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王(连载)

2014-11-15高崇炳

吐鲁番 2014年1期
关键词:班超西域匈奴

高崇炳

7 狐兰支

狐兰支,须置离之兄,东汉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被匈奴扶植登上车师王位。王治交河城。

他是前国王的兄弟。

西汉时期,交河城的出现和它的基本布局的形成,是车师国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交河城作为车师国的都城,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于西汉,因河水分流绕城而下,故称交河。它的出现是吐鲁番盆地史前姑师,也就是车师人社会发展的结果。

交河城开始只是车师王族居守的城堡,它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在车师国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内除主要居车师王族外,还居守有大量的王国军队和国民。城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成为北抵匈奴的军事重地。自汉设西域都护后,北方强大的匈奴势力长时期被拒于西域之外,交河城在这中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汉军与匈奴为争夺这座城,曾经发生过五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史称五争车师。

交河城以其独特的建筑方式和布局结构而闻名于世,在中外城市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交河城的建筑方式有三种:一是夯筑法,二是减地留墙法,三是版筑泥法。建筑的第一步是选择单位建筑区,由于建筑区的原地面起伏不平,使用夯筑法将不平地面的坑洼处填平,这种方法只在城中少数建筑中发现。第二种减地留墙法是交河城建筑的最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修整平坦的单位建筑区内,规划出居住室、墙、门及相关建筑设施的位置,用减地的方法在生土地中挖出居住室及其它设施,相应地留下墙体等相关设施。从单体建筑来讲,这可以说是一种地下室式建筑。由于城市的主体建筑都是用这种方法从交河台地上挖出,城市便以整体形态呈现在所挖出的生土地表上,所以研究者们常说交河城的主要部分是从台地上挖出来的。第三种版筑泥法用于单位建筑物地面以上墙体的建筑。它是和减地留墙法相对应的。对于单体建筑来讲,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半地穴式的建筑。版筑泥法也是交河城建筑中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大建筑,为了增加墙体的高度,地表以上部分的建筑均采用这种方法。版筑泥法和迄今在西北农村仍常见的所谓干打垒的方法不同,它是用半干的泥块垒砌高墙,垒砌时地上的人将团成的泥块扔到墙体上,墙上的人接到泥团后将其摔到墙上,用脚踩成墙体。在发掘西北小寺时在坍塌的墙体废墟中出土的大量版筑泥片上发现有人的手印和脚印。减地留墙法和版筑泥法是交河城独有的建筑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没有找到能与交河城这二种建筑方法基本相应的对比材料。如果一定要找交河城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的文化来源,史前车师人的遗址给我们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在苏贝希遗址中发现的房址大多都是半地穴建筑和地表上用泥块垒墙两种方法建成的,可以认为交河城的这两种建筑方式都是车师人的独创。

交河城的布局,街道由南北向的长街和东西向的短横街组成,南北街道有中心大街和东西市区的南北长街。中心大街是整个交河城的轴心,长约三百四十米,宽约八至十一米,两侧是高三点五至四米的生土墙。中心大街位于城中间,街的南北两端并没有延伸到城区的端部,也不和任何城门直通。中心大街的南北两端正对着的是南北对称相望的高台建筑,北端为中央大塔,南端曾称了望台,这是一处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建筑设施,近来又有学者认为它是一座佛寺,或称高台寺庙。不过,这两座高台式的建筑分别把守中心大街两个出囗的位置,明显可以起到对整个城市的防护作用。交河城从整体布局到局部位置,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出发点,这是许多研究者得出的一个结论,所以这两处高台建筑是出于军事目的建筑的可能性是应该存在的。中心大街宽敞,有一些横道通向东西城区,四面的防守规整严密。这里即是交河城交通的中心,也是交河城居民聚会,进行其它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东西城区有南北狭长的干道,东干道保存较好。它从南城门附近向北从东城门外侧通过,蜿蜒通过东城密集的居民区,离开东城门向北不远与东城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的横街相接,交接处成丁字形,由丁字形街迂回可进入中心大街。可见从东门要进入中心大街要通过一段曲折巷道。东干道向北可达东北佛寺。西城区的南北向干道保存并不完整,从一些局部段落看,其功能与东城区南北干道同。东西横街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中心大街与东城门之间的横街,街道的两侧是高达六米的生土墙,且不与两侧的居住区直接相通,这样的布局防卫用意十分明显。交河城的城门目前发现并可以确定的有三个,东门,南门和西门。交河城门的基本结构完全一致。它有两个特征,一是所有的城门都不和主干道直通,即它不能通过主干道直接进入城的中心区。像东城门那样,城门内侧与东城区南北干道通,城门与干道垂直交接,由城门进入街道后要向左右迂回才能找到通向城市腹心的大街。二是城门结构本身,均是先在城门所建的区间挖出一基本为圆形的地下空间,在这一空间的外侧开小的门道可供出入,称城门的外侧门道,圆形空间的内侧仰面是高耸的影壁墙,通过城门的道路在影壁墙下向左右伸展。除内外侧门道外,这一圆形的地下空间内还有其它设施,其功能和中原古代城市布局中的瓮城完全一样,故称为瓮城。交河城的城门不仅是交通要冲,同时又是守护交河城的军事堡垒。

话说刀护但钦杀了车师后王须置离,这件事引起了车师后国的动荡。居于博格达山北的须置离的哥哥,时任车师国的辅国侯狐兰支一气之下,带着车师国两千多人投奔匈奴,匈奴本来对王莽的政策不满,便接受了他们的投城。后单于派兵与狐兰支的兵合力攻车师,杀车师后城长,伤汉的都护司马,车师前部的形势十分危急。

东汉初立,国势未定,国力贫弱,东汉政府无力经营西域,匈奴借机卷土重来。狐兰支又带着人马回到车师境。

匈奴退兵后,驻守在高昌壁的戍己校尉刀护生病,他怕匈奴卷土重来,派手下陈良在桓且谷屯兵,防范匈奴南进。安排终带护送粮草,让司马韩玄右曲侯任商各领本部人马严加防范。

刀护手下众将商议,西域各国见匈奴恢复元气,都蠢蠢欲动准备背叛汉朝投靠匈奴。匈奴正在作准备举兵南侵,一旦匈奴来攻我们都将战死。想要活命,只有一个办法,杀死校尉然后投奔匈奴。众人口径一致,于是起兵造反,数千骑兵将校尉府围住,逼刀护下令点狼烟示警,说是匈奴派十万兵马来侵。刀护见状只得下令点狼烟,狼烟一点震动西域,各地兵马纷纷向高昌壁汇集。刀护一下令就被人杀死,各地赶来的兵马多的四百人少的三百人。他们在距校尉府二三里就被阻止前进。陈良对赶来的兵将说明缘由,大家见事已如此,只好将错就错。陈良下令将刀护家的男儿四人杀害,只留女眷,陈良带着这些人投靠了匈奴。单于高兴的接受了他们,封陈良、终带为乌贲都尉。

车师前王为汉政府所立,不愿受匈奴的统治,继续与汉往来,与匈奴对抗。

此时狐兰支已被匈奴扶持当上了车师王,吐鲁番盆地已成匈奴势力范围。

过了三年单于死,他的弟弟乌垒继位。乌垒继任匈奴单于后,重新开始与汉和亲政策。王莽向匈奴提出要陈良、终带等人,乌垒单于满足汉廷的要求,将陈良、终带等二十七人要犯用牢车将他们押送出境,交给汉朝使者。这些人被押送到长安后,王莽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以后,王莽欺骗单于,和亲从此断绝。匈奴开始对西域采取动作。焉耆国与匈奴近最先反叛,他们杀了西域都护但钦。匈奴陈兵汉边境,王莽顾不了西域,西域各个国家开始背汉投匈。

天凤三年,汉派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戍己校尉郭钦带兵出西域。西域各国国王都出城迎接,送粮草物资慰劳汉军。

焉耆王见势头不对,佯装降汉而暗中聚集兵力准备自卫。王竣、李崇、郭钦等人将莎车、龟兹兵七千余人分成若干队潜入焉耆城。焉耆设伏兵准备袭击王骏,并挑唆姑墨、尉犁、危须三国兵共同攻击王骏等人。结果反被王骏带兵截杀。戊己校尉郭钦带领一支兵马,深入焉耆境内,此时焉耆兵正与王骏、李崇等兵马拼命厮杀,焉耆后方空虚,郭钦带兵突然而至,袭杀老弱病残,使焉耆国人惊恐万分。郭钦乘机引兵而返。消息传到长安,王莽高兴万分,封郭钦为劁胡子,意即用兵之术太绝,无人能比。李崇在西域都护任上收复失地,还保卫龟兹,不让匈奴染指龟兹,为汉朝立下不朽的功勋。

又过了数年,王莽死。李崇不久也死,西域便与汉断绝了关系。

8 安得

安得,他到底是哪一年继车师王位,史书上查不到。史书上明确记载他是车师王的是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十年,王治交河城。车师王与鄯善、焉耆两国国王将儿子送往汉廷做人质。当时规定西域各国国王要想得到汉朝政府的承认和册封,必须将其一子送到汉廷充当人质,以表示诚意。结果被汉光武帝遣还,这时的车师王不是别人,正是安得。

车师王安得,其家族在西域是个名门望族。他的舅舅曾担任过龟兹国王。安得当上车师王后,西域各国相互争战,车师灭了郁立今新疆阜康,单桓今新疆昌吉,孤胡,乌贪訾离今新疆玛纳斯等小国。车师灭了郁立、单桓、孤胡、乌訾利等国后,实力大增。车师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天山中部南北广大地区都受车师控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安得的前任狐兰支原先为汉廷所封,后叛逃匈奴并被匈奴重用。狐兰支甘心情愿为匈奴卖力,成为匈奴肢解西域的帮凶。汉廷对这样的人切齿痛恨,而狐兰支也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很难得到汉廷的谅解和接受。

永平十六年公元七十三年,东汉明帝刘庄派四路大军出击匈奴,窦固、耿秉带领一万两千骑兵出酒泉,西击匈奴呼衍王部。

永平十七年公元七十四年,窦固、耿秉带兵攻打车师,车师分前后两部。前部都城为交河城。后部王城为糊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两城相距五百里。

车师前王居交河,河水分流绕城而过,因此得名交河。交河离西域长史驻地柳中城八十里,东去洛阳九千一百二十里。车师前国共有住户一千五百多,人口四千余,共有将兵二千人。

车师原属匈奴势力范围,永平十七年公元七十四年入冬,汉诏耿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兵,兴兵伐车师。当时,车师前王为后王的儿子。可见汉弃车师前部后,前部一直臣服于后部,皆为匈奴所挟。耿秉与窦固的部队到车师地后,窦固认为,车师后部路途远,山高谷深,汉兵寒苦,远伐不利,主张先攻车师前部。耿秉则力主汉兵直出车师后部,认为这是解决车师问题的根本。车师后部即平,前部会不攻自降。于是引兵北上,车师后王安得闻汉军至,惊恐万状,从大帐中奔出,脱帽抱着汉兵的马足乞降。车师王安得就势归汉,并将儿子送到汉廷去做人质,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背靠这棵大树躲阴凉。那时的西域小国为了生存都采取这个办法。

除了汉朝政权,剩下的只有匈奴有实力在西域示强。因此长期以来,汉与匈奴两大势力在这里进行争夺战。双方势力此消彼长,忽儿匈奴军队攻过来,忽儿汉军赶过来。两大势力的争斗,可苦了西域这些小国,他们左右逢源穷于应付。车师王安得后来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的。

汉明帝打通西域的通道,派兵攻取伊吾庐,西域的门户被打开,车师王安得遣使入汉廷,请求归汉。汉同意安得归汉并照规定为他颁发了印授。

五月,耿恭在另一城疏勒城傍的一条河涧处领兵固守。

七月,匈奴来攻,耿恭则派出先遣部队直袭匈奴,匈奴兵散,后在疏勒城下挖断涧水来围困坚守在城中的耿恭。匈奴还派兵包围了柳中城,戊己校尉关宠被围困。

适逢汉明帝去世,汉求兵救援无果,车师投降匈奴。

匈奴闻听车师、鄯善、焉耆等国归汉,十分震怒发兵攻击。永平十八年公元七十五年三月,匈奴北单于遣左鹿蠡王带领两万骑兵进攻车师。汉戊己校尉耿恭派他的司马带三白汉军增援车师。匈奴势众,援兵在半路上被匈奴消灭。汉廷此时实力大不如汉武帝时候,面对强敌匈奴只能做防御。

鄯善、焉耆等几个小国得不到汉廷强有力的支持,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一个个又重投匈奴,成为匈奴的附庸。

匈奴攻下车师,杀了车师王安得。

不了解西域历史的人,听到或看到书里或影视上这些历史上的人物,对他们反复无常的举动感到十分可笑和难以理解,但你若真正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就会觉得不足为奇了。

其实在时过两千年的今天,世界上仍然可以见到两千年前发生的人和事件。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国与国之间的比拼,完全依靠的是实力。没有实力拿什么去跟人家比。小国弱国毫无尊严可讲,只有受人摆布欺辱的份。一旦你强大了,别人就不敢小瞧你。人们常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就是这个道理。

9 涿醍

涿醍是姑师人,是车师后国的国王,王治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关于他的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他与尉卑大是同一时代人,在位时间应该与尉卑大差不多。

按理讲,车师前王尉卑大和车师后王涿醍都是匈奴扶植起来的,而且他们二人之间有亲属关系。在汉朝势力未进入西域时,两国都属匈奴势力范围,相处友好和睦,往来密切。

随着局势的变化,两国国王之间的关系也跟着有了变化。

东汉和帝二年,公元九十年,汉朝大将军窦宪率汉军北击匈奴,打败了匈奴,西域震惊。车师前王尉卑大见形势不妙,急忙将世子送往汉廷做人质。以此向汉朝表示归汉的决心。汉朝接纳了尉卑大附汉的要求,并赐给尉卑大印授金帛。

车师后国王涿醍,见尉卑大一心投汉,认为他是墙头上的草,风吹两边倒,一点骨气都没有。所以,涿醍心里对尉卑大十分鄙视。涿醍的车师后与尉卑大的车师前紧邻,他并没有附汉,继续与匈奴来往,接受匈奴的节制。涿醍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他的道理。涿醍认为,汉朝离西域遥远,加之汉章帝认为汉经营西域以来,耗费了大量的钱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加上匈奴接近西域,匈奴时常挑衅和唆使西域各国与汉朝作对,一些西域小国夹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不定,局面很难控制,这样继续下去是得不偿失。因此,汉在西域不再设戊己校尉。汉朝罢戊己校尉,西域各国无所依,一个个先后重新归降匈奴,成为匈奴的附庸。

这些往事,涿醍记忆犹新,涿醍做事原则性很强,不喜欢察言观色、能言善变的人。他决定先不急忙转向,看局面如何发展而定。涿醍的想法没错,东汉政府对西域摇摆不定的政策,主要源自东汉政府内部意见分歧。一派赞成章帝的意见,主张放弃对西域的治理,而另一派却极力主张继续经营西域。

此事的转机出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西域名将班超。

班超是陕西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他的父亲班彪,兄班固,妹班昭,都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超少年立志,愿效法张骞、傅介子等人在边疆为国家建功立业而受人尊崇。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投笔从戎,在窦固的军中担任假司马。在蒲类海及伊吾战争中,班超作战勇敢,立下战功,因此窦固十分器重他。

公元七十三年秋,班超带随从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见到班超他们,十分高兴,热情地款待他们。可是后来鄯善国王的态度有了变化。班超心生疑虑,暗自打探消息。原来,匈奴的使团一百多人也来到鄯善,在归汉与匈奴的问题上,鄯善王正举棋不定。

班超召集众人商议,他对大家说:鄯善王难下归汉的决心,主要是匈奴人做祟,我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匈奴使团,断了鄯善王的念想。大家听到他的话,都十分赞成。当夜,班超带领众人将匈奴使团一百多人全部斩杀,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人的人头见鄯善王,鄯善王见事已如此,只得归服汉朝。

窦固把班超的功绩报告朝廷,汉明帝晋升班超为军司马。不久,班超奉命到达于阗,争取于阗王归向东汉。

公元七十四年,班超一行到达疏勒,疏勒王兜题不得人心,班超立原疏勒王的侄子忠为疏勒王,疏勒也归附东汉。同年,班超又随同窦固,耿秉平定车师前后部,西域多数国家开始脱离匈奴。

公元七十六年,班超奉命撤离疏勒,疏勒国民十分震惊,都尉黎复说:汉军放弃我们,我国必将为龟兹所灭,我实在不愿看到这种结局。说完便拔剑自刎。班超到达于阗,于阗王竭力挽留他,他对班超说;我们视汉朝如父母,实在不忍心你弃我们而去。说完拉住班超的战马不让走。班超深受感动,决心留下来。于是又折回疏勒,率领于阗疏勒等国军队一万多人,攻占北匈奴控制的姑墨城,今阿克苏。

后来,班超上书汉章帝,将实情向章帝陈述,建议汉政府增兵保护西域。汉章帝采纳班超的意见,派徐干为假司马,带兵一千人,来到西域。后来又派和恭带兵八百到疏勒,支援班超。

公元八十七年,班超发于阗等西域各国军队两万五千人,进攻匈奴、龟兹控制的莎车。龟兹王率五万军队救莎车。班超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打败了龟兹的五万军队。莎车降服,龟兹等国退散,西域南道从此畅通。

公元九十年,大月氏贵霜王朝发兵七万,越过葱岭来犯,企图控制西域。班超率兵坚壁清野,贵霜王朝的军队每到一处,都人去城空,一无所获。等贵霜军耗尽粮草,被迫向班超请罪,投降而归。

公元九十一年,龟兹、姑墨、温宿等自动归属汉朝。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它乾城,今库车西南。徐干为长史。并复置戊己校尉,在高昌壁驻军五百,又置戊己侯部,住车师后部侯城。车师后王涿醍此时见大局已定,汉朝决心经营西域,而且派西域名将班超任西域都护,这才决定投靠汉朝。

永元八年,公元九十六年,车师后王涿醍发兵攻车师前国。原因是戊己校尉索颉准备废车师后王涿醍,立破虏侯细致为车师后王。车师后王涿醍听到这个消息,恼羞成怒,他认为是车师前王尉卑大在从中作祟,去索颉那里搬弄是非,导致索颉对自己的不满,好让细致来取代自己。于是便带人马攻车师前国,将尉卑大的妻子和儿子捉住,以泄私愤。

永元九年,公元九十七年,汉朝派长史王林,发凉州六郡兵马和羌胡兵共两万余人,前往西域讨伐车师后王涿醍。

涿醍与汉军交战,初次交战就损失了一千多人马。涿醍自知不是汉军的对手,打下去犹如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于是,便带着人马逃入匈奴境,妄想借匈奴这顶保护伞来保护自己。

然而,此时的匈奴,像受了重伤的狼,早已元气大伤,今不如昔,自身都难保,哪管得了别人。匈奴人十分清楚,一旦接纳涿醍,汉军肯定会兴师问罪,这样岂不是引火烧身。所以,匈奴拒绝了涿醍。

涿醍遭到匈奴的拒绝,破口大骂匈奴人毫无人性,不讲交情,自己追随匈奴那么多年,说翻脸就翻脸。涿醍骂完之后,便调转马头,准备与汉军决一死战。汉军乘机进入匈奴境,找涿醍决战。未战几个回合,涿醍的人马杀的杀,降的降,已全军覆没。涿醍也成了汉军的刀下鬼。

猜你喜欢

班超西域匈奴
张骞探西域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班超坐镇丝绸之路
义退匈奴兵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飞将军抗匈奴
祖逖闻鸡起舞
班超投笔从戎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