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志根 泳池边的行者

2014-11-15张冬梅柏强

游泳 2014年2期
关键词:孙杨教练员教练

文|张冬梅 柏强

他被称为“神奇教练”,手下队员群星灿烂,从已退役的名将陈烨、于诚、杨雨、吴鹏,到现在的汪顺、邵依雯、李昀琦、孙杨,他的训练秘笈是什么;“树大招风”,与弟子孙杨的一番风波,让一贯低调的他陷入舆论漩涡,保守、固执、观念老,呕心沥血、认真痴迷、勇于创新,他身上的标签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或兼而有之?他绰号“老板”,究竟是身价不菲还是另有来历?本期,让我们走近著名教练朱志根。

2013年岁末,昆明天逸体育中心游泳馆。国家队正在这里进行高原训练。由于池水的温度比室温高,缕缕白色的雾气氤氲在泳池上方,使得水中队员挥臂训练的场景有些奇幻。几组队员一起训练,加上百姓也在边道健身,让不大的馆里有点乱哄哄。尽管把训练计划已经交代给助理教练于诚,但接受采访的老教头朱志根,眼睛仍然不时地望着泳池,从一片纷乱中敏锐地捕捉着队员们的一举一动。一旁的椅子上放着他的包,敞开的一角露出的是治病的药、救命的糖——除了著名教练的头衔外,他还是一个多年的糖尿病患者。但是,自始至终,他是站着接受采访的。他说,他从当教练的第一天起,就是站在池边,奔走于池边的。

我不是神奇教练

现在您最有名的弟子是孙杨,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但实际上您带的队员一大批都是有名的,人家说您是神奇教练,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我不是神奇教练。我只是对运动员的系统工程抓得比较好。就像建造房子一样的,基础打得好,房子一层一层建上去才不会倒掉。有的教练太盲目地要运动员马上出成绩,基础打得不扎实,导致运动员的淘汰率比较高。

像高原训练。我上高原,从1998年开始,每年平均两次。我的目的就是要把运动员肺活量练大练好,而不是过分地追求强度等。2003年我就带孙杨来高原训练,那时他才12岁。因为小时练大肺活量好练,但必须控制,不能让他有过高的兴奋,那往往也麻烦。小孩子的肺活量增大了,一是下山后再练就好练了,二是也给他带来长时间的运动寿命。最起码保持8年以上。我带的队员平均都在十年以上。吴鹏已到14年。如果没抓到要点,一味要有氧能力、速度、强度,盲目地想通过高原训练提高成绩,往往练过了。

运动员的成绩是一步一步上来的。我的训练计划是以4年为一个周期,一年一个框架,再细化到每周、每次的训练计划,按这个基本框架走下去,看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再微调,因为计划是死的,而运队员的身体是有变化的,但大体的计划不能改变,一变路就歪了。我感觉我在这方面做的好一些,没走弯路。我在浙江讲课时特别强调这一点。教练员跟文化课老师一样,上课是要备课的,不能随心所欲地讲,练到哪里算哪里,甚至心里没底地练,那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您认为您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我感觉我的赛前控制掌握得比较好,特别是大赛,可以说没有失手过。我对运动员的状态掌控比较恰当。就像我们农村煮米饭,要香一点,掌握柴火是关键,柴少了,米不熟,多加一点柴,火旺了,米饭就会糊。教练就是看这点水平。有的教练今天成功明天失败,或是平时训练不错,但一比赛就是失败,就是这点火候没掌握好。

掌控运动员状态,要求教练员一个是要细心,多观察。运动员休息的怎么样,营养情况怎么样,每天早晨脉搏测试,生理生化指标情况怎么样。比如运动员一上高原,因缺氧,都很兴奋,晚上睡眠不好,要做梦,另一个脉搏增快。这都是一个教练员必须要看到、想到的问题。

另一个是要思考、要探索。还是以高原训练为例。我们组的训练内容里有潜泳。这个是我独特的。为什么有这个内容?原先我们省里有个蹼泳队,我们常在一起训练,测肺活量时,我发现他们的队员肺活量很好,能达7500毫升。

我感觉这个对队员的肺活量是个很好的训练,第一次上高原时就开始尝试。先从25米开始,观察队员的脸色。一周之后,试一个50米,然后再增加到两个50米。一开始,小孩子会头有些晕,感到难受,但习惯后心肺功能就有很大的提高。那年下山,我们几个小队员全都拿了全国冠军。

高原训练与比赛的衔接时间点究竟在哪里?原来我看北体大翁庆章的书,讲高原训练,上山三周训练,下去第三周比赛效果是最好的。2000年时,他也上来了,我与他探讨这个问题,并做了尝试。有时上山三周,下山两周比,有时一周比,到最后,我发现下山一周比效果是最好的。因为高原的那种兴奋度还在,氧含量也一直在饱和当中,还没有消化掉。我就此写了一篇文章。

学无止境。我提倡教练要多学习多思考,因为这对提高成功率有好处。

另外,人都是有惰性的,运动员也一样。对运动员训练的掌控也是个艺术。在疲劳的情况下,你再给他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强度时,他就会有抵触反应,作为教练,碰墙要回头,不要老去碰了。

我有一个比喻,教练员个个是指挥家。一个组里的队员,水平是有高低的,就像一个舞台上有着大中小型的乐器,你怎样把音符、节奏指挥到点上,把水平低的调动起来,把水平高的激发出来,这个很关键的,这就是你的水平。

国家队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包括孙杨在内的一些中国运动员,都几次到澳洲训练,您对此怎么看?

“走出去”也是一门科学,看你去哪一个国家,跟什么样的教练训练,不是随便走出去就有收获。

走出去首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感到确实开阔了眼界,比如重新审视过去老一套的“三从一大”。大运动量里应该有科学的训练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其次,国内陈旧的训练模式导致训练理论和理念发展很慢,对此我也深有感触。

“走出去”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谦虚地学习,把每一堂课、每一周的训练计划里含的宝贵的训练逻辑、思路吸收过来,与自己的训练相联系,拿来用。以往有的教练虽然人走出去了,但并没有真正地学习,把队员扔给老外,自己出去玩,回国仍按自己的老一套来,这就失去了“走出去”的意义。我在澳大利亚没玩过。在昆明训练这么多年,也从来没去过丽江、大理。其实训练基地有车,去的话很方便

FILES

小档案

朱 志 根:1957年10月6日 出生,浙江上虞人。1980年2月开始担任教练员,1983年担任浙江省体工队游泳队领队,1996年担任浙江省游泳协会副会长,1997年担任浙江省游泳协会教练员委员会主任,获1998、1999年两届全国十佳教练员称号。2001年跨世纪中青年优秀教练员,全国体育先进工作者,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评为国家级教 练 员。2012年、2013年 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奖。的。只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我的队员第一次拿到了奥运冠军,我抽空去了一次玉龙雪山,也是特意去的,一个人在雪山上发泄发泄,清醒清醒,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几年国内媒体对外教的报道比较多,有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运动员拿到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外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外教的水平高于国内的教练,您对这种说法服气吗?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和丹尼斯的角色一样,都担任了4×200米自由泳接力组的组长,中国队拿了第3,澳大利亚没能获得奖牌。201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丹尼斯的队员比的也不理想。我们碰面,他说,我要到你那里去学习了,我的赛前训练掌控能力不如你。外教有外教的优点,我们有我们的一套。教练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学习,共同促进。我去澳大利亚已经4次了,发现丹尼斯一直是老方法,老模式。我把从他那里学来的东西,跟自己的结合起来,效果就出来了。去年全运会我的队员拿了11金,丹尼斯发短信给我,你太厉害了,你是高明的教练。

管理就得严和细

运动员要成才,管理也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您的理念是怎样的,平时是怎么做的?

一个孩子交给我,我会把他当成我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我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这么关心过。我儿子生下来三天,我就走了,去外地训练。我对钱不是很看重,有点钱都用在了运动员身上。我给他们买东西,买水果。这次到云南进行高原训练,每个队员食宿加起来只有240块钱,营养不够,我掏钱为他们买水果,运动员体力消耗大,晚上会饿,我给他们买点心。到这里很冷,我又给每人买身浴衣保暖,预防感冒。早上你来看到的,队员练小肌肉群的橡皮带,一根要上千块,队里经费有限,达不到每人一根,我就自己掏腰包买。包括到北京国家队训练,运动员衣服不够,我去买。文化用品我也给他们买,让他们练练字,看看书。在这方面,我每年要花几万元钱。家长也很感激,他们说整个浙江只有你一个人这样做。

训练上我是很严的。从严才能出成绩。不能大家和气,那样练不出来。有时小孩子是看教练的眼神的。生活上跟训练相关的细节,教练也要严格监督。周日国家队8点开饭,大多数队员是不吃早饭的,我要求我的队员还得按时吃饭。为什么?不吃早饭,空着肚子,对胃不好,身体受影响。周日训练,就是保持水感,很多教练是放手的,但我必须到场。“猫不在老鼠造反”,队员很多还是孩子,教练不在,难免打打闹闹,有的甚至到跳板上起跳去了。我就怕这个事情。

还有一条,要求运动员做好的,教练员自己首先要做好。我有糖尿病,也有高血压,三高都有,还有一个淋巴结节,一个淋巴瘤。晚上有时睡不好觉。但运动员训练,我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先把各种东西弄好。包括周日,下午3点钟训练,我喜欢钓鱼,钓鱼都在郊区远的地方,但到3点钟之前,我必须赶回来,不管刮风下雨,我也要赶回来,因为我要求运动员守信用。要求运动员周日吃早饭,我首先准时吃早饭。

家里我是不管的,也没法照顾。老婆也不让我管,她也知道到游泳池一天是很累的,因为我在泳池边是不坐的。我去澳大利亚丹尼斯那儿训练,人家63岁的老头儿了,也是从来不坐的。不坐的理由是,你可以观察运动员的动态、技术,以及运动员拉水线偷懒。教练员坐在池边,他那里少游5米你不知道。运动员有时在那里笑,笑你不知道他少游了。以前有过的。我要求我们省的教练站着布置训练计划,不能二郎腿抬着。我们有的年轻教练,一只脚还在桌子上面。我对此很反感,一是对队员不尊重,二是对自己也不尊重。这本身是对一个教练最起码的要求。

您是不是管得有点太多太细了,非如此不可吗?

起步是从细节开始。我的成功就是因为细节做好了。你可以去看看我的队员在泳池边的拖鞋,摆得整整齐齐的,跟军队一样。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可以反映组里的面貌。

执教30年,您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最遗憾的是什么?

最遗憾的是吴鹏没有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我是承诺过他父母的。2008年奥运会本来是个极好的机遇,可惜他取得了第4名(200米蝶泳),比第三名只差了1.38秒。我带过那么多队员,吴鹏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的小孩。这个小孩很坚强,家教也非常好,很懂事,在队里起到老大哥和桥梁作用。那一年的长沙城运会,吴鹏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住院,医生判断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出发前,我们骗吴鹏,说你爸爸会好的。比赛到第3天,吴鹏妈妈打来电话:“朱导,吴鹏他爸走了。”我问要不要告诉他,他妈妈非常理智,说不要了,让他安心把比赛比完。结果当天下午吴鹏敲门进来,说自己头疼。我一下就很难受了,这是父子之间的感应啊!晚上开全体会,我让所有队员把手机上交,恐怕有人无意间把消息透露出来。城运会吴鹏拿了5金,还有一个接力没比,我说都出来一周了,太长了,不比这个接力,先回去吧。我和他的启蒙教练一起跟他坐飞机回去的。我坐他们后面一排,他父亲去世的消息我实在说不出口,把这个事情交给启蒙教练了,我说你先让他吃完点心,再跟他讲……

老丹称我“全能教练”

作为教练,您如此认真细心,是不是很辛苦?

这就是工作。2010年,我们第一次去澳大利亚训练,70天,8个人,孙杨也在内,我自己带队,带着一个翻译。每天晚上我是要掉眼泪的。为什么?又要买菜,又要煮饭,还要带训练,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早上三点半我就得起床,因为四点队员要训练,先开车送他们去训练,回来后马上为他们煮面条,熬稀饭,煮鸡蛋,让他们吃好。在国外要想吃到国内的菜是很麻烦的,上午我去买菜,回来后把中午的菜配好。中午吃完了,给队员准备水、牛奶等,完了把晚上的菜配好,米饭先蒸好,点心也弄好,三点他们起床,叫他们先吃点心,我再开车送他们去训练。回来后,马上炒菜、准备晚饭。队员吃完了,我还要把训练安排在电脑上写下来,还要想一下第二天的饭菜安排,晚上十一二点以后才睡。星期天包饺子,带队员出去玩玩。公家的钱有限制,不能乱用,小孩子也没什么钱,我事先换好澳元,有时自己给队员买东西,也给他们一点,让他们逛逛街,买点东西,开开心。都是我自己掏钱。只有尖子队员才有特别补助,我自己买锅给普通队员煮营养品。真的,没有哪个教练能比我做得更好。一开始煮饭我不会煮,烫的胳膊上都是泡,煎荷包蛋,我不会,煎糊了,我自己吃掉,队员都不知道的。

丹尼斯教练对我很推崇的。在澳大利亚,下雨,他穿着雨衣,我就站在那里淋着。我们有的教练一下雨就不去了,有的早上训练也不去。我是不管什么情况,总是第一个去。丹尼斯叫我“十项全能教练”。

您真是付出太多太多。

2002年我得了糖尿病,空腹血糖十几。原来我肚子很大,体重94公斤,穿吊带裤的,一下掉了二十几公斤,人瘦得不行。正是国家队在北京备战釜山亚运会的时候,李桦主任非要让我回去,好好养病,不要来了。我老婆也不叫我来了,掉着眼泪跟我说,不许去呀,去就跟你离婚!等她上班了,我还是回来了。那届亚运会,我的队员拿了5金。

现在我每天吃药,包里放着糖,怕犯低血糖。2011年,有一次训练后回房间的路上我跌倒了,浑身冒汗,眼睛发黑,看不清楚。包里有糖,但我手发抖,拿不了了。我就坐在路边,正好我们一个田径教练看见了,把我拉起来。我说,你把我包里的糖拿出来。吃了糖,坐在路边一会儿,才慢慢好起来。那次可能是在泳池边走得太多了。

您是不是特别有钱呀?为什么队员都叫您“老板”?

那只是个绰号。我并没有那么有钱。我比我们省一般的教练是有点钱,毕竟干了这么多年,成绩取得了一些。我家里人也没人做生意,我老婆退休前就是个列车员。可能是他们觉得我总是自掏腰包买这买那,很大方,像老板一样吧。

队员们跟我感情挺深的。孙杨的事情出来后,我非常生气,有一次犯低血糖,在馆里晕倒了。队员们说,朱指导您在家休息休息吧,不要再来馆里了,我们会自觉完成训练,给您争气的。我听了很感动。

孙杨出事让我掉泪

孙杨在成为奥运会冠军后,与您产生了一些矛盾,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我跟你们说实话,孙杨的事情,我是掉眼泪的。作为教练员,我是不会把队员带坏的,肯定是把他往好的地方带。我当运动员时,用当时的话说是又红又专,玩命训练的。我1973年入团,1975年入党,我那时的工资是套一级加两级,1978年我就加到98元钱,那时已算高工资了,我单位还奖给我凤凰自行车票,我很高兴的,所以我要玩命的。1980年我退役,去学习,回来当了教练,后来还当了3年领队。教练员不可以把运动员带到不好的方向。我是想管好,但有的领导不一定理解我的心情,包括队员家属。

运动员为什么总会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主要是缺少文化学习。我感觉文化水平不高,会出现很多问题,思维能力、眼界、与人能否和谐相处等等。在省里,队员不上文化课,我要罚款的。一堂课不去罚50元。每个月老师要反馈给我教学情况,张三李四一个月几次没去,包括课上的纪律,是否打闹,玩手机了。其实,罚也罚到我这里,到时我还得还给他的。我一直关心(文化课学习)这事,包括孙杨,吴鹏,陈烨,我都要讲,还要骂的。但是运动员的学习毕竟受到训练比赛的影响,运动员本人如果意识不到,就会对文化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

您对队员是不是太严厉,管理方法是不是有点陈旧?

不,我的观念一直都在更新,我也一直在学习新事物。

什么是严厉,不是打了骂了就叫严。其实包括孙杨家长在内,都让我对孩子严厉些,要打就打。我说,教育要讲方法,不是打骂出来就是好。我对我的孩子管教不多,但从不打骂他,儿子对我很尊重的。但训练场上还是要严的,该罚的一定要罚,“严师出高徒”。

尽管训练场上我很严肃,但底下我也说些玩笑话给他们,消除疲劳和苦恼,调动气氛。可能我本身长相很严厉,其实熟了,你就知道我挺和气的。

人的秉性是难改的。我父亲是海边搞运输的,早先划的成分是富农,但他为人慷慨大方,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分给邻居和周边人家,给人的印象很好的。我很像我父亲,所以我这个秉性是不残酷的。我们之前来昆明训练是在海埂基地,每天晚上不在基地吃饭,请基地的工作人员吃饭,包括老主任、新主任,接待处,客房部等等,上上下下关系搞得非常好。早先我还替他们想办法搞创收。新馆装修完后,馆长说老朱请你来发枪。这次我儿子结婚,我请了35个基地的人,来回机票全买好,包吃包住加上玩,共花了二十几万元。每年我还给他们十个名额到杭州去玩,我自己掏钱。儿子结婚,我摆了一百多桌,包括全国游泳界的教练员都去了,这么大的场面,他们去我很开心的。

外界说我如何严厉等等,我宁愿不讲,没什么意思,我只要把我的良心做好就行。

我们注意到您一直坚决反对运动员谈恋爱,外界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年轻人年龄到了,谈恋爱是很自然的事情,国外运动员不是也谈恋爱,没见教练这么干预的嘛!在这个问题上您是不是有点顽固呢?

中国的体制是不一样的,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运动员受的教育程度、管理程度是不一样的。国外运动员训练完了都是很自由的,而我们一是要训练,二是要文化学习,生活上也还得教练监督管理,不能与国外比。出去比赛,我把房间的电视天线都拔掉的,不给他们看。

我感觉,体育项目尤其是游泳,二十二三岁谈恋爱还是早。我希望我的运动员包括孙杨等都能一心一意在训练上,如果确实想谈,那你不要耽误自己的本行。这是要害的事情。

有媒体报道,您跟孙杨之间缺乏沟通,是这样吗?

其实,我对他的管教比任何人都多,谈话也比任何人都多,沟通也比任何人都多,不像外界说的那样,对他管教不够,沟通不够。当然,有些时候年轻人和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还需要有个接受的过程。他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自己已经能够有所认识。

我讲,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很难,培养成后管理起来也很难。我真心希望孙杨在成为奥运会冠军后,他的路能走好一点,走到2016年巴西奥运会。希望他能理解我。

于诚谈朱志根一言难尽朱“老板”

整理|张冬梅

我真地挺佩服朱指导的。我跟了他那么多年,太有感触了,现在当了教练,感触比以前就更深了。

用“敬业”来形容朱指导还不太准确,对他来说,应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教练事业。

在省里,上午一般是8点训练。他家在市中心,游泳馆在萧山郊区,走高速大约二三十公里,其他教练都是7点40或是50到,他每天6点就到了,先到队里宿舍,把走廊灯该关的关上,6点40一个个敲门喊队员吃早饭,7点50又去敲门提醒队员要训练了。

他常年在外,每年在家平均也就两个月。因为回家很少,连他家的狗都不大认识他。

我觉得他是“热爱游泳池”。每周他都要习惯性地来馆里转转。平时在家没事,他也会来到游泳馆,把游泳池开着的窗一扇扇关上。地上脏了,弄一桶水来浇浇。场边饮水机没水了,我要来换水,他说你一边去我来换。这些事其实本来不用他干的。大赛比完,都休息了,他还去游泳池看看二线队员训练,指导一下那些七八岁的小队员。其实那些队员根本不归他管。我感觉他就喜欢游泳池,这样做他很舒服。我觉得他真的退休了,肯定也会来馆里指导队员。当年他由教练提为领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当回教练的。

朱指导的训练计划起码4年,每年目标是什么,在某个项目上达到多少,去几次高原,非常细致。他观察到的队员的信息、回馈很到位,能大致看出今天队员游不好是哪块肌肉出了问题。

他的“神”?首先对队员的预估和评判非常精准。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估计孙杨的1500米自由泳能游出14分30秒,实际孙杨成绩为14分31秒02,仅差了1秒多。其次把握队员的状态很厉害,对运动员赛前训练掌握得炉火纯青。2002年亚运会,我与当时的主要对手、一位日本选手有差距,对方比我快了近5秒。第一天是 400米自由泳,我比的不好,第2名。6天后是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间5天他给我制定了很细的训练计划,最后一天我比出来了,比那位日本选手快了5秒多,还破了亚洲纪录。

他让人惊讶的一点是,执教30年,这几年才出去国外交流,应该很难打破固有的观念和训练模式,但他可以做到不断更新。

走出去后,他的执教风格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相对和蔼多了,与队员更亲近了,可以说下了半个台阶。以前他的一张脸始终很严肃,现在可以嘻嘻哈哈的,但他规定的要求还是必须完成。其实私下里他也不太严肃,也开玩笑,比如自吹年轻时很帅,美男子。说到长得凶,很好玩的,以前他的同事的小孩看到他都要哭,只要说跟朱伯伯学游泳,都怕都要哭的。

他的训练方法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组是中长距离为主,一般人以为训练也会以中长距离为主,其实不是的,他现在的理念是减少中长距离的训练,多加入速度练习。这种训练的改变使孙杨可以游200米自由泳。另外,他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把握也更好了。

他要求严,管事多、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保守顽固。我们组轻烧是要坚持训练的,不到38度 5以上没有休息的。生活作息、吃饭吃什么,仪容仪表,甚至细到比赛前跟队员说头发要剪一剪。刚开始跟他训练,觉得他怎么那么凶,管得那么多,大了就理解他了。

我们组有那么好的成绩与管理是分不开的。以前来高原,没队医的,顶多配一个,所有的事他都来做。运动员晚上肚子饿了,他来做饭,在家他从来不碰的。2009年全运会,赶上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很多人感冒,浙江队50个人就有十几个人感冒。我们组做的细,一个病的都没有。赛前,朱指导把板蓝根一杯杯的泡好,看着队员喝下去。他说如果让队员自己拿回去,十有八九不喝。

我们叫他“老板”,其实他工资也就6000多块,但常常自己掏钱买训练器材,慷慨得像个老板。他是绍兴上虞人,有一年上虞地方政府奖励他5万元,他全部给上虞体校买了器械。

他本人生活非常节俭。他爱好喝茶,喝的却是超市买的茶。有一次他跟我们炫耀,说我去超市买了双皮鞋,好吧?脚往我们这里一伸。我们觉得怎么也得一二百元,他说,40元。把我们笑得够呛。唯一花钱的是儿子结婚时,他做了套西装,一万多。

有人说他带出孙杨靠运气,但我们都知道,他带出孙杨绝不是运气。

猜你喜欢

孙杨教练员教练
去旅行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孙杨夺冠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睡着了
孙杨的“反击”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