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及解决办法探析
2014-11-14董丽丽
董丽丽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就业机制不健全,就业指导缺乏连续性,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指导深入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加强就业基地和服务基地的建设,加强就业渠道建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和计划性。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9—01
1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存在的问题
1.1就业机制不健全,就业指导缺乏连续性
目前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针对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展开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是从毕业最后一年的9月份开始,到次年的5、6月份截止。这一阶段主要是提供用人单位信息和招聘信息,并指导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和签订就业协议。也就是说,目前的就业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展开的,根据毕业阶段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开展各项工作。这样虽然能够帮助毕业生有效地选择用人单位,走向就业岗位。但忽视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甚至并未形成大学生对就业的正确认识,缺乏大学生对未来的有效指导,使大学生没有做好相应的技能和心理准备,从而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毕业后面临较长时间的迷茫期,并且第一份工作往往坚持时间较短。
1.2就业渠道不畅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企业的招聘渠道和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都在不断发展,就业途径和方式也趋向多元化,从传统的人才市场,校园宣讲,到传统媒体的招聘广告,再到新兴的网络招聘等等。就业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通过此渠道找到工作的几率还是较低。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还抱怨招不到人。这说明真正适合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尚未形成,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1.3就业指导深入程度不够
随着大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目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政府和各级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深入程度依然不够。具体而言,在就业课程上,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讲解较多,但就业法律、就业心理辅导的较少;在就业平台上,校园招聘做的不错,但是提供到对口单位实习的机会较少;在就业服务上,就业动员大会,就业讲座较多,但缺乏专业的就业咨询;在就业观上的指导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灌输上,对职业测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体验式培训较少。总之,就业指导多为应急性指导,重视将大学生送上就业岗位,忽视大学生能够在岗位上持续、良好地发挥价值。
2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2.1加强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加强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教育”
学校应该努力培养一批能够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并根据这些企业的需求合理安排大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大学生在寒暑假可以到这些实习基地去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企业可以在参加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中间选择需要的人才,这要不仅节约了企业招聘和大学生找工作的成本,而且使双方都能够深入了解,有利于建立长久稳定的聘用关系。
2.2加强高校就业渠道的建设
目前高校还需重视对就业市场的建设。不仅一年要做到1-2两场的大型招聘会。日常更应加强校企联合,邀请企业到高校做专场招聘会。另外要加强校园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地提供就业信息。总之,不仅做好传统的就业市场工作,也要开拓创新,建立新的、有效的就业平台。
2.3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从小学都开始了,但是在我国,到了大学,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都不够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忽视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就业指导应重视其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和对创新能力的引导。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应该引入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适应性指导,引领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加强对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的指导,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与服务。
2.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持续性和计划性
具体可以有以下做法:针对四年制本科生,入学第一年主要进行基本的职业教育,了解就业状况,使大学生知道本专业“将来会干什么”;入学第二年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设计,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年主要解决的是“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入学第三年,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一年主要是让大学生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大学生对就业有更为准确的认识;第四年,则是对就业技巧的讲解,就业素质的培训,主要帮助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还包括一些就业渠道、职场策略的介绍等等。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耐心,有热心,积极地从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引导他们走向人生的下一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志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6).
[2]闫成文.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初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