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分析
2014-11-15成友军郭旭东王金伟
成友军++++++郭旭东++++++王金伟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
[关键词] 脑肿瘤;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73-03
脑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占全身肿瘤的4.8%~5.6%左右;脑肿瘤的发生于遗传、化学、物理等因素有关。脑部肿瘤会导致颅内压的上升,进而使得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中枢神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十分有必要。常规的开颅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缺陷,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脑肿瘤的治疗临床意义显著。目前,伴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普及[1],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应用,疗效确切,弥补了常规开颅手术的缺陷,为进一步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在该院2008年3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经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确诊。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4±8.3)岁;肿瘤部位:额叶15例,顶叶13例,丘脑3例,颞叶2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2 cm×2.0 cm×2.5 cm;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9±8.6)岁;肿瘤部位:额叶14例,顶叶16例,丘脑2例,颞叶1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1 cm×2.2 cm×2.6 cm;患者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觉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将肿瘤与肿瘤邻近的病变组织切除,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护周围正常的神经组织,将切除的病灶送检。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选择北京智鼠多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DB049型脑立体定位仪,对患者颅脑进行扫描,确定手术步骤和方案,局部麻醉后安装导向系统与定向仪,确定手术开颅点,显微镜观察下剪开硬膜,将病灶切除后,进行止血、缝合操作。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应用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应用C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存活率和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存活率和复发率比较[n(%)]
2.2 预后情况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 讨论
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近些年脑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与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脑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发现十分关键,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痛、眼花、耳鸣、癫痫[3]等症状且不断加重时,及早就院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7%与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ADL评分、CCS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其在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与龙新泉[5]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的优越性。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规的开颅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有病灶残留,使得术后的复发率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逐渐降低[6]。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肿瘤的病变情况,让医务人员充分掌握脑组织结构和病灶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部神经的损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7],也利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并且能够减少病灶残留的发生,降低术后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隗世波.显微手术治疗44例脑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82-83.
[2] 郭效东,王本瀚,张长远,等.立体定向联合术中皮层电极、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6):552-555.
[3] 潘绍宏,赵爱民.老年癫痫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92.
[4] 郑虎林,白正忠,高建忠,等.脑胶质瘤135例微创显微手术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57-1258.
[5] 龙新泉.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89-90.
[6] 易琛浩.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29-30.
[7] Beltagy M A,Aggag M,Kamal M.Rol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n resection of pediatric brain tumors[J].Childs Nerv Syst,2010,26(9):1189-1193.
[8] 史承勇.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77-7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
[关键词] 脑肿瘤;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73-03
脑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占全身肿瘤的4.8%~5.6%左右;脑肿瘤的发生于遗传、化学、物理等因素有关。脑部肿瘤会导致颅内压的上升,进而使得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中枢神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十分有必要。常规的开颅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缺陷,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脑肿瘤的治疗临床意义显著。目前,伴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普及[1],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应用,疗效确切,弥补了常规开颅手术的缺陷,为进一步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在该院2008年3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经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确诊。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4±8.3)岁;肿瘤部位:额叶15例,顶叶13例,丘脑3例,颞叶2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2 cm×2.0 cm×2.5 cm;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9±8.6)岁;肿瘤部位:额叶14例,顶叶16例,丘脑2例,颞叶1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1 cm×2.2 cm×2.6 cm;患者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觉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将肿瘤与肿瘤邻近的病变组织切除,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护周围正常的神经组织,将切除的病灶送检。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选择北京智鼠多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DB049型脑立体定位仪,对患者颅脑进行扫描,确定手术步骤和方案,局部麻醉后安装导向系统与定向仪,确定手术开颅点,显微镜观察下剪开硬膜,将病灶切除后,进行止血、缝合操作。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应用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应用C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存活率和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存活率和复发率比较[n(%)]
2.2 预后情况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 讨论
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近些年脑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与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脑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发现十分关键,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痛、眼花、耳鸣、癫痫[3]等症状且不断加重时,及早就院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7%与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ADL评分、CCS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其在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与龙新泉[5]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的优越性。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规的开颅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有病灶残留,使得术后的复发率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逐渐降低[6]。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肿瘤的病变情况,让医务人员充分掌握脑组织结构和病灶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部神经的损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7],也利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并且能够减少病灶残留的发生,降低术后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隗世波.显微手术治疗44例脑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82-83.
[2] 郭效东,王本瀚,张长远,等.立体定向联合术中皮层电极、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6):552-555.
[3] 潘绍宏,赵爱民.老年癫痫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92.
[4] 郑虎林,白正忠,高建忠,等.脑胶质瘤135例微创显微手术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57-1258.
[5] 龙新泉.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89-90.
[6] 易琛浩.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29-30.
[7] Beltagy M A,Aggag M,Kamal M.Rol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n resection of pediatric brain tumors[J].Childs Nerv Syst,2010,26(9):1189-1193.
[8] 史承勇.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77-7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08年3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
[关键词] 脑肿瘤;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73-03
脑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占全身肿瘤的4.8%~5.6%左右;脑肿瘤的发生于遗传、化学、物理等因素有关。脑部肿瘤会导致颅内压的上升,进而使得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中枢神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十分有必要。常规的开颅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缺陷,因此探索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脑肿瘤的治疗临床意义显著。目前,伴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普及[1],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逐渐应用,疗效确切,弥补了常规开颅手术的缺陷,为进一步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择在该院2008年3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经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确诊。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1.4±8.3)岁;肿瘤部位:额叶15例,顶叶13例,丘脑3例,颞叶2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2 cm×2.0 cm×2.5 cm;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0.9±8.6)岁;肿瘤部位:额叶14例,顶叶16例,丘脑2例,颞叶1例;病灶平均大小为2.1 cm×2.2 cm×2.6 cm;患者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癫痫、视觉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将肿瘤与肿瘤邻近的病变组织切除,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保护周围正常的神经组织,将切除的病灶送检。观察组则通过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选择北京智鼠多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DB049型脑立体定位仪,对患者颅脑进行扫描,确定手术步骤和方案,局部麻醉后安装导向系统与定向仪,确定手术开颅点,显微镜观察下剪开硬膜,将病灶切除后,进行止血、缝合操作。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和肿瘤的复发率;应用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应用C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存活率和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存活率和复发率比较[n(%)]
2.2 预后情况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CCS评分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3 讨论
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近些年脑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与人们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密不可分,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脑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发现十分关键,日常生活中出现头痛、眼花、耳鸣、癫痫[3]等症状且不断加重时,及早就院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4]。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7.9%、术后的复发率为1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7%与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ADL评分、CCS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其在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与龙新泉[5]等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了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的优越性。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常规的开颅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大,而且容易有病灶残留,使得术后的复发率高,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率逐渐降低[6]。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肿瘤的病变情况,让医务人员充分掌握脑组织结构和病灶的关系,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脑部神经的损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7],也利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并且能够减少病灶残留的发生,降低术后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在脑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隗世波.显微手术治疗44例脑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82-83.
[2] 郭效东,王本瀚,张长远,等.立体定向联合术中皮层电极、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功能区皮层下小肿瘤性癫痫[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6):552-555.
[3] 潘绍宏,赵爱民.老年癫痫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92.
[4] 郑虎林,白正忠,高建忠,等.脑胶质瘤135例微创显微手术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57-1258.
[5] 龙新泉.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89-90.
[6] 易琛浩.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29-30.
[7] Beltagy M A,Aggag M,Kamal M.Rol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n resection of pediatric brain tumors[J].Childs Nerv Syst,2010,26(9):1189-1193.
[8] 史承勇.显微外科治疗丘脑肿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77-78.
(收稿日期:2014-04-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