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苏轼词以雅对俗的革新

2014-11-15代玉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根源革新本质

代玉

内容摘要:词如同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本身就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苏轼正是因为充分领会这其中的奥秘,才将词从狭隘的抒情范围中解放了出来,情感表现天地也更加宽广,词的内容和风格多样化的格局最终形成。纵观词的发展,其真正的意义是雅与俗的争辩,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苏词是如何实现以“雅”对“俗”的革新,并确立了其后词“雅化”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苏词 本质 根源 实践 革新

作为“豪放派”的开山之祖,苏轼词感情豪迈奔放,心胸坦率开朗,精神乐观旷达,气度超凡脱俗,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积极风貌,但作为词坛大手笔,豪放之外,也有清丽俊逸、沉郁韶秀之作。从一定意义上说,苏轼的词具有革新味道,实现了以“雅”对“俗”的改造,并确立了其后词“雅化”的基本走向。

一.雅化:苏词的本质

词产生于花间樽前,孕育于歌伎乐舞的母体里,诞生在一个日益走向近世文化的时代,这就使词先天具有了“俗”的属性。有别于传统的把词以“豪放”和“婉约”的简单分类,用“雅”、“俗”这一矛盾范畴来审视词的变迁,当会豁然开朗地发现,词自产生时起,就开始了“俗”与“雅”之间的消长演进。

柳词、苏词的出现,是北宋词史上的两次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都是渊源有自的。柳永实质是温词的继续和发展。柳永及其词作,在中国文化由古典向近现代演进的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意义非在“婉约”而在具有近世文化的某些特征。但近世文化的嬗变,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范畴,故柳永词的意义及其影响要在元明清的曲中显现,并远远地辐射到五四时期的现代通俗文化。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所指出,柳词“为金元已还乐语所自出”。

苏词的意义,从本质来说,是对柳永俗词的反拨,并奠基了词体雅文化的殿堂。与其说豪放的风格是苏词的贡献,不如说是苏轼将以柳永为代表的以娱宾遣兴、侍红偎翠为格调的俗词注入了文人高雅的品格,特别是注入了东坡式的飘逸、超旷、哲理、野性,注入词人自我的思想情趣和精神节操,从而使词体从“词语尘下”情调卑俗的里巷青楼,勒回到高雅的士大夫胸襟怀抱。而这种雅的品格,在词史的发展中,尚属一种新兴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因素,并深深契合着时代的审美思潮,这就是苏轼之所以能成为苏轼,苏词之所以为两宋词史流变之枢纽的原因。

二.雅格:苏词的根源

苏轼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与发展,他从儒家吸取的主要是经世致用、舍生取义的人格精神;从道家吸取的主要是崇尚自然,不计得失的精神境界;从佛禅吸取的主要是对空明心境的感悟。他吸收了禅意,于感性现实中感悟无限永恒,又不同于禅宗的神秘寂灭,他更多地保留儒家精神,由禅而返儒道,在儒的基础上参禅悟道,所以更能代表融合了儒道佛学思想后的中国美学。

在苏轼的美学思想体系里,存在着对柳永“从俗”倾向的批判意向,并有意识地建立与之抗衡的“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的词。这种词不是用“豪放”一词所能概括得了的,它应是一个比“豪放”风格更高大一些的概念,那就是“雅”。

据《高斋诗话》,苏轼批评秦观“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以“某虽不学,亦不如是。”东坡指出其词:“‘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此段资料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明确标志了苏与柳的对垒意识;二是秦观否定自己学柳,透露了秦观在总体上亦即在“雅”与“俗”的分野上,还是从苏而不学柳的;三是苏所指摘的学柳之句是“销魂当此际”,此五字连带以下数句是典型的柳词风味。东坡举“销魂”五字而未及其他,说明并不是以“豪放”而反对其“婉约”,而是在以“雅”来批评他此词中的“俗”。

此外,苏轼赞赏“以诗入词”,将词视为诗之一种,从而打乱原先已经界定的诗词分工。他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并非要抹煞词的特殊审美趣味,他只是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高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他在与柳词俗化的较量中,也曾指出柳词中的雅句,标举其“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说“此语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苏对复古的热心,并非真要使词回到三百篇的时代,只是要以复古为旗帜,“提倡风雅”而已。正如后人也曾以《诗经》比附苏词,如元人叶曾为《东坡乐府》作序,说:“公之长短句,古《三百篇》之遗旨也……乐章数百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真得‘六义之体”,这一评价也充分指出了苏轼“以诗为词”和提倡复古所得到的“雅词”的属性。

三.雅趣:苏词的实践

首先是题材之雅趣。传统的说法是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如刘熙载《艺概》评:“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因其未能指出东坡词开拓疆域的方向,东坡词开拓的方向,是进一步表现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表现作为宋代士大夫杰出代表的东坡自我襟怀抱负,日常生活,它的基本走向是弃俗从雅。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将词体从“词为艳科”的樊篱中予以解放。以柳永为代表的艳词,本身就是对“诗言志”社会功利说的一次解放,但如将此视为金科玉律,势必就成为另一种禁锢。苏轼并没有使词回到服务政治的传统老路,而是要以词全面地反映宋以来士大夫阶层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的审美情感。二是柳永之前的词家,大多是“男子而作闺音”,这一命题除了说明表现情爱主题之外,还说明词人大多是以女性代言人的角色揣摩女性之心理感受,东坡词则以自身的生活为第一表现对象,其词中总是或明或隐地有着东坡之自我。三是“以俗为雅”,东坡词首创农村题材,但东坡所写,仍然是从作为士大夫“我”眼中所观照、审美的乡村,特别是结合北宋以来以归隐、平淡为雅趣的文人心理,这就成了一种“以俗为雅”的艺术表现,体现了东坡所特有的文人情趣。

其次是境界之雅趣。生活在一个歌伎盛行的时代,苏词也有为数不少的吟咏歌伎或描写女性之作,表现了他从俗从众的一面,但同样写伎、写女性,在东坡笔下,却显示了高雅的情趣和境界。如《洞仙歌》写后蜀国主孟昶与宠妃花蕊夫人的一段艳事,却写得不仅有“冰肌玉骨”的外在形象,而且深寓了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受:“试问夜如何?……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词境界之高雅,正是由其深刻的思想内蕴、高卓的才学识见、启人心智的人生哲理构成的,没有思想内蕴的人或作品,往往流俗,或只能附庸风雅。可人们往往为其激情四射的豪放气概所吸引,因而忽略了对其内涵的探索,其实深邃的思想、深沉的情感正是豪放词不可或缺的基石。所谓东坡后人之无人学坡,非豪放技巧难学,盖无东坡之独特人生遭际思想深度耳。

最后是语言之雅趣。宋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学者的时代,在传统诗的领域里,自西昆之后,使事用典,蔚成风气,至苏黄时代,更演变为“以才学为诗”,并提出了“无一字无来历”,“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理论。苏轼作词,虽未达到“字字有来历”,但也经常以史书经典为依托,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则分用杜甫、刘禹锡、李益、皮日休、元稹等诗文典故,读后有“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的幽古清雅之美感享受。

总之,苏轼的雅词是雅文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也对宋元明清雅文化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宋代逐渐形成的不同于唐之前以仕进为雅的新的士大夫雅文化以及宋代士大夫的高雅品格,成为宋词雅化的基本内容和源泉动力,而苏轼本人“学究无人”的才识学力,以及他所具备宋以后士大夫的典型人生遭际、佛老思想、“野性”人生观念等,使他在诗词领域开一代风气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彭曙蓉,苏轼词中的仕隐矛盾与自我化解[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刘渝霞,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9(1)

[3]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作者介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根源革新本质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复旧运转
澳大利亚革新专利制度会否走向“末路”?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