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难,我们也要一同走过

2014-11-14辽宁沈阳王春梅

北方作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辽阳姐夫户籍

辽宁沈阳 王春梅

辽阳是座不大的城市。却是我去过最多的地方。

众多的交集在十年前.那时,每年的暑假抑或春节都是我必须去辽阳看望二姐的日子。同样在城市里生活,姐姐因为没有固定工作,住的是棚户区。平时只能打些零工。姐夫在一家工厂当工人。二零零二年下岗,老实本分又没有技术的他靠蹬人力车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我对姐姐的牵挂不止于一家人工作无着。更大的牵绊在于:八十年代,姐夫来辽阳就业时,不慎将户籍信息弄错——实际年龄比身份证上的年龄整整大了十岁。这就意味着:姐夫只有等到年满七十岁时方可办理退休手续。因为错误的户籍信息一时无法纠正,导致姐夫的养老保险从下岗那天开始,就彻底终止了。

开始,凭着一身力气,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年龄递长、体力日渐式微,矛盾渐渐凸显出来。而仅凭姐姐的能力,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户籍信息简直比登天还难。

也许是命运跟姐姐开了一场玩笑。其实,论性格,过于老实、木讷的姐姐根本不适合城市。有名人说:在城市生活,有必要保持一份狼性。的确,某些时候,道德顶不了饭吃。

姐姐的难处让我如鲠在喉。二零零五年夏天,我特地来到辽阳市社保局咨询此事。得之我的想法,姐姐的婆婆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如果不是很忙,你就帮着跑完再回去吧。这事,除了你,没人能办得”!老人的一席话让血性的我很心酸:姐姐的事本来就是我的事,这是我的责任呀!再说,一个人如果连家人都保护不了,又何谈成功?从社保局而派出所,几个回合下来,工作人员虽然都深表同情,但终因没有政策支持而作罢。

于事无补的结果让世界上所有的寒凉都聚集到头顶。一家人变得更加沉默。没事时我总在想:像姐夫这种遭遇的人绝非个体,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代表性。累计起来,全国有多少人因为户籍信息有误而不能为国家的惠民政策所环住啊!情急之下,我想到了信访——致信党中央、国务院,呼吁为户籍信息纠错出台政策。几年时间疏忽而过,我的努力没有丝毫结果。

二零零七年,我说服在城市毫无资产,就业渠道越来越窄的姐姐放弃城市,回老家生活。

二零零九年,二姐正式接管我的果园。虽然一时如保险、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悬在空中,但较之前的生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

二零一四年春,每天都认真读报的我,忽然在辽宁日报上读到一条利好消息——三年之内,将对户口假、重、错问题一律予以纠正。眼前忽然一亮的我情不自禁的说道:这回姐夫的户口有救了!从那一刻起,我便再也坐不住了。拿起电话,通过一一四,查询到辽阳当地派出所电话。一番咨询过后,心里亮堂了许多。但也隐约感到:“上路才是挑战”。

户籍纠错是一项即严肃又琐碎的工作。证据链条一个都不能少。时隔二十多年,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户籍信息也由原来的手写而电子版。派出所也几次搬迁,操作起来不是一般的麻烦。甚至有些数据已经遗失。

无论多难,都要坚持!我说服自己。带着相关的证实资料,我抛下手里的工作,出发了。

北方的三月,料峭的春寒还没有退去。迎走在朔风里的我一肚子的感慨:“我到底算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为了姐姐,天知道我的付出!老天啊,就凭我的一番苦心,也该助我一力呀。让我达成心愿吧”!

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一个装有证实材料的档案袋紧紧抱在怀中。视线在窗外游移,而心思却凝聚成一个焦点。对此行没有任何把握的我默默对自己说:这个袋子实在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上午九点,我准时出现在辽阳市太子河区徐往子派出所。虽然事前有过沟通,但得知我的诉求,对方仍是一脸茫然: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们这里还没有接到相关文件……解释、哀求、辩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我的诉求终于得到了受理。

然而,带去的看似齐备的信息材料其实还缺很多。诸如:书面申请、情况说明,还有当事人原始的身份证号码。而我姐夫在当地迁出户口时,还没有实行办理身份证一说。这也就意味着先前的身份信息一片空白。想得到一个真实的身份证号码必须一切重来。麻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拿着对方的联系方式,当天我就又返回辽北去补余下的手续。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与辽阳警方一直保持密切联系。为减少麻烦,对方破例为我开通绿色通道——电话办公。即补来的每一份信息都先经过电话核实。确认无误后,再将纸质材料快递过去。因为年代久远,尝试了几次才成功将我姐夫原始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电脑。之后,辽阳方面又急我所急。在没有接到快件的情况下,先将更改信息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了市局。

就像一场接力,在两地警方的积极配合下,终于成功告一段落。

二十多年,原本以为没有希望,甚至已经死心的事情重又被提上日程。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焦急中有期盼、更有兴奋。我连同姐姐在内的所有人都像打场大仗一样,殷切期盼着辽阳警方的佳音。

在第二十五个工作日的时候,喜讯终于传来。一时间,激动得我竟不知说啥是好。泪水瞬间溢出眼眶。

从意识到户籍信息的严肃性到还原一个真实的户籍信息,我们整整纠结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亲人们所背负的压力亦然无法估计。而事来又这么突然,仿佛一切都在梦中。直到姐夫的新身份证发下来,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一张普普通通的身份证,让我们一家人翼翼的传递着,拿在手中看了又看。对于姐夫,更像重又脱生一回人一样。姐姐年近八旬的婆婆不无激动地说:我这辈子办过的最大的错事就是儿子的户口问题。这回终于改过来了!

二零一四年六月,我特地写了两封表扬信分别邮往两地警方,诚表谢意。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三日,我带着姐夫所有的户籍资料复印件再次南下。辽阳市社保局得知我的情况后,非常同情我们的遭遇。更改完电脑里的错误信息,又一次性补齐了姐夫十二年的养老保险。这样,前后累计起来,姐夫的现有工龄为二十年。

我告诉姐夫:这三万多保费,由我赞助一万。等咱们有条件了,再交五年。“这样已经挺好挺好啦,我的那些工友,有多少人不都是十五年工龄撂那了吗”?本分的姐夫感慨道。

如今,姐姐的养老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结局。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我在心里默默对姐姐说:我就是你最亲的人,再难,咱们也要一同走过。

猜你喜欢

辽阳姐夫户籍
辽阳雷锋纪念馆
澳大利亚辽宁商会考察团走进辽阳
忠旺系
征婚信息
漫长的收买行为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热议
喝醉的代价
你昨晚在哪
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