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类视野下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构建
2014-11-15周瑞程绩李经纬
周瑞 程绩 李经纬
摘 要: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分层分类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需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年级层次、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三个维度建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三维模式,充分考虑人才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从而适应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分层分类 第二课堂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内涵式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不但要满足外部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要满足受教育者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使高等教育为人的健康成长服务。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有了新的定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已经非常明显,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多样化,在尊重学生的现有基础、成长经历、特点、特长与其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人才的个性化、多样化培养,也即是实现人才的分层分类教育。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能够实现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成长环境,其个性、特长、爱好是多样化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基于此,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便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实践证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手段,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的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构建
在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思想指导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高校学生因为年级层次、专业方向及发展规划的不同,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三个维度分别考虑,已便取得“因材施教”的活动效果。
(一)分层教育与分类指导的三维活动模式
1.以年级层次为主线,分层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可以将大一称为新鲜迷茫期,大二、大三称为成长发展期,大四称为成熟蜕变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分为认知与探索、定向与选择、能力提升、实现与启动四个阶段。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涯规划的过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阶段。因此,在活动的设计上应该以年级层次为主线,一年级以立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年级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学习基础,培养综合能力;三年级以专业教育和分类指导为重点,加强专业学习,注重个性化指导;四年级以职业教育和通达教育为重点,引导角色转换,顺利走向社会。
活动内容根据大学生年级层次的不同来设计,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需求,协助做好大学生从适应学校到做好顺利走向社会的转变,为大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提供质量保障。
2.以专业方向为基础,分类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课堂学习于实际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以专业为基础,合理地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这样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专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社会实践纳入第二课堂活动规划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全面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
3.以发展规划为主线,分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它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的过程。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受到了外界环境、自身条件和时代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适当调整的一个过程。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为今后就业制定的方向,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手段。生涯规划跨越了年级与专业的限制,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注意活动对象的多层次性。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专业方向、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好全年的规划。基于不同的需求和活动的效果,活动的参与对象应当灵活。为此,可设计针对年级层次、专业方向的必修活动和针对发展规划的选修活动,并将活动参与和实践课程的学分联系起来。学生有针对性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变“被活动”为“要活动”,活动的本质才能得以体现。
1.针对年级层次、专业方向的必修活动。从刚进校的新生抓起,将抓养成、树学风、明纪律作为一年级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线;将专业发展、诚信教育和学生党员的培养作为二年级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线;将创新能力、实践锻炼、技能提升作为三年级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线;将就业、创业、考研作为四年级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线。必修活动学生的参与面广,活动形式应尽量丰富,参与方式应尽量灵活,活动质量必须有所保障。
2.针对发展规划的选修活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规划方向主要是专业方向职位、公务员、选调、考研四大类。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上,考虑到职业发展方向的类型,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关类别的活动,利用专家同行讲解、组内交流与实践等形式了解职业发展前景与应对策略。
三、活动开展的价值与意义
(一)在分层教育分类指导视野下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对第一课堂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将第一课堂知识加以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第一课堂在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战略的有力载体。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关注了学生的类别差异,活动的设计尽可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相关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为今后进一步走向社会做好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奠定基础。
(四)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极高的参与度与较好的活动效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活动开展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以往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文体活动、讲座等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灵活活动形式,如增加室外活动的比重、努力创造校外实践锻炼的机会等。
(二)活动针对性有待提高
本文仅讨论了从年级层次、专业类别和职业规划三个维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事实上,学生的层次是多维度的,在活动中能够实现的分层教育和分类指导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努力方向。
(三)进一步打造精品活动
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是实现活动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途径,活动本身的质量则是活动能够得以延续的前提。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归纳总结,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反思,将活动不断完善,减少数量,保证质量,结合专业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2]陈道发,闵闽.浅析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
[3]张德高.分层分类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