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4-11-15李同英

中外医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脂蛋白

李同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情活动期未用激素以及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的早期RA患者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检测,观察RA患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特点。 结果 ①病情活动期未经治疗RA患者中发生血症代谢异常总例数是45例,占90%,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高LP(a)血症为68%、低apoAI血症为40%、低HDL-C血症为30%、高TG血症为22%、高apoB血症为22%、高TC血症为16%、高LDL-C血症为16%。②早期RA病情活动期42例女性患者与8例男性患者于血脂差异无显著性;③早期RA病情活动期Tc、LDL-C、apoB与年龄、BMI呈正相关;TG与BMI呈正相关;HDL-C与CRP、DAS28呈负相关,apoAI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血脂异常影响着AS的发生而发展,年龄、病程、BMI等因素影响着RA的预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轻RA危害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脂质;代谢异常;脂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14-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侵袭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临床在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时,常出现误诊漏诊。若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病情会不断恶化发展,其致残率较高[1]。虽然RA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近年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主张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自身免疫学说,因其能够解释许多临床现象,目前已为多数学者承认。该研究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RA患者活动期血清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简要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住院的符合条件的50例RA早期患者(关节X线分期:早期患者X线检查关节破坏程度无异常改变),男性8例,女性42例,其中女性绝经者16例,50例平均年龄(43.78±14.25)岁,病程为2~12月,平均为(6.5±3.1)月,平均体重指数(BMI)是(21.46±3.33)kg/m2。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RA诊断修订标准[2]:①血清RF含量增加;②经X线检查发生变化,至少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以及骨质疏松;③存在有皮下结节;④对称性关节肿不低于6周;⑤近侧指间、掌指以及腕关节肿时间不低于6周;⑥出现超过3个的关节肿;⑦病史时间最少为6周,晨僵持续时间每天不少于1 h。上述标准最好符合其中4项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1.2 方法

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酯和游离脂肪酸,血清酯质检测可作为脂质代谢紊乱的诊断指标。在患者禁食、禁饮8小时后空腹采集其3~4 mL外周静脉血,并通过离心作用对血液进行分离,取上层血清,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I)、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事操作。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统计用SPSS 16.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活动期未经治疗的RA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

病情活动期未经治疗RA患者中发生血症代谢异常总例数是45例,占90%,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高LP(a)血症为68%、低apoAI血症为40%、低HDL-C血症为30%、高TG血症为22%、高apoB血症为22%、高TC血症为16%、高LDL-C血症为16%。

2.2 性别对RA患者血脂的影响

早期RA病情活动期42例女性患者与8例男性患者于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年龄、病程、BMI等因素与RA血脂相关性

早期RA病情活动期Tc、LDL-C、apoB与年龄、BMI呈正相关;TG与BMI呈正相关;HDL-C与CRP、DAS28呈负相关,apoAI与DAs28呈负相关,见表2。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的滑膜炎和血管炎[3]。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RF)、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该病呈全球性分布,是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美国白种人患病率为1%,我国的患病翠为0. 32%~0.59%,是造成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4]。该病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2~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

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脂及游离脂肪酸。脂质不易溶于水,95%以上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并进行转运。甘油三酯由肝、脂肪组织以及小肠合成,主要存在于前脂蛋白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的合成,也是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lipoprotein,LP)为血浆脂质与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的复合物。载脂蛋白有类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不溶于水的脂质能变为溶解状态,参与血浆脂质的代谢和转运等,其在不同脂蛋白中载脂蛋白的种类、含量和功能也不同[5]。高密度脂蛋白(HDL)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HDL是一组不均一的脂蛋白颗粒,其胆固醇含量占血浆总胆固醇量的25%~35%,测定HDL中所含胆固醇含量作为HDL定量的依据。apoAI(和apoA2一起)占HDL蛋白的80%-90%,因此血清中apoAI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血清中apoB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脂蛋白(a)[lipoprotein(a)]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其脂质组成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十分相似,lp(a)的核心部分为中性脂质和apoB-100分子,其外围包绕这亲水性的apo(a),二者以二硫键共价连接,其中apo(a)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endprint

影响RA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关节分布、疾病的活动性、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指标、组织学指标、影像学、遗传学、功能评估、教育水平等,该病的死亡原因有:内脏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性等。Georgescu等[6]认为女性类风湿发病率高的原因是血清中出现IgG的量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量。由于女性的X-染色体多于男性,因此,女性比男性多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轻RA危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自身抗体检测和影像学的发展,便得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降低了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陆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4.

[2] 周凌,包军,许臻.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脂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82-783.

[3] Georgiadis AN,VoulagyroPoulou Ml,Alamanos Y,et al.Early treatment reduees the Eardiovaseular risk faetors in newly diagnose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Seminars ln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8,38(1):13-19.

[4] 寿涛,李芹,林俊,等.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I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9):558-560.

[5] 赵彦萍,张志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肤氨酸水平与甲氨蝶吟和叶酸的作用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22-23.

[6] Sehinunel EK,Yazici Y.Inereased lipid levels but unehanged atherogenic index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is treated with biolog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e drugs: Published exPerienc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09,27(3):446-451.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

影响RA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关节分布、疾病的活动性、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指标、组织学指标、影像学、遗传学、功能评估、教育水平等,该病的死亡原因有:内脏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性等。Georgescu等[6]认为女性类风湿发病率高的原因是血清中出现IgG的量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量。由于女性的X-染色体多于男性,因此,女性比男性多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轻RA危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自身抗体检测和影像学的发展,便得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降低了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陆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4.

[2] 周凌,包军,许臻.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脂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82-783.

[3] Georgiadis AN,VoulagyroPoulou Ml,Alamanos Y,et al.Early treatment reduees the Eardiovaseular risk faetors in newly diagnose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Seminars ln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8,38(1):13-19.

[4] 寿涛,李芹,林俊,等.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I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9):558-560.

[5] 赵彦萍,张志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肤氨酸水平与甲氨蝶吟和叶酸的作用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22-23.

[6] Sehinunel EK,Yazici Y.Inereased lipid levels but unehanged atherogenic index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is treated with biolog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e drugs: Published exPerienc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09,27(3):446-451.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

影响RA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发病年龄、关节分布、疾病的活动性、关节外表现、实验室指标、组织学指标、影像学、遗传学、功能评估、教育水平等,该病的死亡原因有:内脏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性等。Georgescu等[6]认为女性类风湿发病率高的原因是血清中出现IgG的量取决于X-染色体的数量。由于女性的X-染色体多于男性,因此,女性比男性多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轻RA危害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自身抗体检测和影像学的发展,便得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降低了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陆床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4.

[2] 周凌,包军,许臻.抗风湿病药物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脂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82-783.

[3] Georgiadis AN,VoulagyroPoulou Ml,Alamanos Y,et al.Early treatment reduees the Eardiovaseular risk faetors in newly diagnose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J].Seminars ln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8,38(1):13-19.

[4] 寿涛,李芹,林俊,等.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I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9):558-560.

[5] 赵彦萍,张志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同型半肤氨酸水平与甲氨蝶吟和叶酸的作用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22-23.

[6] Sehinunel EK,Yazici Y.Inereased lipid levels but unehanged atherogenic index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is treated with biolog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e drugs: Published exPerience[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2009,27(3):446-451.

(收稿日期:2014-03-20)endprint

猜你喜欢

脂蛋白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测定的临床意义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特性及与疾病发生关系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