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籼稻内5优3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4-11-15唐昌华郑建初陈佑源
唐昌华 郑建初 陈佑源
摘要: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晚籼稻,2010年和2011年浙江省杂交晚稻区域试验表现株高、株型适中,抗倒性和丰产性较好;米质中等;中抗稻瘟病;全生育期126.7 d。栽培技术主要应掌握适时播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与防病治虫等技术环节。
关键词:杂交籼稻;连作晚稻;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1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71-02
收稿日期:2014-07-03
作者简介:唐昌华(1967—)
,男,浙江遂昌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推广工作。E-mail:tangch1967@126.com。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开发的新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1]为母本,与恢复系中恢3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晚籼稻。该组合于2008年育成并定名,2009年参加浙江省“8812”联合品比试验,表现较好并被推荐参加浙江省区试。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201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4007。
1选育经过
母本内香5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籼型香稻不育系,2005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父本恢复系中恢36,是以辐恢838[2]和镇恢084[3]杂交,经系谱法加代、选择、多次测交获得的高配合力,产量、米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新恢复系,于2008年定型。2004年冬海南建立辐恢838和镇恢084的杂交,期望通过配组结合双亲优点,以获得产量、品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后代;2005年夏浙江杭州种植F1,F1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植株繁茂,穗大秆粗,叶宽色浅,株型紧凑;2005年冬海南直播加代F2,同年夏季单本种植F3,选择成熟期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33份,经过外观米质筛选获得16份;2006年冬海南单本种植上述16个株系,并用“内香5A”进行初测26对,2007年夏杭州作杂种优势观察,入选8个株系;2007年冬用“内香5A”与入选8个株系中的3个相对优异株系进行复测,2008年经杭州杂种优势观察入选株系R36,此时,R36已经完全稳定一致,定名为“中恢36”,同年冬海南小制种,定名为“内5优36”。其选育系谱图见图1。
2产量表现
内5优36参加2010年浙江省连作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016.0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7%,
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7.5%;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 8 277.0 kg/hm2,比对照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146.5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79.0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5.2%。
3特征特性
3.1性状表现
该组合株高、株型适中,剑叶较挺、略宽,叶色浅绿;茎秆较粗,分蘖力中等;着粒较稀,千粒质量高,谷粒中长粒型,稃尖紫色。平均有效穗225万/hm2,成穗率66.1%,株高 118.6 cm,穗长26.2 cm,每穗总粒数147.3粒,实粒数122.1粒/穗,结实率83.1%,千粒质量30.2 g。
3.2生育期
浙江省2年区试,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26.7 d,比对照汕优10号长1.1 d。适宜在浙江省及相同生态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
3.3抗病性
3.4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
2010—2011年检测,该组合平均糙米率81.7%,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0.3%,长宽比3.0,垩白粒率50%,垩白度9.6%,透明度2级,胶稠度58 mm,直链淀粉含量15.9%,2年米质指标均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时播栽
播种前于晴天晒种。作连作晚稻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50 kg/hm2内,秧龄控制在30 d内。秧田施足腐熟有机肥,2叶期移密补稀,看苗追肥;施好多效唑,控长促蘖育壮秧。
4.2合理密植
一般种植密度为17 cm×25 cm或13 cm×30 cm,插 24万~25.5万丛/hm2,种足落田苗60万~90 万/hm2,力争有效穗达到255万~270万/hm2。
4.3肥水管理
要求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即拔节期叶色变深后到幼穗分化前,落干晒田,控蘖壮秆防倒伏;后期即籽粒灌浆成熟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不宜断水过早[4-5]。施肥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控制氮肥用量,施纯氮165 kg/hm2左右,增施磷钾肥。方法上要施足基面肥,早施促蘖肥,基面肥与促蘖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90%,余下10%待剑叶露出看苗巧施穗肥,减少颖花退化,争大穗。抽穗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防贪青,增粒重[6]。
4.4防病治虫
播种前用农药进行种子消毒,可用 25%咪鲜胺乳油 3 000 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48 h。大田主要抓好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褐飞虱的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1 500 mL/hm2、20%噻唑锌悬浮剂1 500 mL/hm2或20%噻森铜悬浮剂1 125 mL/hm2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褐飞虱可用20%烯啶虫胺水剂450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兑水喷雾。
参考文献:
[1]陈勇,肖培村,谢从简,等. 新胞质优质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8,23(1):13-15.
[2]邓文敏,邓达胜,吴万义,等. 杂交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的选育与应用[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23(2):125.
[3]盛生兰,龚红兵,刁立平,等. 籼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J]. 杂交水稻,2002,17(2):6-7.
[4]林添资,周义文,钱华飞,等. 优质抗病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00-101.
[5]孙明法,唐红生,严国红,等. 优质抗病高产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1号选育及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88-90.
[6]戴厚升,邹顺利. 水稻中后期叶面肥喷施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9):48.姚义,谢成林,周兴涛,等. 苏中地区秸秆还田直播稻10 500 kg/hm2生育指标及生产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73-75.
摘要: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晚籼稻,2010年和2011年浙江省杂交晚稻区域试验表现株高、株型适中,抗倒性和丰产性较好;米质中等;中抗稻瘟病;全生育期126.7 d。栽培技术主要应掌握适时播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与防病治虫等技术环节。
关键词:杂交籼稻;连作晚稻;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1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71-02
收稿日期:2014-07-03
作者简介:唐昌华(1967—)
,男,浙江遂昌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推广工作。E-mail:tangch1967@126.com。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开发的新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1]为母本,与恢复系中恢3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晚籼稻。该组合于2008年育成并定名,2009年参加浙江省“8812”联合品比试验,表现较好并被推荐参加浙江省区试。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201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4007。
1选育经过
母本内香5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籼型香稻不育系,2005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父本恢复系中恢36,是以辐恢838[2]和镇恢084[3]杂交,经系谱法加代、选择、多次测交获得的高配合力,产量、米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新恢复系,于2008年定型。2004年冬海南建立辐恢838和镇恢084的杂交,期望通过配组结合双亲优点,以获得产量、品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后代;2005年夏浙江杭州种植F1,F1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植株繁茂,穗大秆粗,叶宽色浅,株型紧凑;2005年冬海南直播加代F2,同年夏季单本种植F3,选择成熟期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33份,经过外观米质筛选获得16份;2006年冬海南单本种植上述16个株系,并用“内香5A”进行初测26对,2007年夏杭州作杂种优势观察,入选8个株系;2007年冬用“内香5A”与入选8个株系中的3个相对优异株系进行复测,2008年经杭州杂种优势观察入选株系R36,此时,R36已经完全稳定一致,定名为“中恢36”,同年冬海南小制种,定名为“内5优36”。其选育系谱图见图1。
2产量表现
内5优36参加2010年浙江省连作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016.0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7%,
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7.5%;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 8 277.0 kg/hm2,比对照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146.5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79.0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5.2%。
3特征特性
3.1性状表现
该组合株高、株型适中,剑叶较挺、略宽,叶色浅绿;茎秆较粗,分蘖力中等;着粒较稀,千粒质量高,谷粒中长粒型,稃尖紫色。平均有效穗225万/hm2,成穗率66.1%,株高 118.6 cm,穗长26.2 cm,每穗总粒数147.3粒,实粒数122.1粒/穗,结实率83.1%,千粒质量30.2 g。
3.2生育期
浙江省2年区试,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26.7 d,比对照汕优10号长1.1 d。适宜在浙江省及相同生态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
3.3抗病性
3.4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
2010—2011年检测,该组合平均糙米率81.7%,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0.3%,长宽比3.0,垩白粒率50%,垩白度9.6%,透明度2级,胶稠度58 mm,直链淀粉含量15.9%,2年米质指标均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时播栽
播种前于晴天晒种。作连作晚稻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50 kg/hm2内,秧龄控制在30 d内。秧田施足腐熟有机肥,2叶期移密补稀,看苗追肥;施好多效唑,控长促蘖育壮秧。
4.2合理密植
一般种植密度为17 cm×25 cm或13 cm×30 cm,插 24万~25.5万丛/hm2,种足落田苗60万~90 万/hm2,力争有效穗达到255万~270万/hm2。
4.3肥水管理
要求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即拔节期叶色变深后到幼穗分化前,落干晒田,控蘖壮秆防倒伏;后期即籽粒灌浆成熟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不宜断水过早[4-5]。施肥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控制氮肥用量,施纯氮165 kg/hm2左右,增施磷钾肥。方法上要施足基面肥,早施促蘖肥,基面肥与促蘖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90%,余下10%待剑叶露出看苗巧施穗肥,减少颖花退化,争大穗。抽穗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防贪青,增粒重[6]。
4.4防病治虫
播种前用农药进行种子消毒,可用 25%咪鲜胺乳油 3 000 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48 h。大田主要抓好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褐飞虱的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1 500 mL/hm2、20%噻唑锌悬浮剂1 500 mL/hm2或20%噻森铜悬浮剂1 125 mL/hm2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褐飞虱可用20%烯啶虫胺水剂450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兑水喷雾。
参考文献:
[1]陈勇,肖培村,谢从简,等. 新胞质优质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8,23(1):13-15.
[2]邓文敏,邓达胜,吴万义,等. 杂交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的选育与应用[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23(2):125.
[3]盛生兰,龚红兵,刁立平,等. 籼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J]. 杂交水稻,2002,17(2):6-7.
[4]林添资,周义文,钱华飞,等. 优质抗病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00-101.
[5]孙明法,唐红生,严国红,等. 优质抗病高产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1号选育及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88-90.
[6]戴厚升,邹顺利. 水稻中后期叶面肥喷施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9):48.姚义,谢成林,周兴涛,等. 苏中地区秸秆还田直播稻10 500 kg/hm2生育指标及生产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73-75.
摘要: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杂交晚籼稻,2010年和2011年浙江省杂交晚稻区域试验表现株高、株型适中,抗倒性和丰产性较好;米质中等;中抗稻瘟病;全生育期126.7 d。栽培技术主要应掌握适时播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与防病治虫等技术环节。
关键词:杂交籼稻;连作晚稻;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2+1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71-02
收稿日期:2014-07-03
作者简介:唐昌华(1967—)
,男,浙江遂昌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推广工作。E-mail:tangch1967@126.com。内5优36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开发的新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1]为母本,与恢复系中恢3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晚籼稻。该组合于2008年育成并定名,2009年参加浙江省“8812”联合品比试验,表现较好并被推荐参加浙江省区试。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201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4007。
1选育经过
母本内香5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成的籼型香稻不育系,2005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父本恢复系中恢36,是以辐恢838[2]和镇恢084[3]杂交,经系谱法加代、选择、多次测交获得的高配合力,产量、米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新恢复系,于2008年定型。2004年冬海南建立辐恢838和镇恢084的杂交,期望通过配组结合双亲优点,以获得产量、品质和抗性结合较好的后代;2005年夏浙江杭州种植F1,F1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植株繁茂,穗大秆粗,叶宽色浅,株型紧凑;2005年冬海南直播加代F2,同年夏季单本种植F3,选择成熟期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33份,经过外观米质筛选获得16份;2006年冬海南单本种植上述16个株系,并用“内香5A”进行初测26对,2007年夏杭州作杂种优势观察,入选8个株系;2007年冬用“内香5A”与入选8个株系中的3个相对优异株系进行复测,2008年经杭州杂种优势观察入选株系R36,此时,R36已经完全稳定一致,定名为“中恢36”,同年冬海南小制种,定名为“内5优36”。其选育系谱图见图1。
2产量表现
内5优36参加2010年浙江省连作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016.0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7%,
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7.5%;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 8 277.0 kg/hm2,比对照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146.5 kg/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5.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79.0 kg/hm2,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5.2%。
3特征特性
3.1性状表现
该组合株高、株型适中,剑叶较挺、略宽,叶色浅绿;茎秆较粗,分蘖力中等;着粒较稀,千粒质量高,谷粒中长粒型,稃尖紫色。平均有效穗225万/hm2,成穗率66.1%,株高 118.6 cm,穗长26.2 cm,每穗总粒数147.3粒,实粒数122.1粒/穗,结实率83.1%,千粒质量30.2 g。
3.2生育期
浙江省2年区试,该组合平均全生育期126.7 d,比对照汕优10号长1.1 d。适宜在浙江省及相同生态地区作连作晚稻栽培。
3.3抗病性
3.4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
2010—2011年检测,该组合平均糙米率81.7%,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0.3%,长宽比3.0,垩白粒率50%,垩白度9.6%,透明度2级,胶稠度58 mm,直链淀粉含量15.9%,2年米质指标均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时播栽
播种前于晴天晒种。作连作晚稻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50 kg/hm2内,秧龄控制在30 d内。秧田施足腐熟有机肥,2叶期移密补稀,看苗追肥;施好多效唑,控长促蘖育壮秧。
4.2合理密植
一般种植密度为17 cm×25 cm或13 cm×30 cm,插 24万~25.5万丛/hm2,种足落田苗60万~90 万/hm2,力争有效穗达到255万~270万/hm2。
4.3肥水管理
要求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即拔节期叶色变深后到幼穗分化前,落干晒田,控蘖壮秆防倒伏;后期即籽粒灌浆成熟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不宜断水过早[4-5]。施肥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控制氮肥用量,施纯氮165 kg/hm2左右,增施磷钾肥。方法上要施足基面肥,早施促蘖肥,基面肥与促蘖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90%,余下10%待剑叶露出看苗巧施穗肥,减少颖花退化,争大穗。抽穗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防贪青,增粒重[6]。
4.4防病治虫
播种前用农药进行种子消毒,可用 25%咪鲜胺乳油 3 000 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48 h。大田主要抓好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褐飞虱的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1 500 mL/hm2、20%噻唑锌悬浮剂1 500 mL/hm2或20%噻森铜悬浮剂1 125 mL/hm2兑水喷雾。防治纹枯病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褐飞虱可用20%烯啶虫胺水剂450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兑水喷雾。
参考文献:
[1]陈勇,肖培村,谢从简,等. 新胞质优质籼型香稻不育系内香5A的选育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08,23(1):13-15.
[2]邓文敏,邓达胜,吴万义,等. 杂交水稻恢复系辐恢838的选育与应用[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5,23(2):125.
[3]盛生兰,龚红兵,刁立平,等. 籼稻恢复系镇恢084的选育及利用[J]. 杂交水稻,2002,17(2):6-7.
[4]林添资,周义文,钱华飞,等. 优质抗病晚粳稻新品种镇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100-101.
[5]孙明法,唐红生,严国红,等. 优质抗病高产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1号选育及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88-90.
[6]戴厚升,邹顺利. 水稻中后期叶面肥喷施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5(19):48.姚义,谢成林,周兴涛,等. 苏中地区秸秆还田直播稻10 500 kg/hm2生育指标及生产技术规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