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爱化成大爱
——郭华荣藏书捐赠侧记
2014-11-14傅海青
●傅海青
2014年10月17日,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一行驱车来到太原,下午在山西省楹联学会办公室举行中国楹联博物馆、中国对联图书馆——郭华荣先生藏书捐赠仪式。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孙满仓、名誉主席赵望进、副主席赵国柱、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天津楹联学会党组副书记张云友、中国楹联书画院彭英科等参加了捐赠仪式。郭华荣将自己30多年收藏的1315册珍贵的藏书全部捐出。
郭华荣晚年之忧:一生挚爱托付与谁?
郭华荣出生于1938年,曾任山西日报部主任、《山西农民报》副总编,1983年参与创建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国内唯一的《对联》杂志,参与主编《中国对联大辞典》《中国楹联大典》,主编《中国佛教楹联精华》《当代嵌名联大观》等10余部联书。退休后醉心楹联书刊的收藏,集藏清代、民国以来各种楹联书刊近千种,积累海外楹联资料,主攻“中国楹联在海外的传播”专题研究和著述。郭华荣一生钟爱对联事业,正如其自撰联“全部家当书千卷,半生事业联两行”,可惜子女不喜欢对联,父业子难承,已过古稀之年的郭老看着满屋的藏书忧从中来,百年之后,怎样让珍贵的图书发挥作用呢?从2005年开始,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先生便和郭老探讨“为对联藏书找归宿”的问题,2013年,常江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赠给地处天津的中国对联图书馆。郭老也动心了,他经过详细的考察,认为津门不仅是历史上的楹联重镇,而今津门楹联事业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天津现象”。郭老也决定将“一生挚爱”托于津门。
2013年下半年开始,郭老昼夜不停地工作,将图书归类,一箱箱打包装好,再用手推车将沉重的书箱推进地下室。1315册藏书15大纸箱分七大类:一是清代民国时的古籍,包括8个版本的《楹联丛话》,清乾隆版《类联集古》,有的属于孤本、绝本。二是对联理论书籍。三是名人作品集,包括郭沫若、梁羽生、曾国藩作品集等。四是当代联家作品集。五是对联书法作品集,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六是实用对联汇集。七是香港、澳门出版的对联报刊,如《中华联谜》《澳门楹联报》等。这些书籍都是郭老30多年来一点点收藏起来的。
陈伟明盛年之志:将大爱传播给大众
在捐赠仪式上,天津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向郭华荣老人深深鞠了一躬,将大红的“中国楹联博物馆收藏证书”颁发给郭老。陈伟明激动地说:“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的,如果给中国楹联界排序,山西绝对是老大,文化底蕴谁家也比不了。”陈会长表示,书虽然放在天津,但不属于天津,属于天下热爱楹联的人,我们会将珍贵的图书向社会展示,长期对外开放。把所有藏书全部录入电脑,创办中国楹联网上图书馆,免费为大家提供服务。这样就可以将每一位捐赠者的爱心传播出去,将小爱化为大爱。
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赵望进先生将明代《半九亭集》影印本,世界华人名家关公书艺展作品集、赵望进书法集等书籍也一并赠送给陈伟明,陈伟明当场表示,在中国对联博物馆里设立山西专柜,向世人展示山西楹联的风采。
2010年,刚过天命之年的陈明伟,放下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接手天津楹联学会,并将多年积累投入到楹联学会,决心为中国国粹艺术发展奉献自己的热量。几年来,他带领天津楹联人用心血和汗水经历着“两行文字”从边缘向主流的痛苦蜕变,“两馆一院”——中国楹联博物馆、中国对联图书馆、中国对联书画院的创建就是最好的实证,楹联文化从低迷走向繁荣,天津楹联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楹联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国内有关楹联的资料、文物等终于给世人一个集中展示,中国对联图书馆现在已经收集藏书一万多册。
10月18日清晨,陈伟明一行来到郭华荣的住所。郭华荣早已笑容可掬地迎候桐树下:“陈会长,咱们是先到家中小坐,还是先搬书?”陈会长说:“先干革命吧!”于是,天津楹联学会的几位文化人一起动手,将十五个大纸箱,一箱箱从地下室搬运出来,抬进车中。
在郭老家中,陈伟明小坐片刻,起身告辞:“郭老,我得赶路了,周一天津市有领导要来学会参观呢!”郭老不敢挽留,口占一联相送:
执掌津门联事,伟矣;
谱写华夏新章,明哉!