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动态评价

2014-11-14陈俊烨陈顺良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3期
关键词:子系统指标体系动态

陈俊烨,陈顺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0 引言

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投资4万亿用来拉动内需,越来越多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然而其管理绩效不高、监管失控的情况普遍存在,“三超工程”屡有发生。而传统的项目评价模式多为“后评价”,即在项目竣工后才对项目进行评价,而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往往决定了通过后评价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项目借鉴意义不大;而且政府投资项目通常具有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单纯的后评价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与改善脱节,评价流于形式,绩效得不到改善。

为解决这一问题,跟踪评价的概念应运而生,即适时介入及时跟踪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形成“评价―反馈—改善―再评价”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1],从而使项目风险降到最小。然而跟踪评价制度在我国项目管理中实施较少,在政府投资项目领域虽然提出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但基本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研究,现实可操作性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基于工程实际的跟踪评价体系。项目管理全过程分为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4个阶段,而实施阶段中的施工过程是周期性最长,最复杂,也是最难跟踪管理的一个阶段,因此,本文将基于跟踪审计模式,探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见图1)。

1 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投资项目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跟踪审计能有效地对项目各子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整体目标,提高项目绩效。政府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可分为3大层面,其中质量、工期、造价作为现实性思维层面上的目标层次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最具可操作性,同时也是理性思维层面上和哲学思维层面上的基础[2]。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增加了资源子系统和安全子系统,将资源控制目标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工期控制子系统、成本控制子系统、安全控制子系统作为一个评价整体,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见表1)。

2 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模型

目前,在项目评价中,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较多,但由于跟踪审计是持续的过程,考虑到现实层面,专家打分法数据通常不直接来源于项目实际,而由专家主观打分,因而导致评价结果多用于理论分析,而本文探讨的是实际层面基层审计人员跟踪评价的可操作性,故选取的都是能量化的指标,本文自定义了算式评分法进行评价。

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1.1 构造层析分析

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模型的第1层:动态评价,为目标层。通过这个动态评价模型的建立,最终预期得出跟踪期项目施工过程整体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原因并制定改善计划。第2层:质量评价、进度评价、成本评价、安全评价、资源评价,为准则层。第3层:根据5个准则层细化了20个指标,构成了指标层。

图1 基于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流程

表1 基于跟踪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2.1.2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假定下一层元素B1,B2,…Bn隶属于上一层元素A,就可建立以A为判断准则的元素B1,B2,…Bn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再采用1~9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

2.1.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计算判断矩阵A满足AW=maxW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将特征向量正规化,所得的特征向量W={W1,W2,…Wn}就是本层元素{b1,b2,bn}对其隶属指标元素Ak的单排序权重。

为将权重计算结果的偏差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要对层次单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1)计算层次单排序的一次性指标CI,CI=λmax-n/n-1,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维数。(2)根据矩阵维数查表得出层次单排序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RI。(3)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值:CR=CI/RI,当 CR<0.1即可以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通过检验的。

2.1.4 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就是利用同一层次的单排序结果计算对于上一层次而言的本层次元素重要性权值,从而获得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也就是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

2.2 运用模糊综合法进行评价

(1)根据政府投资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判因素集 U{C1,C2,…Cn};

(2)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因素集的权重集W{W1,W2,…Wn};

(3)根据算式评分法获得评价集 V{V1,V2,…Vn};

算式评分法为笔者自定义的一种评分方法,通过计算式将各个指标量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评分标准,从而使基层审计人员能自主评价跟踪时点的一种方法。具体计算式和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4)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5)根据准则层计算出项目的评价值。

3 工程应用

3.1 工程项目概况

某政府办公大楼新建工程,建筑面积9600m2,其中地下1层,地上5层,基础为桩基础,主体为框架结构,总预算价格为1728万元,工期10个月。该工程于2011年5月开工。详情如表2、表3所示。

根据该单位工程进度安排和确定的审计内容,将第2个月末作为审计介入时点进行研究探讨。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请审计专家对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评分并形成统一意见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3.3 根据算式评分法建立评价集

结合指标体系各指标计算公式,逐一计算各指标数值,根据自定义的评分标准,建立数值在0~100分之间的评价集。

3.3.1 质量控制子系统评价B1

(1)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C1,本次跟踪审计抽查了10%的交验批次,全部一次合格,得分100分。

(2)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C2,跟踪审计抽查了10%的交验批次,全部一次合格,得分100分。

(3)分部(分项)工程优良率C3,跟踪时点,只进行了挖土方、桩基础及地下室的建造,未出现优良结果,得分70分。

(4)返工损失率C4,未出现返工损失,得分100分。

(5)工程主材合格率C5,抽查10%的主材,全部合格,得分100分。

质量控制子系统评判集:B1=(100,100,70,100,100)

3.3.2 进度控制子系统评价B2

(1)开工准时性C6,开工日期未拖延,得分100分。

(2)因设计变更工期增加率C7,遭遇溶洞,变更增加工期10 天,变更增加率=10/60=0.17,得分=(1-0.17)×100=83 分。

(3)因工程索赔工期延误率C8,索赔未增加工期,得分100分。

(4)分部分项工程完工率C9,跟踪时点只进行了3个分部分项工程,挖土方和桩基础已完成,地下室工程只完成2/3,分部分项工程完工率=2.67/3=0.89,得分 89 分。

(5)进度偏差率C10,已完工程预算成本为176万,计划工程预算成本为200万,偏差率=176万/200万=0.88,进度延后,故得分88分。

进度控制子系统评判集:B2=(100,83,100,89,88)

3.3.3 成本控制子系统评价B3

(1)损失浪费率C11,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4万元,损失浪费率=4万/220万=0.018,损失浪费2个点,每个点扣3分,得分94分。

(2)因设计变更费用增加率C12,因设计变更增加费用40万,实际变更增加率=40 万 /220 万=0.18,得分(1-0.18)×100=82分。

(3)因工程索赔费用增加率C13,未发生工程索赔,得分100分。

(4)成本偏差率C14,已完工程预算成本为176万,已完工程实际成本为220万,偏差率=176万/220万=0.8,得分80分。

成本控制子系统评判集:B3=(94,82,100,80)

3.3.4 安全控制子系统评价B4

(1)安全问题发生次数C15,跟踪期,安全问题共发生3次,每发生一次扣3分,得分91分。

(2)安全事故发生率C16,未发生安全事故,得分100分。

(3)安全事故成本率C17,未发生安全事故,没有成本,得分100分。

表2 某政府办公大楼新建工程进度安排

表3 某政府办公大楼新建工程动态评价结果

安全控制子系统评判集:B4=(91,100,100)

3.3.5 资源控制子系统评价B5

(1)材料利用率 C18,计划砼用量 1000m3,计划钢筋 50t,实际砼 1050m3,实际钢筋 52t,材料利用率=(1000/1050+50/52)/2=0.95,得分95分。

(2)劳动力利用率C19,计划人工为1800个工作日,实际人工为1600个工作日,由于遭遇溶洞,导致架子工推迟了10天进场,劳动力利用率=1600/1800=0.89,得分89分。

(3)设备使用率C20,计划机械为65个台班,但由于溶洞,旋挖钻机多挖了10天,实际台班为75个台班,设备使用率为75/65=1.15,得分85分。

资源控制子系统评判集:B5=(95,89,85)经计算得,该项目的评价总得分90.795。

3.4 评价结果

根据跟踪审计情况,成本控制子系统与资源控制子系统控制不佳,均低于90分。主要原因是遭遇溶洞,变更导致成本的增加,因变更,成本增加率达到了18%,因损失浪费,成本增加率为2%,最终成本偏差率为20%,需要在后期控制成本。资源使用率不佳,因变更导致人工闲置10个工日,机械超负荷使用10个台班,需在后期加强对资源的控制。

4 结论

本文在来自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理论和实践中现实要求的前提下,基于跟踪审计理论,建立了现实层面的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动态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归纳、总结了基于5大控制子系统的20个评价指标,并将各指标定量化作为评价参数,对施工过程各控制子系统的管理工作给出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揭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改善后期绩效的效果。工程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新颖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张振刚,薛捷.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2):54-58.

[2]陈光,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10):87-91.

[3]李素红,陈立文,王树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融资风险评价——以河北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J].企业经济,2013(2):137-140.

[4]袁晔.工程项目代建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5]王洪礼,杜忠晓.代建企业项目跟踪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02-404.

[6]宋常,赵懿清.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与框架设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1(1):40-46.

[7]张敏,陈顺良.基于决算审计扣分法的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价[J].中国经贸导刊,2012(4):70-72.

猜你喜欢

子系统指标体系动态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动态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