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人“绅士风度”中的鬼把戏

2014-11-15紫蓉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伦敦

紫蓉

公元前43 年,罗马帝国入侵大不列颠岛,后来修建了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并把这里称为“伦底纽姆”——这就是日后大英帝国首都伦敦最早的雏形。16 世纪以后,随着大英帝国的快速崛起,伦敦的规模也高速扩张,近几百年来,一直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如今的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城市里使用的语言超过300 种,众多民族、宗教和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但即便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肤色和信仰的人,只要能住在伦敦,都带有发自内心的骄傲,就连网络上也有攻略指导人们“在伦敦怎样装成伦敦人”……

几百年不变 恪守传统的“约翰牛”

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街楼密集,各色人等熔于一炉,经过2000 年的社会变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品质和特点与其他国家和其他城市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伦敦人的精神象征动物是“约翰牛”。牛的特征之一是保守、固执,这正是伦敦人最显著的性格特征,他们恪守传统,非常怀旧,给人一种“固执死板、不愿变通”的印象。那一座座外壁已有些变色发黑的老基督教堂、那坐落在泰晤士河边的古堡式的伦敦塔、那直径2.8 米的旧式钟面的大本钟,无不昭示着他们一直固守的传统风格。

伦敦街头那些红色的老电话亭、红色邮箱,已有近百年历史,即使已经摇摇欲坠,也没有更换新的。人们手上永远拿着可以当拐杖的大雨伞,身上披的是粗呢大衣,脚上穿的是“惠灵顿”皮靴……这些行头是伦敦人记忆中不可替代的“标准打扮”。再看看伦敦的古建筑,从罗马时代开始,直到21 世纪,建筑风格琳琅满目,整个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炸毁的建筑,在战后重建时也是“整旧如旧”,同样为的是“延续传统”的怀旧精神。

在社会行为中,同样能看到伦敦人根深蒂固的怀旧精神:议员们头上古老的大礼帽、法官出庭时必须戴的假发套,还有皇家仪仗队士兵的那顶黑色羔皮高帽,就好像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换过……

虽然伦敦人的保守常被世人调侃,但他们却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事方式最好、最合理。有人说,英国人需要20 ~ 40 年的时间才能接受美国人发明的新事物,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当美国人发明中央空调的时候,很多伦敦人也以对身体有害为由,拒绝接受这种新玩意,而是固执地沿用古老的壁炉。直到现在,英国也没有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制长度单位,而是恪守着英制长度单位,就连货币单位,也是直到1971 年才改为十进制……

“墙高出睦邻” 追求自由的孤傲

在伦敦人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我的家就是一座城堡,风可以进来,但未经我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女王也不许进入。”许多人搬进新居时,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房子四周围上栅栏,把自己与邻居和外界隔开,并挂上“不可擅入”的牌子。有一句英语谚语恰好体现了伦敦人这种特性:“墙高出睦邻”——在信奉“远亲不如近邻”的中国人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伦敦人非常重视个人隐私,所有法律之外的空间都属于自己,绝对不会轻易允许他人碰触。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大家都会尽量与陌生人隔开一个座位,所以在伦敦的电影院里,除了情侣,几乎每个人身边的座位都是空着的。

因为太过强调独居的“自由”,所以伦敦人也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孤傲性格。他们不愿和别人多说话,即使跟人聊天也很少谈论自己;他们高兴时不会喜形于色,悲伤时也不会愁容满面——喜怒哀乐都不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在早晨上班的地铁中,人们往往都只看自己的报纸,彼此不怎么说话,下车后,也是各行其道。更有甚者,在一起工作了几年的同事,还不知道彼此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等情况,因为他们从不谈论这些事情。

一位经常来往欧美的商务人士说,在乘坐国际航班的时候,如果旁边坐着一个纽约人,他在几个小时里可能把祖宗十八代的事情都告诉你,但如果是一个伦敦人,你听到的多半只是一声礼貌的招呼,最多谈论几句天气,然后就安静地独自看报纸、听音乐了,出门在外的伦敦人,一般不会跟身边的陌生人夸夸其谈。

无论在什么地方,伦敦人只要一坐下来,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报纸默默阅读。想要快速了解一个伦敦人,则要从他(她)手里的报纸去推测,往往八九不离十:看《每日电讯报》的,多是老一辈的保守主义者,他们把板球比赛看得比家庭还重,他们上一次真正开心的时刻,是诺曼底登陆的那天;看《泰晤士报》的,很可能是政治家或企业精英,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宽容和蔼的微笑,好像没什么事能让他们急躁或愤怒;看《独立报》的,往往是接受过多教育又有轻度抑郁的失意者,他们是真的非常担忧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雪融化等环境问题;看《每日邮报》的,主要是家庭主妇,她们最怕的是房价上涨,最钟爱的是撒切尔

夫人的言行、天才宠物的故事和乔治·克鲁尼的新闻;《太阳报》则深受劳动阶层中的保守分子喜爱,他们热衷于阅读包含各种劲爆消息、八卦绯闻的报道,此类小报无论抓住什么话题都会直击痛处,毫不手软,无论话题涉及的是政治、足球,还是袒胸露背的女人……

“绅士风度”是习惯 经常露出“抱歉”的神态

说到“绅士”,人们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伦敦人——没错,伦敦人向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印象中,伦敦人几乎个个西装革履,衣饰整肃,头发和胡须修剪得一丝不苟,无论会谈还是用餐,总是腰板挺直,正襟危坐,即便有时翘起二郎腿,也是标准的英式二郎腿(即一条腿的膝弯搭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而绝不采取美式(即一条腿的小腿部分横搭在另一条大腿上)。但表面严肃的伦敦人并不缺乏幽默感,相反,幽默往往会被视为最具魅力的社交表现。在伦敦人看来,善意地取笑别人或自我嘲讽,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种风尚至少已经被推崇了好几个世纪。

或许正是因为“绅士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伦敦人非常注重文明语的使用,一直都要努力保持一种讲礼貌的绅士形象。他们一般不会强人所难,如果非得如此,他们也会说得非常客气,诸如:“I know the trouble I am causing you,but would you mind…?”(“我知道我在麻烦你,你介意吗……?”),或者“I don't really like to ask you,but…”(“我真的不想麻烦你,可是……”)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麻烦别人,通常先说“excuse me”(“劳驾”),如果无意识地干扰了别人,也会第一时间说“sorry”(“对不起”)。要求别人重复,一般不说“what?”(“什么?”)而是说“pardon”或“sorry”(“请再说一遍”)。“please”(“请”)和“thank you”(“谢谢”),则是经常挂在嘴边的用语。

正是这样时刻注重文明礼仪的习惯,让伦敦人经常都带有“抱歉”的神态,这看上去令人困惑,似乎很不合常理,因为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道歉:撞到你、被你撞到、掉了东西、想要插话、慌慌张张、表示不同意、与你擦肩而过、听不清你说话、听得十分明白却没想到合适的内容回应……每当这些时候,他们总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I'm sorry……”(“很抱歉”)。

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嘴上说“不好意思”,绝不表示这个人真的觉得过意不去。他们时常把道歉挂在嘴边,是为了掩饰他们的真实感受,让外人都看不透自己。如果你感谢一位伦敦人的时候他对你说:“那事儿不值一提”,很有可能他的本意是“请继续感谢我”;如果一个伦敦人说“我不是要故意搞笑,但是……”那么,这就可能是社交场合中不宜话题即将登场的前奏……

一种崇尚自由,而又坚守传统的“守护者”形象,就这样被伦敦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伦敦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魅力之一,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想要“在伦敦装作伦敦人”。一位名叫撒缪尔·约翰逊的英国作家说:“如果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么他就厌倦了整个生活”,因为“伦敦可以包容一切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伦敦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跟着米乐游伦敦⑤
跟着米乐游伦敦④
艰着米乐游伦敦③
跟着米乐游伦敦②
伦敦翻转
最热闹一届伦敦马拉松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伦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