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V锥组合测量饱和湿蒸汽的干度及流量研究

2014-11-14

当代化工 2014年2期
关键词:干度组合体排量

张 纯 静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 400016)

V锥流量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是根据差压原理来测量流体流量的一种节流元件[1],以前的节流装置都是将通过流体收缩到管道的中心线附近,而该流量计利用安装在管道中的V锥体将流体逐渐地收缩到管道侧壁处。由于流体被节流,所以在V锥体前后流体出现差压,再根据差压理论就可计算流体流量。

1 双V锥测量饱和湿蒸汽干度的算法的提出

图1 井口双V锥节流元件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wellhead double V-cone throttling components

如图1所示,在注汽管线上的安装规格和结构不同的两个V锥元件,由于两个测量单元安装在同一个管线中,并且距离非常的近,所以,流经前后两个测量单元的蒸汽质量流量相同、蒸汽体积流量和蒸汽干度也可视为相等。由此,通过双V锥蒸汽体积流量公式联立方程即可得到蒸汽干度值,再利用蒸汽干度和体积流量计算出蒸汽质量流量[2]。

蒸汽流过单V锥体积流量公式为:

式中:x—蒸汽干度。

由(1)可知,V锥蒸汽体积流量基础计算模型中蒸汽体积流量与 有关,于是将(1)变换成如下:

由式(2)和式(3)整理,最终单V锥蒸汽体积流量公式:

从(5)中可见DP,Ps是测量出来,只要qv和Ci已知即可得干度x值(采用双V锥再去掉一个未知量qv)。

2 双V锥测量湿蒸汽的算法模型

建立双V锥测量蒸汽干度计算模型。由于两个V锥安装距离近,可认为蒸汽体积流量和干度值相等,所以可推导:

前V锥的体积流量可如下计算得:

后V锥的体积流量可如下计算得:

由式(6)和式(7)整理可得双V锥测量蒸汽干度计算模型为:

式(8)中的DP,Ps测量出来,如果知道,即可得到蒸汽干度值。蒸汽干度已知,将其代入体积方程(2)即可得到蒸汽体积流量 qv,蒸汽密度 r=f(x, Ps),所以可计算得到质量流量qm= qv×r,、可通过不同排量,不同蒸汽干度试验获取。

3 算法模型中影响因子的获取

将双 V锥安装在锅炉出口管线附近如图 2所示。由于锅炉出口安装蒸汽干度监测装置,所以锅炉出口的蒸汽干度x和蒸汽体积流量qv可知。双V锥与锅炉出口间管道内的热损失和压力降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双V锥处的蒸汽干度和蒸汽体积流量可认为与锅炉出口的相等。

图2 锅炉出口双V锥节流元件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oiler export double V cone throttling components

由式(8)可知蒸汽干度计算公式为:

V锥1常系数线性方程组为:

V锥2常系数线性方程组为: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单个V锥蒸汽干度检测对比

数据分析中首先对单V锥蒸汽干度值检测的准确性进行比对。三批数据共140个试验点数据所对应的前V锥、后V锥检测蒸汽干度值和手工化验干度值作如图3所示。

图3 φ89×13规格单V锥干度对比图Fig.3 Contrast figure ofφ89×13 specification single V cone dryness

图3中横坐标为φ89×13规格双V锥组合体试验总数据点数,均匀分布,纵坐标为蒸汽干度值,蓝色为手工化验干度值曲线,粉红色为前V锥监测干度值曲线,绿色为后V锥监测干度值曲线。从三个干度值曲线中可以看出,两个单V锥干度值检测综合相对误差在2%以内。

4.2 算法影响因子的求解与修正

为了寻找影响因子的规律,将φ89×13规格双V锥组合体试验得到的三批数据中,每个试验点的所对应的蒸汽干度、蒸汽压力、给水流量、前V锥差压值和后V锥差压值代入(12),列出线性方程组求解影响因子,并将所求出的影响因子作了规律曲线。

图4 φ89×13规格双V锥组合体影响因子曲线Fig.4 Impact factor curves of double V cone combination of φ89×13 Specifications

如图4所示,横坐标为蒸汽的蒸干度值,纵坐标为影响因子。试验在工况状态下,改变排量分别为 18、17、16和15 t/h,并且干度从0.85至0.55中的所测点,干度以手工化验为准。将不同排量、不同干度下所求解的前V锥影响因子C1和C2,后V锥影响因子C1和C2的规律曲线作出。

并回归得到前V锥影响因子C2多项式方程:

回归得到后V锥影响因子C2多项式方程:

4.3 算法影响因子规律的应用

从上述的试验数据中获得了前 V锥影响因子C1、C2和后V锥的影响因子C1、C2规律曲线方程后,将其代入双V锥的组合公式中,求解第三批数据测量的蒸汽干度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以此比对测量算法的精确度。比较结果如下图5所示。从图5中可见测量误差在8%~10%左右。由于误差较大需要对数据重新分析。

图5 φ89×13规格影响因子应用后所测干度曲线Fig.5 Test dryness curves ofφ89×13 specifications applied after the impact factor

4.4 提高测量精度的相关数据分析

为了提高蒸汽干度的测量精度,减少算法误差,重新对数据进行了影响因子与汽液密度比,干度与差压值,干度与双V锥差压的比值、干度与双V锥的差压的差值进行了分析。

4.4.1 影响因子与汽液密度比的关系

汽液密度比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体现了系统算法中蒸汽压力和蒸汽干度对影响因子的相互关联影响(图6)。

图6 φ89×13影响因子与汽液密度比关系曲线Fig.6 Ratio relation curves of impact factor and steam liquid density ofφ89×13

将双V锥组合体φ89×13规格的双V锥检测段,相关三批试验数据作成如图6所示的曲线,横坐标为蒸汽的汽液密度比,纵坐标为影响因子。试验在工况状态下,改变排量分别为18 t/h至15 t/h,并且干度从0.85至0.55中的所测点,干度以手工化验为准,回归影响因子曲线。汽液密度比值实质上体现了饱和压力的变化,当压力变大时,汽液密度比值会越大,相反压为变小时汽液密度比值会越小,所以,汽液密度比值对干度的影响应是蒸汽压力对干度影响的体现。

4.4.2 单位排量下前后V锥压差差值与蒸汽干度的关系

图7 单位排量下前后V锥压差与干度关系Fig.7 Relation of volume double V cone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dryness per unit output

将φ89×13规格双 V锥组合体试验得到的三批数据中,从排量为18 t/h至15 t/h的排量,干度从0.85至0.55所测得的数据中,分析在单位排量下前后V锥差压的差值与蒸汽干度关系,并用线性回归出规律方程,如图7所示。该曲线不仅能体现排量对干度的影响规律,也能体现双V锥差压值对干度影响规律。

4.4.3 双V锥压差与蒸汽干度的关系

φ89×13规格双V锥组合体试验得到的三批数据中,双V锥压差与蒸汽干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

从φ89×13双V锥组合体的前后压差与蒸汽干度关系曲线中可知,相同排量下干度越高压差越大;相同干度下排量越高压差越大。

图8 不同排量下前后V锥压差与干度关系Fig.8 Relation of double V cone pressure difference and the dryness of different output

4.4.4 双V锥压差比值与蒸汽干度的关系

φ89×13规格双V锥组合体试验得到的三批数据中,前V锥压差和后V锥压差比值与蒸汽干度的关系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排量下压差比值与干度关系Fig.9 Relation of volume pressure differential ratio and the dryness relation of different output

从φ89×13双V锥组合体的前后压差比值与蒸汽干度关系曲线中看出,双V锥组合体的前后压差比值近乎常数,其值大小受蒸汽干度和蒸汽流量影响不大,而与组合体的双V锥结构有关。

5 结 论

通过“双V锥”现场试验研究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试验结论:

(1)双 V锥井口湿蒸汽干度在线测量相对误差≤4%;

(2)双 V锥井口湿蒸汽质量流量在线测量相对误差≤3%;

(3)在体积变化式蒸汽干度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干度和流量的计算模型,比如将其他的数学计算方法应用到该模型,或许计算精度会更高;

(4)实现在线计量、测量精度高、使用灵活可靠。

[1]孙淮清,王建中.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手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213.

[2]Stewart D.G.,Hodges D.Wet gas metering with V-Cone meters[R].North sea flow measurement workshop 22nd-25th,2002.

猜你喜欢

干度组合体排量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不同组合方式煤岩组合体强度及声发射特征分析
2019年1月乘用车销售汇总表
注汽锅炉应用干度自控系统提高稠油采收率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汇总表
2015年10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生产汇总表
稠油注汽锅炉蒸汽干度测控装置的应用
排量可变的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