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的《商品管理实务》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4-11-16高丽娜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辽宁丹东118009

物流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学岗位实训

高丽娜(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珠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教职成 [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缩短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距,而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恰恰契合了教育客户——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对教育的诉求。因此,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利用校企合作机制,设计与开发工学结合课程,课程内容体现教育的职业性,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学院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 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它是指学习中融入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其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方式强调在学习阶段引入工作,让学生不但借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丰富工作经验,学会交流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可以说“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有效融合。

2 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伴随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目前仍较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活动仍不能契合市场需求,这就使得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实践经验,最终导致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

笔者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物流产业发达省市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物流相关企业的物流部门进行考察调研,同管理人员深度访谈;追踪行业最新动态;进行国内大型招聘网站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统计分析;融合《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物流专业就业领域及工作岗位群,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覆盖会计、电子商务、生产运作、市场营销和连锁经营等领域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营销、连锁经营”等岗位群,而这类岗位要求从事物流领域工作的人员除具备非常专业的物流知识,如仓储、运输、配送、搬运加工、流通加工、货运代理、报关、报检外,还要熟知电子商务运营、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物流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纵观这些岗位及其能力要求,不难发现,每一个岗位无不与货物、商品打交道,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与商品运作有关技能的商品管理实务课程正是应时而出。课程开发的功能决定了此门课程为学院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技能,开拓学生的就业领域,而以往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仍沿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多,实践教学少,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填鸭式接受,学生的培养与岗位需求不一致。而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恰恰是解决目前课程现状的有力方向,因此,基于工学结合进行该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课程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为核心,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对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共同制定《商品管理实务》的课程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能辅助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搬运加工、流通加工、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作业的能力,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物流成本控制”等运营活动和进行“商品检验作业、商品品类管理作业、商品的养护和日常运营中商品流管理”等作业的能力,实现商品在物流领域以及分销领域“优质优量”的流通。课程据此设计了五个工学结合任务,分别为:①商品检验;②商品的品类管理;③商品的养护;④商品流管理;⑤商品运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任务所需要必备的能力在每个项目下面设计学习子情景即具体的学习任务,其中第五个任务为综合演练任务,教学任务来源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任务,实现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岗位技能。见表1所示。

在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达到1:1,保证职业通用能力训练,突出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在商品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实践中,体现课程的职业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以适应社会需求。本课程经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校中厂”的课程实施条件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分院经过多年的努力,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实现厂校合作,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实施“既是企业又是学校、既是车间又是课堂、既是师傅又是老师、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生”的“校内企业教学车间”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以往工学结合教学中厂校之间的“目标、利益、地域、规模、时间”等瓶颈。

自2005年,学院立足丹东,侧重辽宁,先后与辽宁宝华集团、沈阳全程德邦物流有限公司、SK物流配送中心、顺丰快递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分别与北方黄金珠宝学院筹建的学院实训超市及顺丰快递成立“校内企业教学车间”,是由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投入资源和设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积极性和深度,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任务为载体,分段实施、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剧本式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作为商品管理实务课程的主要实训、实习、顶岗的基地——学院实训超市和顺丰快递校中厂,设计为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学生在这里真实体验和参与到超市和快递企业的物流业务,实行轮岗实习,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吻合。通过试岗实练,学习即工作,任务即生产,实践即作业,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多年来培养了一千余人连锁物流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

表1 学习情景设计表

5 工学交替的三阶段课程实施

识岗阶段,上好商品管理实务的第一次课,将学生带到物流超市生产车间,现场观摩,由企业管理人员负责讲授超市日常生产运营活动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职责,使学生对商品日常运营作业有个感性的认知,在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等的职业素养。

顶岗阶段,根据课程的四项工作任务,对接超市和顺丰快递“校中厂”的岗位,在每一子情景理论经验知识基础传授之后,配合超市在岗工作人员完成对应的超市运营作业,并反复操作,直到孰能生巧,最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并以小组形式汇报实习体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运营的核心技能,并熟悉工作岗位,从而保证学生具备物流专业岗位群的实际操作能力。

上岗阶段主要是针对第五个工作任务,在前四个工作任务实习完毕,学生已经对超市的日常运营活动有了一个全面的掌握,具备了超市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实施第五个工作任务,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中厂”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以对前四个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训练,实现学生由操作层向日常运营管理层的拓展,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物流、商务运营简单方案的策划、实施和管理等能力,初步具备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6 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它是指学习中融入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劳力上劳心”。实践表明,这种课程设计方式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和契合企业的需求。

[1] 路建彩.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应把握三个关键环节[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2,10.

[2] 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11.

[3] 陈兵,刘旻,徐博.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21-122.

猜你喜欢

工学岗位实训
盐工学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工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