考核指标,并每年公布评估结果,对于达到体质健康要求的员工及时公布解除预警,恢复待遇。

3 构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协同的运作机制

大学毕业生正处在即将离开高校或开始服务社会的重要阶段,面对陌生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预知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等极易忽略体质健康,必须依靠自我重视与外部环境的联动[15]。构建高校把关、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运作机制既是促进各预警机制保持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牢固树立体质健康意识的保障。其内容包括: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

3.1 决策机制

虽然当前《体育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国家出台的有关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文件都是有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导性决策,但现有决策内容的针对性还很弱。很有必要补充出台针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的法律法规,比如:国家立法机构组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法》中研究完善针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相关内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研究明确将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档案列入人事管理规定;党中央、国务院联合教育部研究颁布针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出台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协同预警的相关文件等。

3.2 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实施预警的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积极参与的动力来源。动力机制应包括:国家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市场参与,开发社会各行业的体质健康指标体系;教育部设立专项资金,组织高校与企业联合研发适用于全体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指标、仪器和管理软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预警与管理;出台保障参与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行业权益政策等。

3.3 保障机制

首先是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入职员工的体质健康,成立体质健康专门管理机构为实施预警构建组织保障;其次是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必要的工作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明确责权利,使高校、用人单位按章办事,并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参与预警管理的各方利益;其三是经费保障,国家、地方财政、用人单位、高校都要设立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管理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确保预警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以政策鼓励社会投资、捐助或赞助等。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3]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体质人类学视角[J].体育科学,2011,31(6):87-96.

[4]刘琦,吴宝利,李国政.都市“蚁族”群体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92-94.

[5]关北光.大学生体质状况预警机制与方法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5):123-125.

[6]戴霞,朱琳,谢红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效能的反思与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75-82.

[7]谢红光,戴霞.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理论和预警参数基准的构建及应用[C]//北京: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773-774.

[8]宋卫东.康复运动处方在高校健康弱势群体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23(6):76-78.

[9]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91-94.

[10]韩坤.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认识及其系统干预构想[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2):70-73.

[11]孟庆光,胡国鹏.大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86-89.

[12]徐忠.从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到国民体质下降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73-75.

[13]赖锦松,余卫平,郑如城.我国高校毕业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95-597.

[14]张平,陈善平.肥胖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以西安市知识分子为例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89-92.

[15]宋鑫,肖林鹏,郇昌店.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体系的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79-82.

猜你喜欢

体质预警毕业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