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
2014-11-15罗丽杰
罗丽杰
[摘要] 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方法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于与叶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掌握,为其具体的诊治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叶酸(FA);铁蛋白(SF);肾性贫血;检测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51-02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多元化,从而导致了现今人们生存环境的愈发恶劣,再加上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愈演愈烈。故而贫血患者的比例就急剧上升,其中肾性贫血更是重中之重,现今医学界也在努力寻找治疗此病症的理想方法。然而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水平,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是极具价值的。为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该研究选取2012年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5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记为观察组,30 d内无输血史,排除其他病症引发的贫血),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记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胃病、肝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年龄23~87岁,平均(54.9±2.3)岁;对照组志愿者年龄22~84岁,平均(52.1±2.2)岁。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检测对象均不能服用维生素、叶酸或相关药物,均由该院专业医生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再按照标准操作和流程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随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治疗,比如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等药物补给,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
1.3 判定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再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x±s)
■
2.2 不良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其肾性贫血患者中仅有1例稍感胃肠道不适,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得到缓解了,其次就再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在后期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率甚高。
3 讨论
贫血(Anemia)[1]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多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肾性贫血(Renal anemia)[2]肾病晚期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伴有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临床常表现为脸色枯黄、眼结膜苍白、嘴唇暗淡无色等。然而当患者肾功能损伤时,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就难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求,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这也是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简称铁蛋白[3],这是由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一种复合产物,而Fe3+拥有极强对铁的亲和力和存储铁的能力,同时也是用于保障人体铁需求与血红蛋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够直观的反应人体内铁含量的存储量,对于临床极具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因此,实时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叶酸(Folic acid,FA)[4],别名维生素M、维生素Bc或维生素B9,作为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对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同时对患者造血机能的促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1),即低于正常值。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虽说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尚处正常范围内;而叶酸虽说仍远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含量却明显有所增加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的,其显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CoCl2的治疗更为优秀[5],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故进一步的印证了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检测是此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6],可作为此病诊治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时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燕,王庆旭,栗群英,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63-865.
[2] 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48-249.
[3] 常玉荣,王志文,葛庆峰,等.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9):1412-1413.
[4] 孙丽华,孟亚红,邹健,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25-226.
[5] 韩叶光,符生苗,蔡俊宏,等.血清铁参数检测在肾性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0,1295.
[6] 刘绮文,叶燕,黄敬心,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5):41-43.
(收稿日期:2014-03-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方法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于与叶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掌握,为其具体的诊治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叶酸(FA);铁蛋白(SF);肾性贫血;检测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51-02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多元化,从而导致了现今人们生存环境的愈发恶劣,再加上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愈演愈烈。故而贫血患者的比例就急剧上升,其中肾性贫血更是重中之重,现今医学界也在努力寻找治疗此病症的理想方法。然而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水平,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是极具价值的。为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该研究选取2012年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5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记为观察组,30 d内无输血史,排除其他病症引发的贫血),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记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胃病、肝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年龄23~87岁,平均(54.9±2.3)岁;对照组志愿者年龄22~84岁,平均(52.1±2.2)岁。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检测对象均不能服用维生素、叶酸或相关药物,均由该院专业医生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再按照标准操作和流程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随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治疗,比如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等药物补给,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
1.3 判定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再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x±s)
■
2.2 不良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其肾性贫血患者中仅有1例稍感胃肠道不适,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得到缓解了,其次就再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在后期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率甚高。
3 讨论
贫血(Anemia)[1]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多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肾性贫血(Renal anemia)[2]肾病晚期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伴有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临床常表现为脸色枯黄、眼结膜苍白、嘴唇暗淡无色等。然而当患者肾功能损伤时,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就难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求,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这也是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简称铁蛋白[3],这是由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一种复合产物,而Fe3+拥有极强对铁的亲和力和存储铁的能力,同时也是用于保障人体铁需求与血红蛋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够直观的反应人体内铁含量的存储量,对于临床极具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因此,实时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叶酸(Folic acid,FA)[4],别名维生素M、维生素Bc或维生素B9,作为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对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同时对患者造血机能的促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1),即低于正常值。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虽说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尚处正常范围内;而叶酸虽说仍远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含量却明显有所增加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的,其显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CoCl2的治疗更为优秀[5],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故进一步的印证了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检测是此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6],可作为此病诊治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时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燕,王庆旭,栗群英,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63-865.
[2] 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48-249.
[3] 常玉荣,王志文,葛庆峰,等.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9):1412-1413.
[4] 孙丽华,孟亚红,邹健,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25-226.
[5] 韩叶光,符生苗,蔡俊宏,等.血清铁参数检测在肾性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0,1295.
[6] 刘绮文,叶燕,黄敬心,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5):41-43.
(收稿日期:2014-03-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方法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于与叶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掌握,为其具体的诊治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叶酸(FA);铁蛋白(SF);肾性贫血;检测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51-02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多元化,从而导致了现今人们生存环境的愈发恶劣,再加上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愈演愈烈。故而贫血患者的比例就急剧上升,其中肾性贫血更是重中之重,现今医学界也在努力寻找治疗此病症的理想方法。然而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水平,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是极具价值的。为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该研究选取2012年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5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记为观察组,30 d内无输血史,排除其他病症引发的贫血),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记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胃病、肝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年龄23~87岁,平均(54.9±2.3)岁;对照组志愿者年龄22~84岁,平均(52.1±2.2)岁。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检测对象均不能服用维生素、叶酸或相关药物,均由该院专业医生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再按照标准操作和流程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随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治疗,比如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等药物补给,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
1.3 判定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再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x±s)
■
2.2 不良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其肾性贫血患者中仅有1例稍感胃肠道不适,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得到缓解了,其次就再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在后期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率甚高。
3 讨论
贫血(Anemia)[1]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多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肾性贫血(Renal anemia)[2]肾病晚期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伴有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临床常表现为脸色枯黄、眼结膜苍白、嘴唇暗淡无色等。然而当患者肾功能损伤时,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就难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求,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这也是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简称铁蛋白[3],这是由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一种复合产物,而Fe3+拥有极强对铁的亲和力和存储铁的能力,同时也是用于保障人体铁需求与血红蛋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够直观的反应人体内铁含量的存储量,对于临床极具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因此,实时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叶酸(Folic acid,FA)[4],别名维生素M、维生素Bc或维生素B9,作为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对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同时对患者造血机能的促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1),即低于正常值。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虽说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尚处正常范围内;而叶酸虽说仍远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含量却明显有所增加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的,其显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CoCl2的治疗更为优秀[5],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故进一步的印证了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检测是此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6],可作为此病诊治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时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燕,王庆旭,栗群英,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63-865.
[2] 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48-249.
[3] 常玉荣,王志文,葛庆峰,等.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9):1412-1413.
[4] 孙丽华,孟亚红,邹健,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25-226.
[5] 韩叶光,符生苗,蔡俊宏,等.血清铁参数检测在肾性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0,1295.
[6] 刘绮文,叶燕,黄敬心,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液透析中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0,17(5):41-43.
(收稿日期:2014-0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