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叉神经痛应用微血管减压或并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11-15岳四海张宏凤赵重庆

中外医疗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岳四海++++++张宏凤++++++赵重庆

[摘要] 目的 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MVD治疗,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经2年随访,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69-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脑神经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中有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且右侧疼痛率比左侧高[1]。为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该院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治疗时,选取2008年3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观察组给予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其中观察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8~78岁,平均(56.4±3.2)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16.3±2.4)年;右侧疼痛71例,左侧疼痛49例;将肿瘤患者、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将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MVD治疗:在全身麻醉下在患者耳后发际取内斜切口作手术入路,在横窦下乙状窦后作小骨窗开颅,直径为2~3 cm,将硬脑膜打开,在显微镜下,在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厚度为0.3cm)。当患者脑部有蛛网膜局部粘连时,剪开粘连蛛网膜并将之剥除,对束缚的三叉神经予以松解。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MVD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患者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后,于显微镜下将三叉神经感觉根后外侧宽约1/3~1/5处锐性切断。

1.3 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彻底消除;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有显著缓解;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未见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利用BNI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进行判断:Ⅰ级:患者无疼痛症状,不需服用药物治疗;Ⅱ级:偶尔有疼痛,不需进行药物治疗;Ⅲ级:患者时有疼痛,经药物治疗可予以控制;Ⅳ级:患者有间歇性疼痛,经药物治疗有一定缓解;Ⅴ级:疼痛剧烈,经药物治疗无效,以Ⅰ级、Ⅱ级、Ⅲ级为疼痛消除,分析两组疼痛消除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4例,一次性眩晕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3例,一次性眩晕4例,术后定向力下降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均展开2年随访,对照组Ⅰ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疼痛消除率为76.67%;观察组Ⅰ级26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2例,疼痛消除率为91.67%;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推断其发病原因为神经根受到周围血管压迫、局部蛛网膜发生粘连增厚,致使三叉神经脱出髓鞘,造成三叉神经痛[2]。自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人们认识的200多年来,其临床诊断已形成了一套完善体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MVD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4],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3%~94%左右。已有报道揭示,MVD在对三叉神经痛发挥显著疗效基础上不会给三叉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可对神经重要功能予以保留,促使70%左右的患者实现10年缓解,尤其是在单纯I支年轻患者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然而也有报道显示MVD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在远期疗效上不够理想。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手术时,Jannetta等强调微血管减压是对血管进行相应处理的手术,需将三叉神经自出脑干位置至进至颅底的全部责任血管和神经分离,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手术中需对小脑造成较多压迫,对分离难度较大的小血管需展开更多触动、剥离或牵拉,同时还会对患者听觉神经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对于不能展开MVD手术治疗的患者,不需在上述区域内展开过度暴露或分离,以免造成不必要创伤。PSR是三叉神经痛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既可对患者疼痛症状予以解除,同时也可对运动根、感觉根第一支加以保留,不会影响到患者咀嚼功能与眼部感觉功能。然而已有临床实践证实,单纯PSR手术因会对神经造成较大损伤、复发率较高而应用受限。而采取MVD联合PSR进行治疗,可将患者脑部责任血管推离于脑干区域,可有效解除血管给三叉神经根部造成的压迫,能够有效避免PSR的弊端。同时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经将部分感觉根切除,可对感觉根病理改变处予以消除,对患者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MVD。在该研究中,通过对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展开相应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2年随访时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揭示MVD与PSR联合应用,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MVD。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MVD与PSR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红雯,姜宏志,袁庆国,等.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06-507.

[2] 练状,魏毅玲,吴晓霏,等.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81-82.

[3] 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9):538-539.

[4] 程志华,郭智霖.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无效的原因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20(4):229-230.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MVD治疗,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经2年随访,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69-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脑神经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中有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且右侧疼痛率比左侧高[1]。为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该院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治疗时,选取2008年3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观察组给予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其中观察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8~78岁,平均(56.4±3.2)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16.3±2.4)年;右侧疼痛71例,左侧疼痛49例;将肿瘤患者、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将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MVD治疗:在全身麻醉下在患者耳后发际取内斜切口作手术入路,在横窦下乙状窦后作小骨窗开颅,直径为2~3 cm,将硬脑膜打开,在显微镜下,在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厚度为0.3cm)。当患者脑部有蛛网膜局部粘连时,剪开粘连蛛网膜并将之剥除,对束缚的三叉神经予以松解。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MVD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患者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后,于显微镜下将三叉神经感觉根后外侧宽约1/3~1/5处锐性切断。

1.3 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彻底消除;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有显著缓解;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未见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利用BNI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进行判断:Ⅰ级:患者无疼痛症状,不需服用药物治疗;Ⅱ级:偶尔有疼痛,不需进行药物治疗;Ⅲ级:患者时有疼痛,经药物治疗可予以控制;Ⅳ级:患者有间歇性疼痛,经药物治疗有一定缓解;Ⅴ级:疼痛剧烈,经药物治疗无效,以Ⅰ级、Ⅱ级、Ⅲ级为疼痛消除,分析两组疼痛消除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4例,一次性眩晕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3例,一次性眩晕4例,术后定向力下降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均展开2年随访,对照组Ⅰ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疼痛消除率为76.67%;观察组Ⅰ级26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2例,疼痛消除率为91.67%;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推断其发病原因为神经根受到周围血管压迫、局部蛛网膜发生粘连增厚,致使三叉神经脱出髓鞘,造成三叉神经痛[2]。自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人们认识的200多年来,其临床诊断已形成了一套完善体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MVD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4],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3%~94%左右。已有报道揭示,MVD在对三叉神经痛发挥显著疗效基础上不会给三叉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可对神经重要功能予以保留,促使70%左右的患者实现10年缓解,尤其是在单纯I支年轻患者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然而也有报道显示MVD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在远期疗效上不够理想。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手术时,Jannetta等强调微血管减压是对血管进行相应处理的手术,需将三叉神经自出脑干位置至进至颅底的全部责任血管和神经分离,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手术中需对小脑造成较多压迫,对分离难度较大的小血管需展开更多触动、剥离或牵拉,同时还会对患者听觉神经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对于不能展开MVD手术治疗的患者,不需在上述区域内展开过度暴露或分离,以免造成不必要创伤。PSR是三叉神经痛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既可对患者疼痛症状予以解除,同时也可对运动根、感觉根第一支加以保留,不会影响到患者咀嚼功能与眼部感觉功能。然而已有临床实践证实,单纯PSR手术因会对神经造成较大损伤、复发率较高而应用受限。而采取MVD联合PSR进行治疗,可将患者脑部责任血管推离于脑干区域,可有效解除血管给三叉神经根部造成的压迫,能够有效避免PSR的弊端。同时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经将部分感觉根切除,可对感觉根病理改变处予以消除,对患者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MVD。在该研究中,通过对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展开相应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2年随访时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揭示MVD与PSR联合应用,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MVD。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MVD与PSR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红雯,姜宏志,袁庆国,等.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06-507.

[2] 练状,魏毅玲,吴晓霏,等.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81-82.

[3] 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9):538-539.

[4] 程志华,郭智霖.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无效的原因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20(4):229-230.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MVD治疗,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经2年随访,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69-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脑神经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中有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且右侧疼痛率比左侧高[1]。为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该院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治疗时,选取2008年3月—2011年11月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观察组给予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其中观察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8~78岁,平均(56.4±3.2)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16.3±2.4)年;右侧疼痛71例,左侧疼痛49例;将肿瘤患者、其他疾病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将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MVD治疗:在全身麻醉下在患者耳后发际取内斜切口作手术入路,在横窦下乙状窦后作小骨窗开颅,直径为2~3 cm,将硬脑膜打开,在显微镜下,在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厚度为0.3cm)。当患者脑部有蛛网膜局部粘连时,剪开粘连蛛网膜并将之剥除,对束缚的三叉神经予以松解。观察组行MVD联合PSR治疗,MVD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患者血管和脑干或神经间垫Tefbn棉后,于显微镜下将三叉神经感觉根后外侧宽约1/3~1/5处锐性切断。

1.3 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疼痛症状彻底消除;有效:患者疼痛症状有显著缓解;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未见缓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利用BNI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进行判断:Ⅰ级:患者无疼痛症状,不需服用药物治疗;Ⅱ级:偶尔有疼痛,不需进行药物治疗;Ⅲ级:患者时有疼痛,经药物治疗可予以控制;Ⅳ级:患者有间歇性疼痛,经药物治疗有一定缓解;Ⅴ级:疼痛剧烈,经药物治疗无效,以Ⅰ级、Ⅱ级、Ⅲ级为疼痛消除,分析两组疼痛消除率。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4例,一次性眩晕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患侧单纯疱疹3例,一次性眩晕4例,术后定向力下降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均展开2年随访,对照组Ⅰ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疼痛消除率为76.67%;观察组Ⅰ级26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2例,疼痛消除率为91.67%;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据推断其发病原因为神经根受到周围血管压迫、局部蛛网膜发生粘连增厚,致使三叉神经脱出髓鞘,造成三叉神经痛[2]。自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被人们认识的200多年来,其临床诊断已形成了一套完善体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MVD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3-4],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3%~94%左右。已有报道揭示,MVD在对三叉神经痛发挥显著疗效基础上不会给三叉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可对神经重要功能予以保留,促使70%左右的患者实现10年缓解,尤其是在单纯I支年轻患者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然而也有报道显示MVD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在远期疗效上不够理想。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手术时,Jannetta等强调微血管减压是对血管进行相应处理的手术,需将三叉神经自出脑干位置至进至颅底的全部责任血管和神经分离,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手术中需对小脑造成较多压迫,对分离难度较大的小血管需展开更多触动、剥离或牵拉,同时还会对患者听觉神经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对于不能展开MVD手术治疗的患者,不需在上述区域内展开过度暴露或分离,以免造成不必要创伤。PSR是三叉神经痛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既可对患者疼痛症状予以解除,同时也可对运动根、感觉根第一支加以保留,不会影响到患者咀嚼功能与眼部感觉功能。然而已有临床实践证实,单纯PSR手术因会对神经造成较大损伤、复发率较高而应用受限。而采取MVD联合PSR进行治疗,可将患者脑部责任血管推离于脑干区域,可有效解除血管给三叉神经根部造成的压迫,能够有效避免PSR的弊端。同时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经将部分感觉根切除,可对感觉根病理改变处予以消除,对患者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MVD。在该研究中,通过对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展开相应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为81.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8.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2年随访时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揭示MVD与PSR联合应用,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MVD。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二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MVD与PSR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MVD联合PSR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MV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红雯,姜宏志,袁庆国,等.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6):506-507.

[2] 练状,魏毅玲,吴晓霏,等.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4):81-82.

[3] 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9):538-539.

[4] 程志华,郭智霖.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无效的原因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20(4):229-230.

(收稿日期:2014-04-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李志道运用整体调理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如何确诊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不同的磁共振定位方法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经口明视下神经干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