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效果分析

2014-11-15张标张俊玲

中外医疗 2014年16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分析

张标+++张俊玲

[摘要] 目的 对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 结果 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知识正确率平均为59.65%,干预之后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众媒体;在个别传播途径以及其他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结论 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操作简便,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婚检;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42-02

艾滋病性病在中国开始从暗娼、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和传播,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流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并具有有效性的艾滋病性病治疗药物,也没有相关方面的预防疫苗。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主要是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观念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HIV感染发生的主要年龄是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群[1-2],加强对于该人群的艾滋病性病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年龄22~58岁,95.6%(1 606名)年龄在22~32之间,其他的年龄分布在33~58岁范围内,文化程度具有普遍性,初中学历、高中学历、职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等,职业具有多样性,其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为35.83%,其他主要有公司白领、办公人员、销售人员、经理主管等。干预前后的有效问卷共有1 680份,干预前共712人,其中男性355人,女性357人,干预后共968人,男性486人,女性482人。干预前后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的内容 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艾滋病性知识的获取来源;能够接受的艾滋病性病教育方式,等方面。

1.2.2 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咨询、专家讲座、播放VCD、宣传资料以及小品表演等方式。

1.2.3 问卷设计调查 根据干预内容的需要以及有关文献和预调查结果,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熟悉干预内容的专业人员,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就同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性病知识的获取来源等,问卷以回答正确与否进行评分。调查采取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当场填写并回收。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将有效的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for windows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性态度以及性行为比较

在调查人群中,有57.4%的男性表示接触过黄色录像或者刊物,女性只有29.8%表示接触过;70.4%的男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83.6%的女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在干预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艾滋病性病知识来源统计结果

婚检人群中,有87.4%的人表示有从广播、电视、录像、影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69.3%的人表示有从杂志、报纸、书籍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36.7%的人表示有通过上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7.6%的人表示有参与这方面的讲座和课堂教育,有32.6%的人会与朋友和同事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2.3 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分差异比较

在干预前的调查中,平均知识均分为59.65分,干预之后为88.73分,经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之后,该婚检人群在性病的认知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4 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带有恐惧感,34.65%表示不敢与他们有任何方面的接触,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71.43%表示不用隔离艾滋病性病感染者,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艾滋病性病人群进行安全距离的接触、沟通和交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73.45%表示婚检应该进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测,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92.6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35.34%表示不会向社会公开艾滋病性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83.78%,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分析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