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
2014-11-15钱海娟
钱海娟
摘 要: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伴随成长所获得的一种身心持续愉悦体验,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发展,还关系到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本研究从社会、幼儿园、幼儿、家长和教师自身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完善职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幼儿园的内部管理,营造和谐氛围;为幼儿教师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勤于学习,充实自我等。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幸福感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马克思则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则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表现为精神获得满足。综合两种解释,幸福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生活、境遇称心如意,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而幸福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以挖掘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个体或群体在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教育情境中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职业理想、发挥潜能并伴随着自身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而获得的一种持续的身心愉悦体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不但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幼儿教师以更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幼教工作。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仅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个人问题,还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及幼儿教育本身意义的实现。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状况不但对维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增强幼儿园管理工作与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现状,应该引起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的思考。现从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及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的认同程度。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社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幼儿教师。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史尽管有一百多年,但直到现在,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替代和延伸,外行人很难肯定幼儿保育与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很难认同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即便是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也对这种现状的缓解微乎其微,这种误解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形象面临长期的挑战。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之间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产生内心的角色冲突,丧失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一方面学生年龄越小,教师工作时数越长,待遇越低,社会地位越低,另一方面学生年龄越大,教师授课时数则越短,待遇越高。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而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幼儿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但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工资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幼儿教师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反而普遍降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相当部分的幼儿教师成为弱势群体,陷入了生存困境,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二)幼儿园因素——园领导的赏识。
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领导对职工的态度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幼儿园管理模式包括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是一种规章制度管理,属于刚性层面的管理;人本管理则是一种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柔性层面的管理。如果幼儿园管理完全采用科学管理,管理者控制教师研究的自主权,限制教师培训和进修的资格,管理缺乏人性化,幼儿教师就会产生强烈的被控制感觉,缺乏心理自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幼儿教师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园领导对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领导的认可,与其说是表扬,不如说是肯定职工存在的社会价值。曾有教师说:“受到赏识的教师的笑容是甜蜜的,不被理睬的教师的笑容是淡淡的,受到指责和打击的教师的笑容是苦涩的。”毋庸置疑,幼儿教师的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赏识的鲜花,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鼓舞和自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受到园领导肯定和支持的幼儿教师充满自信、情绪饱满、精神愉快。精神愉快就会产生十足的自信力量和强烈的发展欲望,从而不断激励幼儿教师开拓进取,创造业绩,完善人格,这个自身力量增长的过程就是幼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三)幼儿因素——幼儿的爱与关心。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是一群懵懵懂懂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幼儿的爱、幼儿的天真无邪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在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真诚的爱回报老师。对于教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时,孩子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给幼儿教师带来快乐。一位教师曾说:“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我努力地付出,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孩子,只为能在每天清晨听到他们甜甜的问候。”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部分幼儿教师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爱孩子和孩子的爱。但正是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是一个脆弱急需保护的群体,从而给幼儿教师带来许多工作压力。
(四)家长因素——家长的认可和肯定。
家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是幼儿教师工作质量的直接肯定者。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动教师的心。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意味着相信教师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和报偿。这种被承认、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一位幼儿教师有这样的感受:“工作这么辛苦,有幸福感,因为家长对我特别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搞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的工作后,提出了赞扬和各种建议。老师做出什么事,家长都记在心里,过了许多年,家长见到老师后还很客气。家长愿意跟我交流,把我看做是可以信赖的人,一位真正的老师。”但是,有些家长要求苛刻,期望过高,只要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一点“问题”就要找老师和幼儿园负责。长此以往,幼儿教师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成了家长的佣人、幼儿的保姆,对工作失去热情,渐渐丧失职业幸福感。
(五)教师自身因素——自身的成就感。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如何,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是否有成功感,这些都会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每一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价值,拥有不同的视角关注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及教育家把教育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他们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幸福、品味幸福,像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等,他们就认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工作才是享受,而不是枷锁。一旦一位幼儿教师到了仅仅靠毅力工作,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时,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师才能拥有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成功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水杯,成功地组织好一堂语言活动课,成功地探索出幼儿内心世界的奥秘,成功地解决幼儿间的矛盾冲突,内心都会无比快乐。伴随着教学的成功,幼儿教师会觉得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从而对工作产生满足感,而职业幸福感来自职业的满足感。因此,幼儿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影响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否。
二、如何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完善职业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国拨经费仅占幼儿教育经费总数1.3%左右,不但远远低于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而且远远低于对其他非义务教育的投入。现阶段,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的事实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同。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政府职责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待遇与地位”。物质条件的需求是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回避教师的物质报酬、空谈教师神圣的奉献精神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足取的。
虽然没有文件规定幼儿教师的退休年龄,但是其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年龄是趋向于年轻化的。那么幼儿教师到了一定年龄出路在哪儿呢?目前许多教师自谋出路,另一些转为保育员,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得到晋升、转到行政岗位。幼儿教师前途的不确定性使教师们认为这是一个并不稳定的工作,容易产生焦虑。为了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及优秀人才加入幼教事业,国家必须着力完善幼儿教师的职业保障机制。有了一定的保障,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并为自己未来的目标不断努力钻研、提高素质,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幼儿园应完善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又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个体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再加上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压力就会缓解。反之,如果个体不能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且周围没有可以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不能使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使个体持续处于压力状态之下。因此,幼儿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一个可资求助的社会支持系统,调控职业压力,有助于幼儿教师压力的缓解,从而提高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三)加强幼儿园的内部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应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幼儿园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强化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园内保障系统。首先,要赋予幼儿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幼儿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幼儿园的决策,教师也就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见解,并且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幼儿园决策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幼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幼儿教师心理满意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这就要求幼儿园领导对教职工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让每个教职工都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效,并对好的行为、好的结果及时给予肯定奖励。另外,还要为幼儿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行政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压力,诸如各类检查、评比、排名,一次次的比赛、周考、月考等,使教师整天疲于奔波,看似管理上的“效率主义”反而导致教师工作的无效率,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阻碍了教师的幸福感。在幼儿园管理中,领导是否愿意倾听教师的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积极支持教师的研究、善意批评教师的不足、长远考虑教师的发展、定期组织教师的娱乐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四)为幼儿教师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
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可能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一般都建立在他人认可的基础上,特别是靠“获奖”这一途径。因此,如何让不同特长的教师都有展示自己和获得奖励的机会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成就感提升职业幸福感。教学中的成就感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下幼儿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幼儿的变化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更能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外出进修学习或是参观考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还可以幼儿园自身实践为基础,通过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沟通、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来提高职业幸福感。
(五)勤于学习,充实自我。
教师应该多读书,读书能够丰厚教师的底蕴。读书,可以开发教师的智慧;读书,可以增长教师的学识;读书,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享誉海外。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做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或回答让孩子不满足,他们会非常失望,如果经常出现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美丽。
教师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真切地感受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有成就感。把幼儿教师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全社会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方红.浅析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教育导刊,2006,11.
[2]孟戡.提升职业幸福感 促进新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农业考古,2010,8.
[3]王华.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费导刊,2007,12:156-157.
[4]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165.
[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人民教育出版社,128-129.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3XSYK051);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SGH12366);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JK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