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2014-11-15张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激励动机目标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而在其中起先决作用的是教学目标,它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目标对一堂课来说具有导向、维持、反馈、调节、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一堂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实现的课堂来说,教学目标的正确、合理性与学生可接受性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应该再盲目地在教师的“指挥”下被动的学习,而应该充分掌握教学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

[关键词] 教学;目标;动机;激励

语文课堂教学时一个复杂的系统。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一堂课的几个基本要素。根据马克思关于任何活动都有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成分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个基本要素,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媒体的运用等都可以包括在教学过程里。而其中的教学目标就是开展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我认为,教学目标体现了一堂课的根本目的,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把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那不是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吗?所以必须要有“的”,才能把“矢”也就是教学内容真正地“放”出去,才能做到“正中靶心”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俗话说,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朝着既定的方向一直努力向前。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的推广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一节思想明确、思路清晰的初中语文的常态课,为什么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没有一个明确、操作行强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观念里,人们认为教学目标是在教师已经吃透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已充分考虑了学生“学”的因素,再把它交给学生似乎没有必要。所以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写在自己的教案中,而从来不告诉学生,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目标当成是一个隐秘的东西“藏着”“掖着”,在具体上课的时候才慢慢透露出来,引导出来,就像是和学生在玩“猜谜语”的游戏一样。其实,教师想保持教学的“私密性”,卖个关子。但学生就是不领情,往往跟着老师瞎转,老师说到哪里,学生跟到哪里,因为盲目而别无选择。那么一堂课只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而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一直是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到了上课结束,学生未必能在脑中对这堂课有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把握,当然效果也就不理想了。更不要说,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不当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更是陷入了“走瞎路”的境地。

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样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他们就能知道这堂课我要掌握的是什么,朝着哪个方向思考,不至于觉得什么都要学,但什么都学不精了。

二、教学目标的反馈、调节作用

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当学生的学习结果解决了某个学习目标的话,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目标尚未达到,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调节活动方向以达到这种目标。

经常打篮球的人知道,投篮不中,往往需要从姿势上多次地做某种矫正动作。虽然看似机械,但从屡试不中到次次命中,正是靠不断的矫正动作学会的。这其实就是用明确目标引导的反馈、调节作用。把具体的教学目标交给学生,他们能对眼前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比对中发现差异,再进行调节。如果无目标,那么即使他们发现了学习的不足,也无力、无方向地进行改进。尤其要说的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两个特征,而工具性的运用,例如听说读写的能力的使用,主要还是靠不断地练习,而这个过程必将漫长。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进行有明确目标引导的自我反馈。

如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首先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孔乙己这个特殊时代特殊人物的形象。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讨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尽管人物形象逼真,内涵丰富,但学生起初的回答却很简单、直接,大都以“好人”、“坏人”加以评价,这与教学的目标显然是有偏差、不足的,所以学生经过提示和反复引导思考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造成根源后,一个倍受封建主义毒害的、既懒惰又自负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教学目标的强化学习意志的作用

学习是艰苦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并非每堂课都生动有趣,充满欢乐。在许多情况下,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顽强的毅力,需要保持有意注意,表现出有目的意志。当教学的内容及其方式方法越是不吸引人时,这种意志就越重要。如果缺乏具体教学目标的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真正通过集中注意力来表现自己的学习意志。相反,如果制定了正确的、具体的、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可以强化学生的意志,磨练他们顽强的学习毅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要有层次性,要有具体的规定,究竟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必须尽量明确,让学生能有各自的收获感和成功感。只有通过学生努力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目标。

另外,在把握整个教学過程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就事论事,仅仅考虑一课的要求,要从宏观的角度去联系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总体的教学目标,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有阶段的、有联系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结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目标激励系统,以持久地、有效地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志。

最后鉴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有一定的差异,如果目标过于“刚性”,那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难消化”的现象,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制定“弹性目标”。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应该是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发展水平来制定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能达到,当部分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不苛求,适当降低要求;而对优生可以提出更高水平的目标要求。在“大纲”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增减,随时调整,尽量让教学目标落在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学与教的水平。

如在教《故乡》一文时,教学目标有两条:①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方法;②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使用和作用。其中的第二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最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议论这种表达方法,而本文则要求学生理解议论的作用,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那是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呢?当然不是。也许一部分同学只能做到判断的出这种手法,却说不出作用;而另一部分优生则能结合课文内容充分理解使用对比手法的作用甚至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一手法表情达意。那么教师在这个教学目标上就是要给出一定的“空间”,不苛求全部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但同时也要给优生一些启发、提示,让他们自主探究。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任何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目标既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归宿,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我们只有保证了方向的正确,目的地的正确,才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的完善,实现整个“学习共同体”的共同进步。

所以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同时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的放矢”,真正有所得。那么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和效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魏书生.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7年.

[2]《教育学》凯洛夫.人民教育出版社(C1) 1957年.

[3]《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

作者简介:张珏(1981—),籍贯:江苏常熟,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教师。

猜你喜欢

激励动机目标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我们的目标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