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挑战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2014-11-14蔡亚峰张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能力

蔡亚峰 张丽

摘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而以“挑战杯”为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适合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挑战杯;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37—02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工程教育认证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华盛顿协议》,以及最近教育部退出两种模式的高考,大力发展技能型人才,“逃离工科”现象以及工程教育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媒体相关报道和评论也频频出现。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调整工学人才培养结构,推进我国的工程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工程人才,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工科院校作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以“挑战杯”为平台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南京工业大学“挑战杯”竞赛主要由团委和教务处负责,团委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参赛和学生参赛作品评审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指导教师及科研经费的落实,两个部门分工合作,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多年来,学校作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发起高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均取得不俗的成绩,2009年,我校参赛作品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以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团体总成绩在432所参赛高校中名列第十一位,确保了发起高校的地位,首度捧得“优胜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团体总分位居全国高校第8位,取得了我校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2012年举行的“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我校获得唯一的特等奖,并获得100万元奖金和100万元创业基金。

1.1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挑战杯”竞赛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识日益深入,南京工业大学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学校专门成立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南京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参加“挑战杯”竞赛而获奖的同学,在学分奖励、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方面予以倾斜。针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则予以工作量补贴、职称评审、申报课题、评优评先等奖励。此外,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学生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获得奖项的对师生分别给予四万至两千元不等的奖励,学生和指导教师各占50%。这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广大学生和教师参加这项活动的积极性。

1.2积极搭建平台

学校大力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1)建立健全教师指导机制,为校、院两级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有所长的学生混合组成的菁英班学员均配备导师。邀请学院内外和校内外具有资质的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选题立项指导,及时引导学生联系比较适合其项目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准确把握发展前沿,引导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选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可行的技术路线,指导学生撰写参赛作品。(2)大力建设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聘请专业学术导师并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课题研究,并将国家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项目。

1.3培育创新载体

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统筹并推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开设“厚学大讲堂”和“明德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学术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关注科技前沿,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着力建设“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创业计划大赛”、“本科生科技论坛”、“研究生科技论坛”、“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课题”等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以校级竞赛为主积极拓展科技竞赛形式,为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2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工学院、土木学院、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环境学院等工科学院的在校师生。参加或未参加过“挑战杯”竞赛的本科生共发放500份问卷,其中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94%。通过抽样调查工科学院大学生对“挑战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影响的认同度,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2.1学生的创新认知与参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正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上指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体现在青年人才实力的竞争,体现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大多数工科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约87.1%的学生认为需要多参加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比赛或者活动,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但从其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参与度较低,仅有10.6%的学生参与过挑战杯,并觉得受益匪浅。52.1%的工科学生了解“挑战杯”竞赛,有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行为倾向,但被问及没有参加“挑战杯”的原因是,近1/3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太低,能力较为欠缺。

2.2专业教师创新意识教育有待提高

工科专业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往往与专业联系更紧密,而专业老师的指导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保障,专业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调查显示,27%的学生认为创新意识不足是影响其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重要因素,70.1%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方面做得不够。在对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5.5%的教师不擅于在课堂中使用互动式、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主要原因有:课堂时间有限,课程内容较多,这类教学方法需要占用较多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可见,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缺少对学生勇于探索和质疑的创新精神指导。

2.3传统的考核方式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同样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引导工科学生课程学习、督促其自觉学习、评价其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认知中,学生认为考核方式灵活多样的只占26%,74%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多为闭卷形式,开卷形式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课程考试占用了其较多的课余时间。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显示,认为现有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和较大作用的占46%,较小和很小的各占48%和6%,可见,现有的考核方式用考试的方式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忽视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学生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

2.4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学科,工科生参与“挑战杯”竞赛主要以科技类和实践类为主,而这类活动往往对教学设备、试验设备、场地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影响我校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主要因素进行的调查显示,188%学生认为物资设备对其影响较大,加上5.7%认为活动场地影响其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有近1/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其参与创新活动的需要,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科技制作和科研活动的场所。

3推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3.1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将“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加强活动落实的约束性。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科研方法的引导以及对活动过程的督导,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技论文、实习实验报告的写作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如:TRIZ理论、头脑风暴法等,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由精英活动转变为人人参与的普及性活动。

3.2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并将于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前人是如何提出问题或假设,并论证公式、发明或创意是如何实现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进传统工科课程理论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做习题、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基于“挑战杯”这一平台,有意识地将相关理论知识以实践的形式讲授出来,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鼓励学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形成独立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3.3推动学生评价机制改革

抓住“挑战杯”竞赛这一契机,适时修改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在强调第一课堂“厚基础”的同时,特别重视发挥“挑战杯”等“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突出工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及训练,对于在“挑战杯”竞赛中表现出色、但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也能给予较高的评价,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与创新相关的个性素质如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远大的抱负,善于标新立异,具有勇敢、坚毅、刚强、乐观、勇于冒险的献身精神。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N].中国青年报,20140324(1).

[2]王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7778.

[3]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44145.

[4]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管理,2013,(3):2526.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